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博古图》对于爵的使用曾经有过归纳:'爵于彝器是为至微,然而礼天地、交鬼神、和宾客以及冠、昏、丧、祭、朝聘、乡射,无所不用,则其为设施也至广矣。' 基本信息
词语爵 拼音:jué 注音:ㄐㄩㄝˊ 简体部首:爫,部外笔画:13,总笔画:17 繁体部首:爪,部外笔画:14,总笔画:18 五笔86&98:ELVF 仓颉:BWLI 郑码:PVXD 笔顺编号:34432522151154124 四角号码:20746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235 基本字义● 爵 jué ㄐㄩㄝˊ ◎ 古代饮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 ◎ 君主国家贵族封号(中国古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位。官~。~禄(爵位和俸禄)。~士。 ◎ 古同“雀”。 详细字义◎ 爵 jué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古代饮酒器。本义:古代酒器。青铜制) (2) 盛酒的礼器,形似雀,青铜制,有流、两柱、三足,用以温酒或盛酒,盛行于殷代和西周初期 [an ancient wine vessel with three legs and a loop handle] 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说文》 实二爵。——《仪礼·特牲礼》 殷以斝, 周以爵。——《仪礼·明堂位》 洗爵奠斝。——《诗·大雅·行苇》 虢公请器,王与之爵。——《左传·庄公二十一年》 (3) 爵位,爵号,官位 [the rank of nobility;peerage] 王者之制禄爵。——《礼记·王制》 受爵不让。——《诗·小雅·角弓》 请卖爵子。——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爵通侯。——《汉书·李广苏建传》 高爵显位。——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又如:爵人(有爵位吃俸禄的人);爵敕(分封爵位的敕书);爵谥(爵位和谥号);爵号(爵位的名号);爵等(爵位的等级) (5) 通“雀”。一种鸟,赤黑色 [sparrow]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易·中孚》 (6) 又如:爵跃(如雀之跳跃。表示欣喜之极);爵踊(足不离地而跳);爵钗(雀形的发钗);爵韦(赤黑色的韦);爵室(古代船上的远望室) 简介 爵、juéㄐㄩㄝˊ 爵可以说是最早的酒器,功能上相当于现代的酒杯。流行子夏、商、周。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此为各时期爵的共同特点。 夏代晚期爵的形制,有的尚带有陶爵的特征,有的则较为精巧。一般器壁较薄,表面粗糙,无铭文,腹部偶有简略的连珠纹。流和尾的倾斜度都不大。流多作狭槽形,且较长,个别也有较短的。流和杯口之际多数不设柱,也有设不发达的钉状柱。夏代晚期的爵都是扁体爵,体截面呈橄榄形。底皆平,鋬与一足成直线,两足在另一侧。目前发现的夏代晚期青铜爵数量不多,造型一般原始拙朴,也有新颖而精巧的。这说明,这种饮酒器已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过程。 汉英互译 ◎ 爵 封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