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浓缩文字稿】董明宏: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致为新材料 2016-02-17
您的分享是给我最大的鼓励,感觉不错就给个关注呗:)





很多时候我们问问自己就能知道,我们需要怎么说,怎么表达,别人才会听,才更容易接受。同样,对于孩子,我们要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呢?


文字整理 LILY


在我所做的小朋友的一对一交流中,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来的时候,我发现这些小孩子无论在外面多么飞扬跋扈,但是来到这里都显得非常拘谨。爸爸妈妈说了他们许多的叛逆,而他们只是静静地听着,时不时看看爸爸妈妈,时不时看看我,不发一言。有一次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女儿来见我,她非常着急地替女儿表述,她觉得从表面看她女儿叛逆得非常厉害,外表装束非常男性化,只跟男孩子玩。在将近20分钟的时间里一直是妈妈在叙述,我试图打断她让她与女儿进行沟通,但是她停不下来,最后我只能请她先出去好让我单独与她女儿沟通。经过沟通她的妈妈清楚了女儿的想法,我们也确定了治疗和陪伴的方案。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很多家长更擅长说而不是听。在跟她女儿的沟通中,我更多的是带着好奇去听,听听她女儿对学习和人际关系的看法,聊聊她的感受,慢慢就明白了她出现的问题并不是爸爸妈妈所想的那样。

 

很多家长会说,这些我都会啊,也都在做啊,可是孩子就是不听。很多家长也都知道,比如我们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要看着对方,要懂得聆听等等,可是看似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怎么样才能和孩子建立有效地联结。回头看看我们自己,我们是不是都在按照爸爸妈妈说的做,还是我们觉得认可的喜欢的就按照做,不喜欢不认可的就不听了,所以“听”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因此尽管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如果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孩子听我们的,那这样的沟通就是无效的。

 

说到尊重,可能很多人站在自己的角度觉得我做到了,我有在尊重他,但是我们要知道“尊重”只是一个词语,对方是否感觉到被尊重,那才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爸爸妈妈之间觉得对方哪里可以改进的,而不是看到自己是否还有可以提升的地方。


有效沟通是建立在互相联结的基础上的,如果我们觉得自己不被许可,不被尊重的时候,估计连话都不想说了吧。有效联结应该更多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他是否真地感受到他是被尊重的、被允许的、是平等的。

 



曾经有一个家境很好的12岁男孩,父母给他提供了优厚的物质条件,送他去名校读书,他自己也乖巧聪明。可是突然有一天他不再愿意去学校了,他宁愿自己在家或图书馆看书学习,并无不良嗜好。他的父母非常着急找到我。当我看到孩子的第一眼,我的感觉是这个孩子整个生命能量是内收的,只像六七岁的样子。在与孩子地沟通中,我逐步了解到:孩子在小学阶段成绩优秀,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可是到了名校,同学之间开始形成自己的小团体,互相攀比,物质上或学习成绩,而他开始渐渐力不从心,即使付出了很多努力还是跟不上,于是他开始失去朋友,开始被孤立,而他的父母却非常迫切地替他做很多事情,包括与同学老师的相处。这不仅让他觉得愧疚自责,也让他无力应付,最终他再也不愿跨进学校的大门。当我与孩子建立联结,得到信任后,孩子便将他的这种自责愧疚和无能为力的感觉统统说了出来。于是,我首先帮助他们建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联结,让父母了解到孩子的想法。然后针对这一情况,让父母各自考虑自己能做什么,能如何陪伴和帮助孩子,并且要求父母停止“念”,父母越“念”孩子就会越“缩”,当孩子面对各种压力无能为力时,他们只好选择逃避或逆反。

 

还有一次带过一个12-18岁的小孩子的团体,他们是一群被爸爸妈妈强烈要求过来培训的非常叛逆的孩子。整个过程中他们完全不配合不给面子。他们说在家里多少要给父母留点面子,因为他们掌握经济大权;在学校也会给老师留面子,因为前途掌握在老是手里。而在我这里培训就纯粹呈现出最真实的一面,他们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反而觉得有问题的是父母。所以我首先做的是与他们每一个人建立联结,获得信任。等到他们向你完全敞开心扉时,我发现他们其实并非所谓的叛逆,他们的学习能力非常强,悟性极高,谈到叛逆他们一口同声说:叛逆的其实是父母不是我们,明明告诉他们我想怎样,可他们总觉得不好不可以。往往父母喜欢用自己的阅历经验来让孩子少走弯路,以为那就是爱,可是却忽略了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被尊重,他们想要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如果我们不是去陪伴孩子,而是企图让孩子按照我们设计好的路去走,那任何教育方法都是苍白无力的,无论我们说什么孩子也是不会听的。

 

可能有的父母会问,那是不是说我们就不用去约束和规范孩子的行为呢?并非如此,只是我们需要先与孩子建立联结,让他感受到平等与尊重,然后再和他一起探讨分析,最终由他自己选择。往往孩子们的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一旦孩子在被信任的前提下自己来决定,那么他们的毅力和执行力有时甚至超过我们这些大人。关键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究竟是在和孩子这个人在沟通,还是仅仅在跟这件事或这个行为在沟通。

 



当有一件事或一个行为发生了,我们不妨试试想想下面这些问题,来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


  • 这个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 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 他需要什么?

  • 我们可以与他分享和交流的是什么?

  • 我们可以建议的是什么?

  • 我们可以支持和陪伴的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讲讲在与孩子建立了有效联结后,我们如何去陪伴他、帮助他,而不是去覆盖他、代替他。

 

这其中我感触颇深的就是要有一颗好奇心,不是你为什么会这么做,而是发生了什么?你怎样想的?是什么原因你会这么做?在这样不断地陪伴和探索中,我们才能找到解决方案,沟通才是有效的。无论是跟孩子沟通,或是跟同龄人、跟同事朋友还是长辈沟通时,一定要先看到人,建立有效联结,有分享和探讨。

 

那么究竟好奇什么?怎么去好奇呢?其实这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倒不如先把“为什么”换成“什么原因你要这样做?”“你是怎样想的?”当孩子告诉了你他的想法和原因时,千万不要去批评它,而是保有更深的好奇心,”你这么做是想要得到什么呢?”,当然在好奇的同时也要有更多的耐心,以不断地询问和探讨让孩子敞开心扉。当你沉下心来,你会发现其实孩子可以教会你很多。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先要建立有效联结,获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和尊重,然后拿出你的好奇心,在不断地陪伴和探讨中,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用爱去陪伴孩子,用心去聆听孩子,这样孩子才会自律、自主、自信、自强。




| 本栏目版权归属安洁家庭教育,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和出处 |


安洁家庭教育

从容做父母

快乐做小孩

父母课堂 | 亲子咨询
说明:一对一心理咨询,目前只接受上海案主的咨询,不接受电话和微信咨询。
咨询范围: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由于专业能力有限,暂不接待有多动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病史的咨客。

联络请直接在后台留言,我会回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