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你来说,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年度必看,也是一生必看

 真友书屋 2016-02-16

“性侵”题材的片子相信大家都没少看过。


比较火的有韩国的《熔炉》,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因此片韩国媒体被点赞值达到max!


还有《素媛》。不是玻璃心也难免被催泪。

还有被教练性侵的《诱惑肌肤》。

以警察背景出发的《警员》。


孩童被性侵,不是一个地区的问题,不一定就不比杀人、强奸恶劣。

今年入围第73届金球奖,并且一举斩获“最佳群戏”奖的《聚焦》,再现了“聚焦小组”调查天主教神父性侵儿童丑闻的攻坚过程,这部口碑神作有80%+可能拿下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在入围金球奖之前,《聚焦》已连续拿下美国工会、评论家、评论协会、独立精神、在线影评人、电影学会以及芝加哥、洛杉矶、波士顿、纽约、哥谭、华盛顿等影评人协会的年度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原创剧本无数,一路拿奖到手软。



看到这里,你已经知道,这部片子可能不仅仅是年度必看,也是一生必看。

《聚焦》导演兼编剧都是曾执导《权利的游戏:冰与火之歌》的托马斯·麦卡锡,在洛杉矶举行的第19届好莱坞电影奖上,《聚焦》获得最佳编剧奖。


托马斯·麦卡锡是个全能导演,除了导演之外,编剧能力其实更胜一筹。《飞屋环游记》、《不速之客》《心灵驿站》都出自他手。



不过,托马斯·麦卡锡最出彩的还是这部《聚焦》。


在多伦多市区影院里,每一场映片结束后都是几秒钟的寂静,然后开始全场掌声雷动,特别是年龄稍大一点的爷爷奶奶,鼓的非常认真。



其实《聚焦》的原报道曾获普利策奖,电影也如厚重的纪实文学一般,抽丝剥茧,丝丝入扣。


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呢?(好奇宝宝真的按捺不住了)


故事要从波士顿知名报纸“环球报”来了位新主编开始讲起。新官上任,他决定要调查“神父性侵儿童”案件 ,并指派“聚焦组”完成。


那么下面先来撸一下牛气冲天的“聚焦组”的卡司:


新上任的主编,《金刚狼》里面的“剑齿虎”列维·施瑞博尔


小组带头人罗比是《鸟人》大叔,迈克尔·基顿


小组唯一一名女性萨夏·菲弗是瑞秋亚当斯,今年凭借《铁拳》《小王子》《真探2》《阿罗哈》频繁曝光的瑞秋在此片中居然再也不是鸡肋了。


组员男1年轻的麦克是《复仇者联盟2》的绿巨人,马克·鲁弗洛


组员男2马特是出演过《名声大噪》和《傲骨贤妻》的布莱恩·达西·詹姆斯



除此之外,还有片中的提供重要线索的两个律师:


《饥饿游戏》《变形金刚》的斯坦利·图齐



以及《无人引航》、《几近成名》的比利·克鲁德普



就这卡司,拿到“群戏奖”我不意外。每个演员单拉出来都是一部戏啊!


这案子,曾被记者报道过,神父也被法院起诉过,但是最终,都不了了之。

无疑,知道这件事的人很多,但迫于教堂的社会属性和神父的社会地位,没有人敢于为此事做任何努力。


教堂曾经三次将调查此事的盖瑞比·迪恩先生告上法庭。过分参与此事的人,通通面临失业危机。所以只能避之不及。



曾经被性侵过的儿童,居然还有个组织,叫snap,意为“折断”。


被教父性侵过的当事人这样说:


当你是个家境贫寒的穷孩子,宗教信仰就十分重要了,而当神父注意到你,那可了不起了。

他让你帮忙做事,你会觉得自己很特别,就像是在帮上帝做事。当他跟你说黄色笑话的时候,也许会有些奇怪,但是你们之间就有秘密了。



没错,孩子怎么可能拒绝上帝呢?直到最后被层层困住,无法脱身。


在波士顿,大多数家庭都信奉天主教,每一个生长在天主教家庭里的孩子,无疑会将神父视作上帝。


正如片中被性侵过的当事人所说:神父摧毁的不仅仅是身体虐待,还有精神虐待。神父摧毁的是信仰。


而且,无疑,精神虐待更可怕、也更可怖。

“万众一心能育人,也能毁人”


影片关于调查当事人有多篇幅的描述

“我还没有摸过我的冰淇淋,它就顺着我的胳膊融化掉了。”


没错,这是孩子的语言。这也是孩子关于人生的绝望。


所以,很多孩子在后期抑郁、吸毒、甚至自杀。


被上帝性侵、被上帝侮辱,这样的事情孩子们会对家长启齿么?

家长会有何种反应,我们可以开脑洞想象一下。


但是,如果你以为就止于刷新三观的性侵,你就大错特错了!


神父性侵儿童,这并不一个独立的小概率事件。随着案件的逐渐进展,发现有13个神父难逃“性侵案”,教堂的神父任职的官方记录表上总是有因不明原因被调走的神父,曾经涉案的神父法院没有任何一点记录。天主教在由上至下的犯罪、包庇。


聚焦小组要对抗的,是整个天主教。


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一扇可怕的天窗仿佛也被渐渐打开。


“聚焦小组”甚至找到了神父本人,神父竟然坦然承认了!而且神父自己也被强奸过!


一个专门研究这类案件的精神病医生说:这是一种精神病现象。神父中有大多数人性心理发育不良,在情感上只相当于和12、3岁的儿童。


根据专业的调查的统计,至少有6%的神父曾经性侵过儿童,也就是,仅仅在波士顿有至少90个神父!!!!并且,神父性侵儿童,这是全世界都存在的现象。


一个大写加粗的FUCK!


从这里开始,惊天秘密已经被揭开!这是整个教会体系由上至下的犯罪,所有教会人都对此事知情,甚至警察局也知情。



群戏电影,每个人都有精湛发挥。


聚焦天主教性侵丑闻,凌厉割喉的步步求证!



电影最成功是,“聚焦”性侵事件,但“性侵”并不是影片《聚焦》所要表现的重点。


因为那样很容易产生用负能量剧情来贩卖话题的感觉,制造噱头。


最难得是本片并没有刻意“聚焦”在话题上,没有虚张声势,没有故弄玄虚,没有推心置腹的引导观众,没有悲惨的命运不济,没有任何煽情的对白。


影片中,全然不见任何英雄式人物的刻画与表现,“聚焦小组”的每一个人都和普通人无异,会被工作影响生活、心情,但还是依旧尽职尽责。



小组之外不同岗位的人,因为出发点不同对待事情注定有不同的顾虑。


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阻挡正义一往无前。


而回想全片,脑海充斥的,就是人物对话、眼神和忙碌的身影。


真相被一点一点地剥开,每一层外壳的瓦解,显露出的内核,都足已令观众更加神经紧绷,目不转睛的等待,见证真相公之于众的瞬间。



这是全世界最藏污纳垢却威严尊贵的组织,是自上而下的制度性丑恶却又道貌岸然。


在教堂,孩子们齐唱圣歌,让人觉得荒诞和可怕。


故事结束在报道发布的第二天,周末的上午,组长沃尔特和迈克到来,发现办公室异常的空无一人。


后被前台告知所有人都去“聚焦小组”帮忙了。


沃尔特和迈克带着跟观众一样的视角,走近了办公室,看着电话铃不断的“聚焦小组”成员们,默默的接起了电话,说出了那句:“你好,聚焦小组!”


豆友说:“题材太震撼,剧本很扎实;开戏略温吞,逐步入佳境;抽丝剥茧型,群戏很精彩;不刻意煽情,结尾惊呆了。”


没错就是这样!


为了更好的还原事情的真相,所有主演都跟故事的当事人有过深度接触。

其实这部电影,并不仅仅是揭露道貌岸然的正义那么简单,孩童也并不只是因为胆小怯懦无法拒绝伤害那么浅显。


影片带给人的思考与寒冷、坚硬和力量,通通会在之后回忆起影片的每一次,逐渐坚硬、掷地有声。


(通过“聚焦小组”的努力,2002年红衣主教劳尔在波士顿卸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