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尤其是在风云诡谲的年代,有时候高超的演技不仅能帮他们度过难关,更是他们韬光养晦的一种方法。
孙膑 战国时期,孙膑为庞涓所嫉,被剜掉了膝盖骨,还对其施以黥脸之刑,每天都监视他。孙膑遭此大难,不久就“疯了”,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叫闹个不停。送饭的人拿来吃的,他竟连碗带饭扔出好远。庞涓听说了这些,并不相信孙膑会疯,便叫人把他扔到猪圈去,又偷偷派人观察。孙膑披头散发地倒在猪圈里,弄得满身是猪粪,甚至把粪塞到嘴里大嚼起来。庞涓认为孙膑是真疯了,从此看管逐渐松懈下来。
孙膑装疯产生了作用,终于在齐国使臣出使大梁的时候逃离虎口,在之后齐魏大战中大败庞涓。
唐伯虎 秋香三笑倾城,唐伯虎为她卖身到华府为奴,一场才子佳人式的浪漫传奇,不知道满足了多少女心。但传说终究只是传说,现实中的唐伯虎清高孤傲,愤世嫉俗,后来家境贫困,妻子都离他而去。后来宁王用重币聘请他,他发觉宁王想造反,只得装疯卖傻。据《明史》记载:
宁王宸濠厚币聘之,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秽。宸濠不能堪,放还。筑室桃花坞,与客日饮其中,年五十四而卒。
不得不说唐伯虎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后来宁王造反被诛杀,他因此逃过一劫。
司马懿
同时演技派,孙膑和唐伯虎的出场戏没几场,也就演了几分钟而已。但司马懿一演就是十年,而且他演的是一位身患重症,不能下床,甚至还有些痴呆的病人。
当时司马懿掌握兵权,权倾朝野,曹氏宗族对他的戒备之心日重,矛盾日益暴露出来。为了躲避曹氏一党的锋芒和可能的迫害,司马懿称病不朝,一“病”就是 十年。 这时掌握大权的是曹爽,他怀疑司马懿装病于是派人下去调察。司马懿作老年痴呆状,手里提个衣服在屋里来回走动,衣服多次掉在地上,喝口粥也顺着嘴角和脖子向下流,装作认不出来人,也听不见别人说的话,自己讲话也乱七八糟、含混不清。于是,曹爽被骗倒了。
多年以后,机会到了,少帝曹芳和曹爽到城外祭扫,司马懿父子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迅速占据洛阳,发动了政变,并以太后的名义免除了曹爽的大将军职务。
司马懿用自己的演技演出了一个西晋王朝。
郭德成 郭德成是宁妃的哥哥,朱元璋几次想升他的官,郭德成都力辞不受,说他无才无德,当了大官怕误了国家的大事。有一次他陪朱元璋喝酒,朱元璋赏了他不少东西,郭德成跪在地上脱下帽子谢恩,因为头发稀疏,朱元璋就取笑说他“醉疯汉,头都秃成这样了,是不是又喝多了”。郭德成答:“可不是,就是这样我还嫌多呢,真想拔光了才痛快。”
他这一说虽然无意,但却犯了朱元璋的忌,因为朱元璋当过和尚。 郭德成酒醒之后方知闯了大祸,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装疯,把剩下的几根头发拔了个精光,并穿上了僧衣,整日在家念佛。朱元璋知道后对宁妃说:“原以为你哥哥是戏言,没想到真是个疯汉子。”后来胡惟庸党事起,受牵连的人很多,而郭德成以“疯”得免。史书记载:
自以庸暗无能不欲为高官。后酒醉失言,惧而自剃其发,太祖称之为疯汉。胡惟庸党事起,坐死者甚众,而德成竟以此得全。
袁凯
除了郭德成,还有一位文人为了打消朱元璋的猜忌而装疯卖傻,而且演技更为高超,也更豁得出去。
袁凯,字景文,博学多才。洪武四年被人举荐当了御史,颇受皇上信任。一次朱元璋又要杀很多人,命袁凯把案卷拿给太子复查。太子一向主张宽和、仁政,这一次对老爷子要杀那么多人依然表示反对。袁凯将太子的意见回奏给朱元璋,没想到朱元璋却给他出了一个要命的难题:“我与太子谁对谁错?”袁凯胆子再大也不敢说谁是谁非呀,不得已只好作答:“陛下执法那是正义的需要,而太子主张不杀也是宽政。”听了这个回答,朱元璋遂以“老猾持两端”恶之。
袁凯害怕遭到诛杀,佯装疯傻。朱元璋就命人用锥子扎他,他咬牙忍着疼。回到家里后,他又把自己的脖子用铁链拴住,整天疯话连篇。朱元璋仍不相信,命人暗中监视。探子见他在墙边吃狗粪,回报给朱元璋,朱元璋才相信他的确是疯了。其实,袁凯知道朱元璋要派人来监视他,所以事前准备了一些点心,捏成狗粪状的段段撒在墙边。
袁凯因“疯”辞官,离开了提着脑袋过日子的是非之地,落了个善终。 唐伯虎有诗言“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有时候装疯卖傻,不过是为了之后的海阔天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