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社科院设工作站探寻淮河流域文明史

 洁洁赢 2016-02-16

  双墩文化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淮河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和中国社科院蚌埠院士工作在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新馆挂牌成立。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蚌埠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厚,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双墩遗址二次发掘以来,现场出土了大量陶片和动物骨骼,在国内同时期文化遗址中堪称绝无仅有,将为探索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的起源,了解淮河流域文明和黄河、长江流域文明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佐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近年来,蚌埠地区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如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禹会龙山文化祭祀基址和春秋钟离国君柏墓等。

  “淮河流域原先被考古界忽视的一个原因,源于历史上淮河长期的水患影响着学术界对淮河流域有无远古人类居住的判定。”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吉怀告诉记者,虽然淮河流域考古起步晚,但是后来居上,在学术界,在某些领域达到领先的位置,所以淮河流域从考古的角度来说,前景无限,很有挖掘和研究的空间。王吉怀表示,双墩遗址出土的文物中还有诸多不解之谜,希望此次发掘能够对这一遗址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在全面应用自然科技手段的基础上,复原蚌埠地区、甚至淮河中游地区距今约7300年前原始人的生活状况,推动整个淮河流域文明史研究进程。据了解,考古队正式进驻双墩遗址后,计划用三年时间全面揭示双墩文化的内涵,追溯淮河文明的源头,探寻整个淮河流域文化发展的脉络。”现场发掘项目负责人张东说。

  据介绍,淮河文化、庐州文化、新安文化和皖江文化是因历史和地形、地貌的特点形成的安徽省四大文化圈。淮河文化大部分分布在安徽淮河两岸。作为区域文化,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旧石器时代,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目前已经发现的远古时代的文化遗址就达100多处。其中蚌埠双墩遗址就是淮河流域早期文明的佐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