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人物梁彬

 清风明蟾 2016-02-16

诗词人物梁彬

【诗人简介】

梁彬,别署浦云斋。生于1981年,广东揭阳人。毕业于韩山师范学院,现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个人诗词集《浦云吟草》。

【诗词作品】

蜀中行

其一、入蜀

鸟涉无知栈道难,晨被炎夏午衣单。

清风才滤眉山雪,薄日犹遭蜀犬餐。

青旆文君当店肆,红花望帝碎心肝。

自来鱼米成天府,光武焉能得陇安。

其二、武侯祠

君以臣扬共在祠,千年俯看旧城池。

世难济则运筹济,蜀不思尤伏枥思。

锦里风花欢润夜,祁山松柏苦伤姿。

鹓鶵意岂于腐鼠,泪洒草庐三顾时。

其三、杜甫草堂

慕至君堂百味殊,老诗难敌后来涂。

繁英怎似梨园俏,浊酒恰如溪水无。

秀色千年附风雅,微声几子识珊瑚。

还之小径寻松柏,不合时宜此不孤。

其四、得遇同窗故友陈君鸿

乐事他乡有故知,况于寂寞染疴时。

今朝湖海翻潮客,昔日江滨涤足儿。

曾为爱憎夸义气,亦因离合病相思。

蜀中得旧同窗谊。薄酒醺酣满札诗。

韶州行

其一、丹霞山

依江赭石卧繵縺,闻道灵娲拾补天。

偷食鸳鸯逃下世,淹留皇帝抚乡弦。

钟声飘邈无兰若,岩阁溟蒙有洞仙。

流落夜郎餐柏客,可曾来此采云烟。

其二、过南华寺拜谒六祖真身

色空无处不安禅,任尔杏金铺座前。

松树何欢存百岁,肉身岂意坐千年。

明心自化大乘法,不字尤传顿悟篇。

无动风幡方见性,佛陀已在五中眠。

普陀行

其一、越跨海大桥谒观音大士造像

航客莫惊鼍浪还,星桥飞杼岛连鬘。

青天有路归行者,碧海无波至圣山。

和尚船桅沦没处,君房帆影渺茫间。

从来净土风中事,一见观音泪欲潸。

其二、游寺遇把门僧

横眉竖眼似屠沽,供食养来腰背粗。

入寺应留阿堵物,烧香须带紫金盂。

台高但拒驽骀戏,鱼脱无由直钓俘。

佛祖已于方寸坐,拂衣哂尔小浮图。

闽滨行

其一、东山岛

海色无边秋日斜,薄涛抚足若缠纱。

渔歌武庙同心祝。石影征帆共落霞。

曾意方壶怯风浪,一归田垄念天涯。

红头船旧收锚处,还与潮儿话远槎。

其二、鼓浪屿

夕阳摇碎影婆娑,风送西南石鼓波。

国姓乡园月留井,玉堂书屋壁牵萝。

诗情欲起橡英落,肉味不知琴语过。

梦里依稀身异域,龙头巷末卖花歌。

过北河

朔风又入北河西,长野恢恢卧草齐。

杨柳昨依征客道,芦花今散采薇堤。

朝曾浴咏吾与点,岁自逝徂鸿踏泥。

旧业无增安日富,可堪白首夜闻鸡。

临江

雨并寒风散入江,行舟欲陷雾庞庞。

山河念远常无独,生世归途岂有双。

罕得聆音知泰岳,一怜剪烛话西窗。

君不见,当年仗剑长安客,多少光阴沉酒缸。

为舅爷喜结连理祝

千年修得梦同衾,此夕华堂证石金。

红酒徐为温客席,欢歌渐欲夺人襟。

鸳鸯出水芙蓉美,约誓缔心江海深。

岁月所期唯静好,相从执手鼓和音。

答黄海君

尔来十载旧相途,鸡舞分金时不孤。

君洒万千蒿矢翰,我吹三百乐人竽。

船迷霡霂方徕箭,藕陷淤泥始发芙。

只在冬残种桃树,春临换醉卓家垆。

问学即荷庵观先生急就云章有作

不啻嘉名以品称,岭东急就数为能。

抟如北海通天鸟,坐若中峰面壁僧。

甪里观来见青眼,四明醉后唤良朋。

知余远造程门意,执手殷殷出大乘。

伶庵先生

亦鞭名马亦琴箫,魏晋风神近若遥。

似雪情怀淳入酒,如矛毫素锐当腰。

苦心半百成孤诣,弱水三千取一瓢。

长久周旋我同我,便由乱絮满江飘。

山中

曲道入云空,车高耳欲聋。

新茶香立夏,白鸟杳连丛。

浅浅晨阳雨,酥酥谷雾风。

青春如有待,览尽北山桐。

秋朝寄兴

经月苦劳枷,驱车抵涘涯。

朝花尽霜露,秋意在蒹葭。

诗赋风神浅,江山水墨华。

渔人垂钓处,才把壮豪赊。

塘西柳

孑孑塘西柳,含风且自柔。

摇扶几素石,吟赏一孤秋。

顾盼才思彧,流连玉面修。

韩君诚有意,归此驻轻骝。

驿路桃花

其一

数影梅桃淑,修妆乃鉴明。

情羞眉靥盼,身婉气姿倾。

欲就溪邻察,但怜花面惊。

默之松荫处,故作醉莺鸣。

其二

一帘红雨落,蹊径见容华。

粉放枝枝倩,青穷点点奢。

有心勤着相,无语懒承夸。

日暮身何寄,孤思或九遐。

海陵岛

其一、十里银滩

遐慕银滩久,征车入海涯。

远帆生白浪,煦日耀晶沙。

天物非专独,身求勿过奢。

遭遭尤濯岸,何必累行枷。

其二、闸坡渔港

湛色染无央,温风曳舫廊。

海天舒极目,舟次尽澄觞。

亭午高阳暖,青春客路长。

当怜萍水谊,一醉解疏狂。

适河源访故友三缺浪人

相知已有年,相见旧情鲜。

穷酒难成叙,慷歌未可全。

疏狂共君醉,豪壮报吾癫。

垒块浇将去,清风满素笺。

春聚

昔共灯窗砚,今重集一堂。

休弹孤士铗,当醉故人觞。

恣性清宵短,流年密语长。

东湖春澹澹,细雨绿垂杨。

读《草草庐诗词钞》

其一

莫道菊篱难歇身,清平最可濯衣尘。

一麾江海梦余外,泰半隽英皆酒人。

其二

讳之阳白力为深,险劣吟凉仗剑心。

烟雨一蓑寒食路,少游已死怎援琴?

其三

文厚思灵味却咸,阮嵇心事满还缄。

悲欢疏作风前柳,蔬笋闲庭织衲衫。

其四

草草庐旁结邵瓜,登山渐减看山加。

此身合是诗人未?朝对平桥暮对霞。

龙归瀑布

其一

归龙未见已潇潇,满璧珠帘近却遥。

此去贺洲千万里,石生本具过神骁。

其二

仙丝未拢究何哀?落入人间似霰开。

离合红尘多少恨,深山一辟烂柯台。

其三

万丈天龙跃在渊,无心霄汉此为眠。

落花多少随流水,白发三千作地仙。

偶过潮州城

其一

一带分明船木浮,满江红影入青洲。

轻音软语听无厌,吟醉风矶几子留。

其二

万里风潇忆灞亭,一壶浊酒醉沙汀。

十年光景催将去,暮雨芦花自昔零。

其三

姗姗路叶落霜花,愁兴从来年少奢。

每忆夕阳人去后,江灯孤影醉无涯。

暮春物咏

其一、松柏

篱篱松柏半新枝,复在春残始发迟。

不与群芳争一笑,故于雨后入君诗。

其二、苦楝花

远见迷离若紫烟,谁怜辛苦缀花鲜。

同为妆点三春客,尔熠华庭我在田。

其三、红枫

尽日游途所目空,一株异色入迷瞳。

无关行客无关雨,自在山椒自在红。

蜻蜓二首

其一、畦间

独立畦间远旧塘,懒知诗下咏何章。

古来笑我多情客,总为芰荷妆点忙。

其二、荷塘

复着红裳何是探?晨昏在水照颐颔。

浮花销尽当时约,身此瘦成纤玉簪。

感春三首兼和问赎斋主人《戏春三首》

其一、春分

君唱青妆花树成,我于蓬牖恐闻莺。

孤吟无主情徒结,春在诗中白发生。

其二、春雨

心怜寒雨损花枝,又盼伊来润小诗。

临楮思穷成倦笔,聊观柳雀弄新姿。

其三、春风

独处东轩尽日风,研磨朝夕恍茫中。

光阴岂在诗书内,力醉春光掩技穷。

无题

其一

奈何松柏夜萧萧,撩乱愁丝千万条。

蛱蝶有心来入梦,丁香无力怨芭蕉。

其二

朱颜可上旧妆台?离客曾频入梦该。

每至娘玫欲红日,总还端剪细为裁。

东钱湖

其一

斜阳亲柳客,水影恋倾腰。

未及西湖处,相逢减一桥。

其二

尘世曾相忘,轻舟入浩波。

钱堤行复止,何处浣纱歌?

月湖

其一、长廊

夕日踟躇去,昏暝剩柳州。

湖廊如有意,黯黯使人愁。

其二、贺谧鉴祠

清波系狂客,长月映书庐。

玉笛吹桥夜,可曾沽酒无?

其三、荆公读书台

留连亭筑上,九抚读书台。

笙鼓虽归寂,与公遥尽杯。

木叶栖

风物营营,为时运所驱;叶其劳劳,终为木所弃。观者哀而感之深,故以古诗状之。

朔风起天末,旧叶遇时枯。

凛冽凌衰弱,颉颃恋此株。

此株高并岑,信以托微驱。

早春发新嫩,谓我赛罗敷。

运以发垂红,尽其娇翠涂。

卿我见娇奼,无力不忍扶。

抚琴时弄笑,翼此久相娱。

但有行路者,惜足捋髭须。

以为双鸿鹄,多少想象趋。

时运既迈夏,早实生高标。

有宠新为意,反弗耀华韶。

缀饰蝉连去,化土以护娇。

许我长相守,无计日月遥。

相从勠心力,只在供养饶。

我心奉之实,微躬用夕朝。

化照济生命,无使此物焦。

今思赖于是,乃存傍新骄。

五月莲田田,瞰彼情中侣。

载歌复载欣,兰舟何容与。

身寄浮云间,脉脉不得语。

同在旧林巢,犹隔万里许。

既委薄倖子,长门若囹圄。

目睹日影移,引领常延伫。

万物运有时,所期唯飙举。

以此证至心,但令媚者去。

期风一何壮,骤雨带天威。

栖鸟失其雏,人屋散牖扉。

乌子下入地,白絮断若霏。

薄身恸皲裂,同胞驯天飞。

金乌坠峰岚,玉兔见明辉。

所欣躯尤在,所愿未言违。

努力加餐饭,庶可重美肥。

期为续此弦,复共理残机。

旋顾旧时人,颜色如风扫。

前致欲为言,徒惹冰面恼。

凛立自藐然,闭目绝前好。

昔有蚩蚩氓,指誓以求讨。

君何一似之,弃我如蓬草。

本以秋为约,秋风人已槁。

经秋复历冬,颓残难言老。

余力有时竭,默默土里造。

山云蒸础润,雨春发迟迟。

香骨归寒后,故鸟待新枝。

关关鸣淑女,荇菜流参差。

但闻新人笑,孰怜旧心痴。

雄干百尺在,脱落焕容肢。

身既漱清露,伟岸望风仪。

东风吹物暖,宜可动相思。

高柯迎招展,此岁复欲谁。

【诗家评说】

浦上家乡恋,云边赤子心

——梁彬诗词的主题倾向初探

阿兽

我与梁彬算是多年的朋友了。然而,当梁彬在诗词结集出版前要我为他的作品写评论的时候我却多次推辞,原因有二:一是我本不擅评论,更没有写诗词评论的经历;二是由于学识的缘故,我对梁彬诗词中的一部分词语吃不透。但梁彬却“穷追猛打”,看来是非写不可了。于是我就先答应下来,却迟迟没有动笔。直到去年农历年底,我才有了试着写一写的念头。

与梁彬交往的这几年,虽然多次受他的盛情邀请到过他工作的地方抡瓶高歌、拼墨辩韵,却从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去过毗邻的老家(梁彬结婚的时候去过一次,只是喝喜酒,场面活而已)。去年农历年底,我因故造访梁彬,那时正是寒假时节,他赋闲在老家,于是他用车直接将我载往其处,分烟品茗之余,梁彬带我在他住处不远的老村兜了一圈。我们边走边聊,此时,梁彬诗词中的很多意象不断地在我眼前重合,我边听边悟,越来越觉得梁彬诗词中的那些我原本不大认识的词语似乎找到了理解甚至可以说是共鸣切入口。就是在这时,我自己在内心暗暗地下了试着写一写的决心。

今年春节后,趁着寒假还没有结束,我打开梁彬的作品集,再三品读,发现他的作品取材和主题倾向比较集中,而集中的这类作品也比较见功力和特色,从中可以觉察到梁彬的真本色,这也许是没有读过这些作品的人很难发现的吧——因为在现实中,梁彬可能给人一种比较圆通、世故的印象,而在他的诗词作品中,我们却可以看到他的另一面,不,是他的本色:眷恋故乡,向往宁静;热衷山水,追求高古。

一、家乡恋歌

梁彬的诗词作品中有接近一半的数量都是与家乡有关的,但这些作品却不单调,其中有对家乡景物的抒情,有对家乡风俗的挥发,也有对家乡生活的描摹,更有对家乡人物的崇仰。

1.乡景:自然成趣,人文沉积。

梁彬的诗词作品中涉及家乡景物的篇章既有对家乡自然景物的生动刻画,也有对人文建筑的缅怀抒情。

(1)自然成趣的景象。

在《家邨漫步咏怀》中,作者运用排律对家乡的自然景物进行了全方位地描摹:渔田、溪、长桥、渡、鸟、莲、竹、烟囱、狮鹅、舟、鲮、棉、石栏、青稻、牛……这些家乡的自然存在一一被摄入诗中,使人读此诗便能如临其境地看到他家乡的自然景象,可见作者用心之专,用笔之丰。

此外,作者对其钟爱的景物也进行了独立的刻画——

在《晨起窗望》中,作者用“开轩对唧啾,拂面湿风柔”起句,鸟鸣声中的惬意,柔风拂面的舒适,顷刻流露无遗。颔联“宿雨魁榕绿,清溪乳霭稠”两句中包含了四种景物,刻画细腻,用词传神,将下雨的时间、榕树的形状、溪水的质地、晨雾的颜色都清晰地为我们呈现出来,可见作者对这些景物的细致观察和由衷喜爱。颈联“远亭疑谢墅,曲路似仙洲”则运用想象,将远望之景进行点染,使人顿生向往之情,并与前联形成一远一近的呼应,比较有层次地描摹了家乡景物的特色。

此外,柳树(《塘西柳》)、桃花(《驿路桃花》)、金凤花(《金凤花开》)、盆架子(《蝶恋花·盆架子》)、木棉树(《蝶恋花·木棉》)、初开的荷花(《定风波·初荷》)都一一收入作者的心底,并一一为之用心描摹,在此不作赘评,读者诸君自可细细品味之。

(2)人文沉积的建筑。

那一次游历,梁彬特地带我前往他们的祖祠参观,并一一为我讲解祖祠的建筑布局和各种房间的用处,而在他的这首《祖祠》中则与他讲解基本重合了——

“磐西”遒入楷,吾祖旧曾题。

高石盘龙固,深阶列幄低。

昆仍加岭海,俎豆溢粢醍。

肃肃厢斋内,朱几四友齐。

“磐西”两字是其祖祠侧门的门匾,为其曾祖父亲手所题。梁彬的曾祖父是一位秀才,为人特立独行,梁彬用“遒入楷”赞美之,足见其对先祖的敬仰之情。而尾联的“厢斋”则是旧时代的私塾,是宗族子女的教育之所在,于今犹存,我曾越窗观察,与诗中相吻合:“朱几四友齐”,依稀可见当年情景,而在这样一个乡村对这样物件的保存也可见这里曾经是人文沉积深厚之地,与前面作者所描绘的钟灵毓秀的景观相呼应、相诠释。难怪那一次游历中我第一眼就惊叹: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

而深浦桥则承载着更为宏大深厚的历史沉积。梁彬言其住所面前的大道曾经是古代的驿道,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深浦桥便曾经是这段历史的见证。《深浦桥》中,作者用五言记录了深浦桥的历史变迁,尾联“千年作邻比,日暮满天霞。”给人无尽的遐思,让人对这处人文景观无比向往——虽然现在已经是全新的现代化的建筑,但从诗中却留下了历史的印记,可见作者对家乡历史人文的向往与留恋。

2.乡风:淳朴古道,热闹纷繁。

我发现在这个作品集中收录了很多首关于端午节的作品,这说明在作者的家乡,端午节是给予了作者非常深刻的印象的,这不,你看看其中的佳句——

“阿娘静祷金风季,小妹羞窥铁桨郎。”(《祭龙舟》)

“溪风摇下千帘碧,船鼓擂来两岸红。”(《鹧鸪天·端阳》)

“牛鼙各壮彪军气,铁桨齐划雷雨风。(《鹧鸪天·竞渡》)

“未到杠前燃爆竹,嗨声一统倒山洪。轻花落入窄舷中。”(《浣溪沙·试渡》)

“咸草束腰丰态腴,高肥苗叶作青裾。”(《浣溪沙·粽》)

看赛龙舟的村人、赛龙舟的汉子、赛龙舟的气势、端阳粽子的特点都一一收入了作者的妙笔中,让人一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家乡的端午赛龙舟的情景。

诗集中还有一首《元宵》——

元宵十五寨前临,户户家家累薄金。

万点流萤盘远道,一湖明月锁长林。

烟花时啸高低树,锣鼓常移大小音。

同汝双行彩桥去,石投溪渚是侬心。

这首诗我认为写得相当好。首联交代时间、地点以及节日的整体氛围;颔联着重渲染元宵夜的背景;颈联最是出彩,对仗工整,刻画逼真,将一处具有浓郁的潮汕特色的场景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尾联则直取核心,点出揭阳地区最具特色的元宵风俗:行彩桥,同时作者进行了别具匠心的抒情:“石投溪渚是侬心。”以此收结全诗,余味无穷也。

3.乡趣:淡泊宁静,自得其乐。?

在那一场游村过程中,梁彬多次谈到自己的生活定位:只希望在这样的宁静中享受优美的家乡风物和浓郁的乡土文化,对物质方面的要求并不高。而实际上,他也是这样做的,就拿居住来说,他安于和父母兄弟姐妹住在老家,虽然是自己建的楼房,但离老村很近,梁彬说,下班后或周末时,最喜欢独自或与女儿在老村中散步,虽然走上了千百遍,却时不时就有佳句在心头涌现,因之成诗,不亦乐乎?而这样自由自在的惬意和快乐,在诗集中时不时地跳跃在我们的眼前——在某个酷暑,突然停电,对于平常人来说,这是非常难受的境地,但对于梁彬而言,却是一个独处的最佳时机,你看他做什么:品茗!

“烧炉小熟明前露,倾盏频闻杯底香。温玉含来盈舌润,青郊掠过满畦芳。”

也许,我们很多时候只有在“非常时期”才能品味出在“平常时期”品味不到的生活的真味吧?且看作者如何作结:“皆言无电难成绪,我谓有茶诚可章。”其自得其乐的心境可见一斑。

面对女儿,梁彬也是从她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自取其乐。有一首《西江月》这样写:

明月几回圆缺?婵娟姓甚名谁?遍翻书柜拙于辞,一夜苦编故事。

停电合来困觉,开窗不可全帷。待侬细细倚床窥,好与光华入睡。

上阕前两句佳偶天成,亲切清新,同时突出了童心的可爱;而下阕更是充满了生活气息,而且用上了口语,使全词顿生一种来自泥土的气息,读来让人爱不释手,咀嚼无尽也。

最让人可“喜”的是三首《忆秦娥·广场舞》——

“闻歌躁,半碗未竟,直谓餐饱。”逼真地刻画出农村小孩的好奇心与天真心理;

“腰肢展,左窥右探,喜羞参半。”生动地描摹出跳广场舞的大娘们的矛盾心情;

“欲寻大叔归家未,憨憨仍在前瞻位。”形象地点染出农村大叔看舞的可掬神态。

4.乡人:历史名人,文化底蕴。

当我来到作者的老村时,我就被眼前的风水深深地吸引了,遂惊叹:真可谓灵地也!特别眼前的一沟清水贯穿全村,使此地顿时灵活起来,据梁彬言,此水乃其始祖来此置地时人工开凿的,足见其先祖之卓识与有为。而实际上,不仅仅是作者老村,就是周边的整个揭东地区自古都是能人辈出之地。其中就有郑大进和郑旻两位历史文化名人走进了作者的作品中。

在《读史怀郑勤恪》中,作者用排律古风简述了郑大进的一生,对其生平和历史功绩等都进行概述,足见作者对其了解之深与集材之勤,而结句“无缘门立雪,一叹一长躬”则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其敬仰之情和神往之意。

而更为突出的是,作者用了十五首绝句化整为零地对其另一个文化偶像郑旻进行了尽致淋漓地叙写和抒情,更加显示出作者对这个文化人物的深入研究和深情向往。

二、赤子心迹

上文讲到,梁彬是一个向往淡泊宁静、自由自在的人,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个热衷山水,追求高古的人。与大自然亲近,是梁彬经常作为的事,而能够愿意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并时常探访的人,我姑且称之为“赤子”,也就是有童心的、真挚的人。在诗集中,有众多的篇章都是与这方面相关的。

对于家乡的罗山,作者曾经多次游历,留下了不少佳作。

在《琅山四章》中,作者对罗山的概貌以及伯公庙、石牯、古埠等主要风物进行了比较客观的呈现,虽然作者在其中没有更多地直抒胸臆,但这样客观的句子让人读来却无不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罗山的热爱与沉迷——

白岚蕴处炊香早,咫尺无涯是海头。(《罗山》)

鞍底春深冉紫烟,垂髫俚曲亦高玄。(《伯公庙》)

苍江一道澄如洗,鱼罟扁舟弄笛娃。(《石牯》)

红道青砖三六调,春疏夏果应时鲜。(《古埠》)

此外,还有《北山中》《山游》《山间揽胜》《凤凰山》《黄岐山即景》等关于山水的篇章,其中,《北山中》的结句“青春如有待,揽尽北山桐”最能显示出作者皈依自然的本质追求,而《凤凰山三首》之三《天池》中的结句“欲问阳春何处去,天池雾里杜鹃花。”则让读者窥见了作者的唐诗风骨,此两者诚为不可多得之妙句也!

潮州是作者的大学求学之地,在那里,留下了作者的青春印迹,而毕业之后的他,也是屡屡回到潮州,重新拣拾当年的片光只影,同时也留下了诸多关于潮州的佳作,其中,有一首词名曰《临江仙·韩江》,写得最是完美干净——

鳄渡江风绪绪,湘桥春水氤氤。书生曾著白纶巾。远山鸿雁老,低涘故蹊新。

芦荻北堤绝絮,花棉玉立还颦。芬芳疑是旧时人。回眸红影渺,微雨入离津。

在过去与现在的错杂中,作者似乎重新温存到了当年的影迹,而当作者“回眸”时,却是“红影渺”,于是,他只能“微雨入离津”,用“微雨”衬托离别,写尽了作者无尽的辛酸与不舍,其真情可见一斑。

此外,作者也游历了其他地方的风物,留下了诸如《华师抒怀》《海陵岛》《汤溪水库》《龙湖古寨行吟》等篇章,也有不少佳句,诸如“天物非专独,身求勿过奢”“佳馐满箸难言罢,欲滞汤溪养腹皤”“今宵风骋湖天外,明日高矶钓笠蓑”“当来此处亲邹鲁,郁郁榕阴可鹤眠”等俱不难品读出作者对于高古的追求。

作者原名程增寿,1981年生,陆丰人。毕业于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现居普宁。出版有现代诗集《逆光》,古体诗词集《赎梦集》,另有长篇小说《绝响》、《高高在上》等。《粤东文萃》创始人之一,现任社长,《粤东诗歌光年》系列公益书刊策划人,一道文化工作室负责人。

————————————

关注微信公众号:诗评万象

微信号:spwx6868

欢迎各位诗友踊跃投稿,投稿邮箱:hanlk@sina.com

  • 本号所有文章系原创,转载请联系我们。

  • 【老朋友】请点击右上方朋友圈。

————————————

征稿启事

【岁月如歌】

体现对生活感悟的组诗组词。

【诗眼天下】

表现对当代社会现象有独到见解的诗词。

【诗词人物】

当代诗词创作作者作品展示。

照片一张,做封面用;诗人简介;诗词作品50首左右;有关您作品的评论文章1-3篇;如有书、画、印等方面的作品,也可同时刊登。

【才女芳华】

女性诗词作者作品展示。

限女性诗友;诗人简介;作品30-50首;生活照片10张左右做插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