第二十六章 园林绿化
第一节 园 林
一、怡 园 怡园,俗称“船舫”,又称“奚家船舫”,原是1座奢华的地主庄园。相传是明洪武年间(1386年~1398年),浙江宁海籍的侍讲学士方孝儒之后代奚鉴英所建。明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即明成祖兵入京师,今江苏南京),方孝儒不肯为明成祖起草登极诏书而被杀,诛灭十族(九族及方的学生)。据说幸存之一裔,潜至金山湾改性奚。而后又举家从金山湾分移三处——上海县召楼镇、南汇县瓦屑镇及横沔镇怡园村(现名)。其中横沔镇的奚氏传至奚东村时,家业已颇为“兴盛”,单农田就约有300余公顷,传说西行直至周浦镇,中间仅有2块田属别姓。奚东村为显示其门庭富豪和满足其享受之欲,曾多年运筹建造1座大庄园。然而,卒前终未实现。其子奚鉴英(人称学长先生)承继父业,大兴土木,造成深闺宅院,并仿上海豫园“内园”格式,收集各地嶙峋怪石、名贵树木、奇花异草,请来四方能工巧匠,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动工兴建此园,历时十一年之久,方得竣工,花费白银几万两之巨。 奚鉴英建设庄园时,竭力寓示他拜念先祖孝儒公忠于朝廷,及期望后代子孙读书求功名、坐案桌、掌印信、操旧业、永不败的意图。因此,他把庄园东南面积 据奚氏后人及附近年逾花甲的长者传称,庄园面南座北,占地 奚氏宅院西毗“长寿无终”廊,正中七埭进深,两翼厢房复叠,连附属建筑在内,全庄园有房屋460余间,仅次于四川省大地主刘文彩的庄园。进今日船舫街居中业已拆去的宅院正门,穿过天井便是前厅“留余堂”(即今之茶室),中厅为“承启堂”,后厅名“基福堂”。东西两侧各有南北向走道,俗称“蟠龙”(盘弄)。后厅正中悬一大珠灯,由数千粒珍珠串成九九八十一盏小灯。据说,此灯每逢二月十二百花生日燃点时,景象非凡,黄浦两边那些稍有名声的人士,乘船、坐轿、骑马到此赏景玩乐,填诗作对,一聚数日。在这日子中,园主为炫耀门庭,特地开放西侧花园,允许附近百姓入内观赏。可是在那样一个时代,人民终日劳作也难偿一饱之愿,谁有闲情逸志入园赏花游春?倒是奚氏门中及其亲友,乘此灯节大肆逍遥一番,他们在珠灯下饮酒品茶,尽情作乐。 花园正面大门名曰“花门楼”,但家人入园一般都是沿西“蟠龙”北行,过东园墙月洞门入园。进得园时,一丝衡疏翠竹缀于门右首处,门左侧立一株紫薇,扑拙可喜;幽径偏北、兀立一堵粉墙,再穿月洞门步入园内,俨然一方石庭心,东西廿余步,落北一栋高屋,便是内眷深闺。西望乃又一南北向短粉墙,墙彼处,疏疏立着2棵桂树。院墙东北角有座小假山,名曰“老人峰”,此山全由千孔百窍,朦胧多态的太湖石垒成。 小天井南毗“四面厅”(又名方厅)。此厅结构考究,顶上天花板全用名贵木板拼成“升箩”状,共5只,中间1只大“升箩”,四角接镶四只小“升箩”。据说在封建社会,天花板拼成此种“升箩”,只限王宫官府可行,之外算是违禁王法。因此,这四面厅建成后即被人上告衙门。案发后,奚氏即将其改为存放奚氏先人牌位的祠堂,风波才告平息。方厅墙上画有整套的“西厢记”壁画,前后两张大匾,当堂悬挂。上有名家字书:分别为“苟有可观”、“萍藻生香”。两侧花墙内栽有寿星竹,插有几十块鱼鳞石。出方厅西北角的门,也是一个为数枝修竹掩映的小天井,天井西北角有1座小巧玲珑的假山,名曰:“美人峰”,上栽腊梅1株。 出“四面厅”南门即见荷花池,池畔婆娑树影下,摆着几条石凳,清泊淡雅。一池浅水,清澈见底,横贯1座3曲小石桥。漫步桥上,可观桥下几十绺水草间有无数金鱼在嬉相尾逐;盛夏际,绿荷浮在水面,芙蓉婷婷玉立,生趣盎然。 “旱船”可算是园中又一大胜景,其坐落花园正中,恰与荷花彼岸的“四面厅”遥遥相对。说是船,其实是由3间别致的建筑构成,过3曲桥越池即可登临。踏上前舱,抬头便见“话雨蓬”3字大匾,据说此乃出自宋代名家苏东坡手迹。中舱安置大理石台面的石桌和一围数座石鼓凳,看坊上雕有“旭日东升”,“五老品图”之类的画样,两边窗上刻有栩栩如生的四时各色名花。后舱盖有船楼,登楼凭栏,可极目三面围绕的假山,景色旖旎,可醉可迷。但真欲上楼,路径可谓“曲折”,先得从荷花池东畔的假山脚下,踏上静卧池边的石质水牛背,攀过牛头,钻仙人洞,进旱船后舱,再循迂回的山洞,还须拾级山路登上大小狮峰,方可进入船楼。这也许是奚氏园主寄寓“登高及弟,路途多折”的意境,若果然如此,多少也为后人处世办事提供一点鉴训。 若想观赏全景,须在旱船船首处穿过“半亭”,步过仙人桥,盘道登上石亭,此时园林整个风姿,一应尽收眼底。下得亭来,过竹林又遇另一亭,叫作“六角牡丹亭”,此亭梁栋皆为上等红木,门窗桌椅乃至茶具瓷器也全为六角形之状。荷花池西,一南北向伸展的矮墙外是1排10间建筑,系豪华的书房和陈列室,内藏古董器玩及名人书画。较有名气的有翡翠雕琢的“大白菜”、玛瑙“石榴”、白玉“如意”、嵌金镶彩“铜香炉”等。据说还有一块叫“沈狮峰”的英石,产于广东,奚氏花了千两白银从一姓沈的官家买来,石长 从陈列室再西行进“得月廊”,然后南行至“育花暖房”,复而取道左径,便可直出该大花园的正门,称作“花门楼”。门楼上,“怡园”2个隶书题字,当然亦非普通人士之墨迹。好一个偌大所在,尽情浏览,确是有怡心养神之功效。 奚氏后人说,建园所费几万两白银系祖上所传;当地也曾流传说,奚东村之父在世时,雨夜有一船户泊岸求助,声言要求寄存船载数十甏腌菜,东村允其所求,给予寄存。尔后船户竟一去而不返。时经数年,东村启而审视,何来腌菜?原是白花花的银子。后来证实,那个船户是海盗,已被伏法,奚家依此而暴发横财。然而深究起来,此传说未免荒诞不经,滑稽可笑。 现在,当年玲珑细巧的怡园,由于种种原因,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起逐渐殒没。 二、翊 园 翊园,俗称陈家花园,位于横沔集镇东市梢,与浦东新区(原川沙县)交界处;建于民国10年(1921年),占地2公顷。园中亭台楼阁。湖山花树,至今虽八十余载,几经沧桑,但格局基本保持原状。 园坐北面南,大门前一泓清水,名花园浜,原为小五灶港。进门,迎面是石笋、松柏组成的园形大花坛,中立百年以上的大雪松。环坛五色鹅卵石路面。铺成对称的花鸟人物图案,有“丹凤朝阳”、“蹦蹦送子”、“松鹤延年”等。路向三面延伸。两旁均有 左右两短廊前有梅林,穿白莲池,池中有“九龙戏珠’立体雕塑。“文化大革命”期间,六龙被毁,幸存三龙。池斜对面即半虹亭,尖顶上塑仙鹤玉立,瓦楞处塑嫦娥、玉兔。亭后碧水游鱼。景影婆娑。 右边土坛,巨松挺立。沿曲径,南端一片翠竹,原为桃林,现仅存樱桃数株。承礼堂内白玉石狮一对,体形不大,但雕刻精巧。 承礼堂右边稍后有一座两层楼房,为当年主人住房,精细幽雅。大门前青桐覆荫,两旁各有珊瑚石盆景,路面均用卵石铺成。面对大门,有一组按国画格局,用石山树木布成的长方形土坛,象一幅巨大的屏风。正中太湖石上篆刻着“瑞云”两字。松柏对称,间插石笋,石山有洞,洞有喷泉。形成石吐瀑布,冲泻入池,水花晶莹,令人神爽。 此园乃横沔人陈文甫所建。陈系犹太人哈同老板娘的干儿子,仿哈同花园筑成此园。 1949年横沔地区解放初,翊园曾作为南汇县第二乡镇联合办事处办公用房,后又作为国家粮库。1954年改为敬老院。1960年又改设为上海市第二精神病疗养院。1983年,人民政府拨款整修,扩建病房100余间,有医护工作人员200名,住进精神病员近300人。 1992年,由上海福利彩票有限公司出资20万元,重修承礼堂,复其原形。 1998年10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投资2058万元,动工扩建。在原园址向北征地1.53公顷,新建建筑面积7700平方米,于1999年底完工。至此,整个园占地面积由原来的1.87公顷增至3.40公顷,建筑总面积增至1.2万平方米。 新园区建筑占地25%,绿化占地60%,道路占地15%。大门向北,门前虹桥港上新建水泥桥1座,进门坐南面北有灵壁大石,高 2000年,又投资110万元,对老园进行重新整修,复其原貌。经上海市园林局专家考证,园内有百年以上古树32棵;有建园时所栽银杏2棵;南大门内曲廊两侧4棵灵霄亦为百年古藤。 新园区建成后,改名为上海市民政局第二精神病院,内设4个病区,男病区和女病区各2个,有病床400张。 原在翊园后土山上的王立峰烈士墓于1999年迁至周浦烈士陵园内。 在翊园承礼堂西后侧假山前有石碑1块,高 三、沔溪园 沔溪园始称横沔苗圃,建于1980年元月,位于横沔人民公社机关院内北侧,占地面积 进原横沔人民公社办公大院向左朝北,即可望见1幢2层5开间新型的苗圃大楼。圆柱平顶,绿墙粉栏,屋前花坛中,雪松、冬青,终年常绿;牡丹、菊花、月季和各种应时花卉,随着季节的转换,四时不断。 进苗圃大门,偏左一泓水池约 过九曲桥,南面是育苗林地,一行行,一丛丛,水杉,松柏,香樟,玉兰等幼苗,专供城乡绿化。往北有种兔场,饲养着西德纯种毛兔,每年可为群众发展副业,提供1000多对种兔。再向北,梅花鹿饲养场圈养着40余头稀有的梅花鹿,欢腾跳跃,增添游人情趣。每年除向国家交售名贵药材鹿茸外,还可繁殖幼鹿10多头。 由鹿场向东,绕湖而行,曲径迥环,湖岸1枝垂柳夹枝桃,春日桃红柳绿,夏日垂柳拂面。朝东有百兽形假山1座。假山四周,一方方或圆形,或菱形,围着冬青、黄杨、夹竹桃,其间有100年以上的腊梅,80年以上的银桂,以及牡丹、芍药、芭蕉、紫薇,争妍斗艳,四季不绝。整座园内,郁郁葱葱,奇花异草,错落有致,人行于此,心旷神怡。 湖畔东侧,另有一门,门内一方花地约 1991年,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题名“沔溪园”。 1998年,横沔镇人民政府出资80万元进行重新修建此园,并把原金鱼场填平后改建成儿童乐园。 2000年7月,原横沔镇、康桥镇建制撤销,建立新的康桥镇,新的康桥镇人民政府机关设在原康桥镇。沔溪园和原横沔镇政府办公大院一起转让给复旦康桥学校。
第二节 绿 化
解放前,横沔地区无成片树林,农民习惯在屋前宅后种上几棵杨树、苦楝树、榉树等树木,少数大户人家在坟墓周围种上几棵柏树。怡园、翊园内栽有雪松、桂花、罗汉松、龙柏、灵霄等名贵树木数拾株。 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号召群众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每年春季各级领导、企事业单位、个人开展植树活动。1978年,中共横沔人民公社委员会、横沔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制定农田基本建设10年规划,分期实施,路、河修筑开挖后,进行植树绿化。1982年,横沔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设立绿化领导小组,由横沔人民公社主要领导任组长,王雪根任绿化专管员。1985年,横沔乡绿化委员会成立,规划、指导全乡的绿化工作及苗木供应,先后担任主任的有庄福根、徐文彪。1992年,横沔乡林业站成立,王雪根任站长。 1985年,横沔种子场被评为“上海市绿化工作先进集体”;1986年,横沔砖瓦厂被评为“上海市绿化工作先进集体”。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横沔中心小学、横沔电子厂、横沔水厂被评为“南汇县绿化工作先进集体”。王雪根、曹正华等被评为“上海市绿化先进工作者”。 1997年~1998年,横沔镇在创业路、高新路、立新路、第一机耕道东段、第二机耕道东段等道路两侧种植香樟树5340株。 1999年,上海市政府建设外环线林带,横沔镇地段造林78.8公顷。是年,横沔镇人民政府在康桥路两侧植树绿化8.5公顷。 1999年,横沔镇12个村农田林网化全部达标,全镇林木覆盖率为8.7%,镇区林木覆盖率为10.6%。 一、四旁绿化 解放后,国家有计划地开展四旁(路旁、河旁、宅旁、田岸旁)绿化工作。集体负责在道路两旁、学校等单位的“四旁”植树绿化,农民在宅基、田岸旁植树。但由于管理不善,树木成活率低,难以成林。 1983年,横沔公社种子场,在路旁、河旁、办公楼周围种植水杉树2000多株,由于管理到位,树木成活率高,生长茂盛,形成了一道道绿色屏障。横沔砖瓦厂、电子厂、水厂、横沔中心小学等单位建造花坛、植树种草,营造了优美的工作、学习环境,出现了一批绿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1994年,全国第四次林业资源调查,横沔镇总植树20.6万株,林木覆盖率为5.9%,镇区林木覆盖率为7.7%。 1997年,横沔镇人民政府及新苗、石门、人南、怡园、叠桥、火箭、汤巷等村联合出资6.67万元,在创业路、高新路两则种植香樟树4444株、美人蕉5000株,树木管理由各村负责。是年,沿北村、人西村、叠桥村、沿南村、石门村农田林网化达标。 1998年,横沔镇人民政府及石门村、新苗村出资2.96万元,在立新路石门村段、第一机耕道新苗村东段的两则种植香樟树896株。是年,新苗村、怡园村、火箭村农田林网化达标。 1999年,上海市政府建设城市外环线林带,环线外侧为 1999年,横沔镇人民政府出资在康桥路两侧种植树木花草8.5公顷,营造绿化景观工程。是年,全国第五次林业资源调查,横沔镇总植树33.7万株,林木覆盖率为8.7%,镇区林木覆盖率为10.6%。
1994年、1999年横沔镇林业资源调查情况表 表
二、果树(经济林) 解放前,横沔地区有果农5户,果树面积 1960年,国家下达果树计划面积,在汤巷大队种植桃、梨、橘、葡萄、无花果等果树24.7公顷,果品送上海市区或在横沔地区销售。汤巷大队曾试种苹果,但未获成功。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种植业结构调整,果树面积增加。1999年,横沔镇果树种植面积45.8公顷。 三、竹 园 解放前,横沔地区50%以上的农户有竹园,面积在 1956年以后,扩大粮棉种植面积,竹园逐年减少。 1976年,横沔人民公社有竹园面积6.74公顷,其中农户私有3.58公顷。 1999年,横沔镇有竹园面积5.61公顷。
四、古树名木 1985年,经上海市园林局审定,横沔地区1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有13棵。其中:(1)怡园村有瓜子黄杨、罗汉松各1棵,在原怡园内,后因建厂,环境恶化,两树先后于1990年、1995年死亡;(2)汤巷村有腊梅1棵,在汤巷村8组圣母堂后;(3)上海市第二精神病疗养院(翊园)内有10棵,分别有:黑松1棵、雪松1棵、构骨1棵、龙柏3棵、灵霄2棵、罗汉松1棵、桂花1棵。 至1999年,横沔镇尚有古树名木34棵,其中上海市第二精神病疗养院有32棵、新苗村有1棵、汤巷村有1棵。 五、苗木基地 1.
横沔苗圃 横沔苗圃建于1980年1月,位于横沔人民公社办公楼后面,占地 1999年4月,横沔苗圃由上海康茂绿地工程有限公司接收。 2.
上海浦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浦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公司租用沿北村10组土地 1994年,陈某某、陆某某等租赁浦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所有苗木基地。由于经营管理不善,1996年,横沔镇农业公司收回其租赁权。 1999年4月,上海浦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由上海康茂绿地工程有限公司接收。 3.
上海康茂绿地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康茂绿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 公司配备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20多人,并按不同季节雇用季节工,种植培育各种苗木花卉200多种,承接绿化工程、绿地养护和单位摆花业务。1999年。公司实现产值20万元。 2000年,公司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建造盆景园1500平方米、双层塑料农膜管棚720平方米、单层农膜管棚720平方米。公司充分利用现有基地,大量引进及培育苗木、花卉,并形成各类特色:(1)以铁树、五针松、棕竹为代表的盆景类;(2)以桂花、玉兰、香樟为代表的乔木类;(3)以茶花、茶梅为代表的花木类;(4)以散尾葵、发财树为代表的热带植物类。 上海康茂绿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奚志勇。历任总经理:闵伟强、王炎根。 4.
上海琛亮园艺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琛亮园艺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属横沔镇第一家私营园艺公司,有苗木基地 公司经理:徐桂根。
附 录 一、清光绪《南汇县志》所录“怡园” 怡园在北七灶,清嘉庆奚桂森别业。中有“话雨蓬”,冯金伯书;额“宛在舟”,沈伦书;方厅“苟有可观”,贺隆锡书;西墙“得月廊”,张立书;西厢“遗庐”,王成瑞书并跋。又有奇石一,曰:“狮峰”,为太常沈宗敬故物,沈尝因以自号。玲珑皱透,水竹间得此,颇饶胜趣,今园已仅存其名。参《府志》。 王惟一记略: 说明:(1)螂嬛:神话中天帝藏书处。 (2)坂岊霍洹:指假山石的斜坡、突出部、及峰顶等各部位。 二、翊园记事碑文 壬申之春,余居沪上。战后萧瑟,为之邑郁无欢。陈子文甫来访,约长沙习叟及余临观其所筑翊。习叟辞以远,余不乐独游,且为后约。文甫出示园图,媵以园名录。录曰:园为横沔,买地三十亩,为之六越年,乃成轩亭四起,曲廓萦带;具竹树邱阜,引流叠石之胜。有曰承礼堂、有曰自然轩、有曰曲涧亭、有曰横溪小筑。堂之后有湖心亭;亭之后小径登山有嵩亭;亭之前石塔矗焉,又有半虹亭;亭之前种树分行,曰梅林、曰桃林、曰桂林。其东有假山瀑布,其西有莲池、有竹林、有铜塔。凡园中胜处,皆有题榜。园虽小卢鸿十志殆备之矣!陈氏世居南汇之五灶港,早为右族文甫之祖万增起业漕营,为商家先进管会董者三十年。文甫之父子敬,以谦厚承家益之风雅。能歌诗,善奕棋,究心音乐,尤精琵琶,能以琴曲为之。合肥李文忠尝称为康对山后,能手琵琶于乐,能通古今之变,奇险促绝处,七弦所不能到。余恨不及一闻之。文甫席丰厚而好宾客,重然诺彬彬君子,又能鉴别古物。余尝过其居,缃架斐几,逶迤缤纷。其论古玉,述诸浸色,原始至精,且要俗人不办也。文甫求习叟为书园碑,习叟命余为之文。习叟洞山宗子,余所师事,固不敢辞。且文甫厚,余尝从假园居避暑,直诺无难色。则余之为此亦乐于从事也,他日或作笠屐之游。翊园桂树,香闻十里。黄龙大师誉山谷道人之公案,又当一番重提也,是为记。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一月,桂阳夏寿田撰,长沙郑沅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