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周的征集, 我们收到了一大波“地道年味”图文投稿。 现在,请为你最喜欢的“地道年味”投票吧!
好了,话不多说, 先复习一下诱人的大奖~
一等奖:3名。10000元现金大奖,并成为“年度地道风物发现者”。 二等奖:10名。价值5000元地道风物发现考察之旅参与名额。 三等奖:100名。价值500元的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天猫店全品种代金券。
年饭的滋味,记忆犹新。 谁家过年,没几道经典的菜式。 哪组图文,唤醒你舌尖,家的味道?
好了,裁决权交给你。
112条图文, 分成“地”、“道”、“年”、“味”4个主题, 分别投票。
能否入围抢到大奖,就看你的啦! 本轮投票截止至:2016年2月21日23时55分(本周日)
每个主题的前5名, 进入终极投票环节(共计20名), 角逐万元大奖。
大奖花落谁家,就看你的终极人气! 终极投票时间为:2月22日-27日23时55分
(注:终极投票开闸前,本轮票数清零)
 每年一到腊月,江南的农村就开始忙碌着蒸方糕做团子,热乎乎的糕点配上红彤彤的印花,预示着来年的日子能够红红火火。
 腊味永远是过年必不可缺少的东西,看到这挂香肠,仿佛看到小时候围着妈妈要帮她充香肠却越帮越忙的情景。
 过年的时候,妈妈捏的枣花、刺猬和盘蛇,妈妈说这会给新年带来新的幸运。
 火红的辣椒预示着红红火火的新一年。(2013年春节,云南大理)
 海宁肉蟹煲——征服全国各地朋友的口味。以前读书回家要吃的第一顿,就是好吃啊!
 姥姥是山东人,擅长做各种面食。包好的饺子放在院子里,不一会儿便在温度的催化下,化身成了冻饺子。
 每年母亲都要做冰糖葫芦,刚一开始做的时候糖全部糊掉,苦苦的糖墩儿却也有甜甜的味道。现在,每到快过年的时候母亲还是会坚持蘸冰糖葫芦,只是没有我在身边偷偷舔着糖。家里的味道很真实,我却不常回家,今年,回家过年!回家吃糖墩儿。
 在外漂泊,很少归家,只有年过年带着家人的期盼,就算是千山万里也要回家住一次火坑,这样才踏实。听上一周的大公鸡勤奋的打鸣声都觉得亲戚,再也不像小时候总琢磨把它吃掉。过年,回家。
 过年的习惯是要包粽子的,妈妈总是能以最简朴的材料做出独一无二的味道。那个食物里是一种日夜的思念,通过食物无声传递着。
 江西广昌,父亲在准备地道客家食物,鱼丝。匀粉,成团。接下来还要拍散,蒸,切丝。
 时间赶着赶着,一转眼就入了年。每每过年的时候,就会觉得还是老一辈的人们更讲究些,总是提前好几天就准备上了年夜饭。蒸、煮、炖、炒,样样不少。这不儿,今儿刚进门就赶上姥姥正在做烧麦和包子做年饭的小吃食。软糯的糯米隔夜浸泡后,裹着一朵朵饱满的香菇,浸着腊肉的酥香被蒸得变成了入口即化的一味绝色。唉,年味,足啊!
 山东大枣饽饽,山东的年。
 过年喽,搓团子喽。两条长凳,一个竹筛子,阳光微洒,七大姑八大姨全围拢过来。这是馅,那是皮,舀一勺过来,放在面皮里,一手托,一手搓,飞快的转动,巧手一掐,就一个团圆。
 年味。

吃年糕,年年高!北方的年糕不同于南方年糕的精细,但一样的香糯绵软,现磨的糕面,柴火大锅蒸出来的,放凉后可以长期存放,再吃时可炸可蒸,别有好滋味!from山东潍坊临朐。
 二十八把面发。
 我们海南琼海这边过年除了必须的白斩鸡鸭鹅之外,会做一些有很好寓意的菜,比如炒豆角(新的一年有更好的发展,节节高),炒芹菜(要勤劳),炒茄子(茄子和“更好”在我们这边的读音是一样的,所以代表着今年比去年更好),黑鱼汤(年年有余嘛,为什么是黑鱼,我妈说是因为好吃),红茶(新一年红红火火)。 PS:我记得有一年过年的时候我不小心摔了一篮子的盘子,在我们那过年摔盘碗是特别不吉利的,我当时都懵了,结果我妈在旁边特快速的接了一句“碎碎平安”,哇!那种雨过天晴见太阳的心情你们感受一下。
 潮汕地区过年有拜神祭祖的习俗,所以年前妈妈会忙着张罗祭品,我则眼巴巴地围着各种特色小吃打转。春卷、红粿、鼠壳粿是最有代表性、最馋人的三种。
 有年粽的新年,才是过年!家乡的年味,从包粽子开始!
 年夜饭的最高潮早已不是最美味的那道菜或者春节联欢晚会,这些年来阵地悄悄转移,微信红包已经成为了最能调动一家子积极性的东西。但凡一个人说一句发红包,满屋子的人都会丢下筷子,解锁手机,眉飞色舞的去抢。也许,许多年后,在下一代回忆春节的文字中,微信红包会占有一席之地,带着怀旧与忧伤,诞生出一种互联网时代的特殊美学,古老与现代交织,农业文明与工业化搅成了一大锅粥。
 “无粽不成节”说的就是广西这边。风物君在秘境广西书中也提到过广西的粽子,婆婆每年逢年必包的就是其中之一:驼背粽。肉必须提前一天腌制,豆必须泡发后炒制,粽叶提前清洗好后用水浸泡,还要准备藤条用来捆绑粽子。湖南媳妇的我,却总是学不会这门技术,念念叨叨的还对婆婆说担忧这传统会失传。粽子上锅后,柴火慢慢翻煮五六个小时便可食之。
 家乡的景色独一无二,时时刻刻都想拿起相机拍下来。每年的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麦芽糖,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味道。
 卤鹅,是潮汕地区过年祭拜祈福必备的年货,主角肯定是狮头鹅。香卤狮头鹅,肉质鲜嫩,肥而不腻。旺火上锅,它散发出的是美味,承载的是乡情,其卤味的香醇,正是潮汕地区历史的缩影。
 年味(晒鳗香)。 江浙一带沿海城市,自然是要吃海鲜的。每到腊月,几乎家家户户窗外、阳台、天台上都晒着那么几条海鳗鱼干,宁波人称之为“鳗香”。这也成了江浙人家必备的过年味道。
 秋天的时候一朵一朵挑桂花,拜托太阳公公藏起了香甜。到了妈妈的手里变成江南人家过年必备的桂花尺糕,土灶头的烟气安慰了一颗游子的心。
 在我家最能代表年味的菜必须是小笨鸡炖蘑菇,虽然现在一家都团聚在北京过年了,但年夜饭的食材还是爸妈大老远从东北带来的。秋天新鲜采摘的榛蘑自然晒干加上自己散养一年的土鸡,就能炖出一锅地道的东北名菜小鸡炖蘑菇。
 红红火火彝族年。
 过年必备。
 东北-冰冻的豆包。
 过年做花馍,巧手的女人个个都是魔术师,剪刀、梳子是道具,面团搓搓揉揉,扭扭剪剪,蜷缩着身子的小兔、展翅的花蝴蝶、圆鼻子的小刺猬、鼓着肚子的小猪……变戏法似地一个个站在了案板上。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