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周备考,你为什么坚持下来了?

 浮世物语暗香 2016-02-16

序#成功的人生,总是把自己之前的一步作为下一步跳跃的踏板。失败的人生,总是断裂的,总是断然否决自己的过去,又在梦幻般的未来憧憬中一次次推倒重来,却从未离开过地面。

写作背景:

从大学以来,每当做完一件事或者每到一个关键时刻,都会写一些总结。最初可能是因为习惯,期间也从未思考过这些总结有什么用。

在用下面这张表逐项分析问题时,我发现,这只是提供一个思考的框架指引一条思考的道路,然而每个人的个人背景、知识经验以及看问题的角度总会不同,所以在决策分析该如何去做一件事是完全不同的。而能给自己提供经验的途径唯有过去做过的事,不论成败与否。


成功的人生,总是把自己之前的一步作为下一步跳跃的踏板。失败的人生,总是断裂的,总是断然否决自己的过去,又在梦幻般的未来憧憬中一次次推倒重来,却从未离开过地面。我想,这就是总结的意义。

▎在回味过去,一个满意的经历总结在以下:

1、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目标

在备考前,第一步锁定目标:这本400多页的书,自己能够独立画出导图大纲并能够清楚的知道每一部分有哪些知识点。因为清楚地意识到——考点都在这本书里。

也许习惯了期末考试时老师给你划重点。路终究还是得自己亲自去走,以后没人给你划重点,要学会做自己的老师,自己给自己划重点。

2、有效地评估现有的资源

这本书总共六章内容,在第一周把每章的内容框架划出来。而且去图书馆找了相关的书籍,的确有两本同样很厚的参考书,在翻看比较那本400页书的内容时,果断放弃那两本参考书,再买一套历年真题即可。

原因有二,其一那参考书是原书的压缩版,压缩的部分恰好是原书解释说明帮助理解的内容。没了这些内容做辅助,记住主干则显得力不从心。就如一棵树没了根它的枝叶是难以成长起来一个道理。其二,买套试题替代书中的那些例题,这样也可以帮助自己检测知识的消化程度。

这样,资源整合为:一本书,一套题。

3、分阶段安排时间执行

资源已经有了,截止时间也安排了,接下来就是执行。这个环节最为关键,将决定能否完成任务。

这里总结两点细节

宏观把握时间——总共七周,安排一周把全书粗略的扫读一遍并画出导图大纲;三周精读全书,每周两章,更新填充前一周的导图大纲;两周总结试题,题型,考察方式,每种题型出在哪个知识点上,最重要的是形成这样一种习惯,随便拿出一个知识点你可以分析出会如何考,做到自己给自己出题;最后一周根据历年的出题情况,分析那些没有出过题并可能出题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

微观上跟进记录自己的进程——利用下表,把每天的执行情况记录在每一格内。每周进行总结,看看执行情况,如果进度慢则下周需要加快脚步。


工作计划表

4、寻找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学校里,一定要给自己找一个适合自己学习的地方,例如图书馆。我给自己找的地方是考研自习室。第一、学习氛围好,每天早晨都可以一块上早自习背知识点,晚上可以自习到封楼,自己有固定的座位。第二、稳定的环境有利于逐步形成习惯。第三、黑板上有倒计时,每天去上自习可以提醒自己时间的紧迫性。

5、给自己正能量的激励

如果身边有同伴或是榜样,你能够从他的个人魅力中吸取一些正能量最好。如果没有,那么必须自己给予自己正能量。

在七周的时间里,每天获得新的知识或者感想,我都会发一条朋友圈来激励自己。这样做只会感觉到:每天都像是完成了一件事,蛮有成就感的样子。


每日一朋友圈,给自己一些激励

以上,做好一件事的五个要点:

1、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目标

2、有效地评估现有的资源

3、分阶段安排时间执行

4、寻找一个良好的环境

5、给自己正能量的激励

最后分享一下更新后的问题分析框架:


问题分析框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