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花大绑的冬天

 圆角望 2016-02-16

  [南京]余斌

  一个地方的穿衣,当然是跟着那地方的气候走的。比如“四季如春”的昆明,“冬衣”的概念大体上就取消掉了,若是到地处亚热带的新马,“春秋衫”也成了多余。南京号称“四季分明”,四时的衣服都得备,特别是冬、夏两季,因为“四季”虽曰“分明”,占据的时间却不相等,春与秋都是敷衍塞责,匆匆而过,端的是稍纵即逝。冬与夏感觉里则特别漫长,已然入秋了,夏天反攻倒算,来个“秋老虎”;该是春暖花开了,冬天冷不防又杀个回马枪,来场“倒春寒”。

  夏衣也就罢了,反正是做减法;冬衣做的是加法,一层层加上去,最是烦。——我这是说的过去,现在的冬衣已是另一概念,保暖性能好,加上肚里油水多,室内可取暖,人对寒冷早没那么畏惧了,衣服也就远不如过去来得层次丰富。

  秋去冬来,冬衣事实上就是在秋衣之上层层加码。比起来下半身稍稍简单,从里到外,标配是棉毛裤、毛线裤、棉裤。上半身是重点所在,所谓“里三层,外三层”,原是形容穿衣之多,落到实处,却也不算夸张。贴身是棉毛衫,冬天着衬衫的人极少,一者棉毛衫厚,暖和,二者它耐磨,而且藏在里面,有破损也不怕,衬衫则是要留待其他季节抛头露面的,实在要“正式”点,就弄个假领子围脖子上吧。

  棉毛衫上面加的毛衣,似乎是和毛裤对应的,事实上却复杂得多:即使讲究点,毛裤也只会有一厚一薄两条,而且一般是脱了薄的才会穿厚的,不会同时穿,要不就是舍了棉裤;“毛衣”的概念下却集合了毛背心和各种厚度的连袖的,关键是,毛背心,薄毛衣、厚毛衣,可以并举,最冷的时候,依背心、薄、厚的顺序一起上身。又有秋衣、秋裤,绒布做的,比棉毛衫裤厚,抵得中等厚薄的毛线衣毛线裤。别处不知有无其他的叫法,南京人会唤作“卫生衣”、“卫生裤”,我一直没明白和“卫生”怎么扯上的关系。毛线衣裤多半是自家织的,卫生衣却都是店里卖的,但最常见的似乎是部队发的,或套头,或对开,皆为黄色。

  虽然也有成衣卖,然而绝大部分人家都是自己做。做单衣单裤,找裁缝铺的还多些,棉衣棉裤,才更是“自力更生”,不假外求。没了服装厂、裁缝铺来“标准化”,做出来自是千奇百怪,外面有一层罩衫罩着,不知就里,看出来的是总的倾向,就是一概臃肿。这份臃肿到小孩那里就加了倍。他们是被特别要求保暖的人群,大人在冬天显现的最大关爱,就是喝令小孩一层层的加衣服,加到所有衣服差不多都到了身上。

  所以那个时候你冬天见到的小孩都是鼓鼓囊囊臃肿不堪的,任你是个瘦子,到冬天也成了一个小胖墩。那时候保暖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特别讲究紧身,仿佛稍稍宽松,寒冷便乘虚而入,于是衣服一层一层箍在身上,看上去像是五花大绑。天寒地冻,整个世界都像被冻住了,仿佛也是五花大绑。人被绑而臃肿着,变得傻头傻脑的。当然你也可以说,萌萌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