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无闻:无闻之名天下闻

 细雨青衫 2016-02-16

  在启功的《徐无闻书法集》序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落款:“一九九五年八月元白启功拜稿。”其时,徐无闻先生已经辞世两年多了。

  1993年6月,62岁的徐无闻先生因病逝世于重庆,令无数人唏嘘感慨。62岁,正是作为学者的徐先生治学成果丰收之时,也是作为书法家的他进入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化境之时。然而天妒英才,一代大家就在他将创造新的艺术高峰之际,溘然离去。而他留给后人的学术成果与翰墨丹青,却足以令他名满天下。

  两种专业硕士生导师

  1931年,徐无闻先生出生于成都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徐寿,号益生公,精书画,好交游,喜收藏,对年少的徐无闻先生影响甚大。他7岁时便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写字,从欧体入手,在运笔、间架等方面打下深厚的基础。12岁,又由其父亲授篆书,大篆以《石鼓文》为主,小篆以《峄山碑》为主,同时开始治印。15岁拜金石学大家易均室为师,易氏藏印、藏书、藏金石较徐府更为丰富,对其迅速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重庆读本》中,还选刊了一篇徐无闻先生写于1983年,介绍冯建吴先生书法篆刻艺术的文章,题为《会通之际,人书俱老》。该文的最后写道———

  孙过庭说:“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冯先生的艺术实践便是很好的证明。他在半个世纪以上的岁月中,精勤不懈地攻治诗、书、画、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几经坎坷而志不少衰,终于掌握了几门艺术的共同规律和特点,相互挹注而各有收获。

  其实,把这段话用来描述徐无闻先生的治学成果与书画艺术,也是恰如其分的。了解徐无闻先生的人都知道,徐先生是一个“艺多不压身”的“通才”。在大学里,他的“本业”是中文系教授和古文字专家,是《汉语大字典》编委,曾主持《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编写工作和《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甲金篆隶大字典》、《殷墟甲骨书法选》、《东坡选集》等多种学术专著,并于1984年开始招收唐宋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在书法、篆刻方面,他又是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大家,所以从1987年开始,西师又增加了由徐无闻先生担纲导师的书法篆刻硕士点。这样,徐先生就成为我国独一无二的兼收古典文学与书法篆刻两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导师了。

  在徐无闻先生“适可兼通”的诸多艺术成就中,篆书与篆刻是最为世人所称道的,启功先生的文章中称赞“其篆法深稳,独得渊穆之度”。马国权先生的《近代印人传》称“其印典雅平正,力求印从书出。选字布局,极意经营。拟古玺、汉印及明清印派等品式,皆风格各具,绝不曲趋俗好。雅容隽逸,卓然大家。”《重庆读本》在启功文章的“阅读提示”中还提供了更加权威的评价———

  《简明书法辞典》(上海书画社于出版)于我国历代书家自仓颉、孔丘而至当代,共收录572人,足见遴选之严格。而徐得名列其中。所与评价曰:“对甲骨文、春秋战国文字深有研究,擅以中山王器文字入书,风格奇丽。”

  喜画墨竹 笔法生动

  对于书法艺术及各种书体,徐无闻先生也堪称兼“兼通”,从他留下的作品看,除篆书外,真、隶、魏、行、草,无不精工。因为先生自幼习欧体,所以诸体书又有一个共性,即讲究运笔之挺劲与间架之工稳,处处洋溢着一种清刚秀润的古雅之气。除此之外,徐先生还喜画墨竹,笔法生动,繁而不乱,颇得宋代“墨竹大师”文同之神韵。他在《题自画竹》中云:“画竹颇亦难,笔常与心左。潇洒出风尘,我思文与可。”墨竹在中国古代文人画中,是表现清高淡泊之志的最佳载体,徐无闻先生笔下的墨竹,正是他不逐俗尘,不追时风,以独立人格成就不俗艺品的生动写照。

  走进《重庆读本》系列

  《重庆读本》文摘》

  孔子曰:“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吾友徐无闻先生博通训诂及金石文字之学,执教于蜀中高等学校,诲人不倦,学人共仰之,且信其必寿也。讵知竟以顽症而不得延其天年。岂圣语之无凭耶,医术之不效耶,抑人事之不平损其乐而及其寿耶?乃知世道有待而和平,科学有待而昌明也。

  ———启功《徐无闻书法集》序

  1986年,我考取了徐先生的唐宋文学研究生。当时,我才20岁,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女生。报考唐宋文学专业,也是因为喜欢李白啊,苏东坡啊的浪漫与才情,在我的想象里,唐宋文学一定是一个很好玩的东西。

  然而,当我开始上先生的课时,才发现与我想象的大相径庭,那些枯燥的考据与注释,把我的脑壳都搞大了,甚至产生了退学的念头。

  一个黄昏,先生和师母突然来到我的寝室。先生对我说,搞考据是很枯燥的,但你也不必拘泥于我的方法,你完全可以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去搞,重要的是理解古人的精神境界。先生的话,给了我继续坚持信心。我的毕业论文写的是《秦观的婉约词》,写得像一篇散文,在评分老师中争议很大,但先生很坚决地投了我一票。毕业的时候,先生还给我写了一幅字,鼓励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人物简介》

  徐无闻(1931—1993),原名永年,后耳疾失聪,更字无闻。四川成都人。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唐宋文学研究专家。曾任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古典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1987年招收第一届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研究生任导师。有《徐无闻论文集》、《徐无闻书法集》等著作。

  相关链接》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一个乡村中学当老师。由于我喜欢篆刻,一次偶然,我将几件习作托人带给徐先生指点。之后,就和先生熟悉了起来。

  1990年开始,我每周四坚持去西师听先生的篆刻课,有时候在周六晚还到他家去单独请教,在一年多的过程中,不但从先生那里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体会到了先生严谨的治学作风和对学生宽严相济的关怀之情。

  先生学识渊博,但从不故弄玄虚,再深奥的问题,他都能用最浅显、最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他爱学生,生怕学生没有学到、没有学好。先生听力不好,但每次他给你讲完一个问题,他就会很专注地看着你,他会从你的表情里看出你理解了没有,理解了多少,甚至会猜出你心中的疑惑。

  先生“无闻”,但“不惑”。对于当时书坛的浮躁之风是十分反感和不屑的,所以,他从来不鼓励学生在当时发表作品和参加各种比赛,他总是告诫我们,功到自然成,耕耘了就会有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