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敦煌藏经洞、甲骨文、兵马俑都是小人物发现的……

 JieZHoun 2016-02-17

世界华人网 微信号 worldchinesecweekly

一份可涨姿势品牌文化读物


美好的事一直在这里 欢迎持续关注和分享

本刊专稿,原题《小人物的大发现》

回复“100”,送你一组10万+阅读文章



□ 凌鼎年


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但历史的某些重大发现却带有偶然性。也许,这些重大的发现,不一定能改变历史的走向,但有助于我们后人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改写历史,对文化的贡献绝对可以载入史册。


这绝非我信口开河,有例为证。


坊间流传较广的有王道士无意间的磕烟灰,发现了敦煌藏经洞,最后促成了敦煌学的建立。




笔者曾经去过敦煌,还专门细细察看了发现经书的洞窟。去后才知道,真正发现藏经洞的不是王道士,而是敦煌贫士杨某,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小文人。他是被王道士雇来做文案的,相当于现在的办事员或勤杂工,什么活都要干的,包括抄写道经,代写醮章,兼收布施,登记入账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的某一天,他在今第16窟甬道内设案,接待香客。休息期间,抽口旱烟,抽罢,习惯性在洞窟壁上磕烟灰,没有想到磕上去发出空洞的回音,他怀疑有秘室,就汇报给了王道士,引起了王道士的重视。就是杨某这个无意间的动作,发现了让整个中国文化界,乃至整个世界文化界震惊的敦煌藏经,功莫大焉。


再说甲骨文的发现,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文化发现。细察这次发现,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大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河南安阳一带的农民种地时发现了大量的龟甲片与动物肩胛骨,那些无知的农民误以为这是龙骨,认为可以入药,当地也确实有人把这龟甲片与动物肩胛骨当作一味中药来煎服。药材店见有市场需求,就开始收购,有人收购,就有人挖掘,有人倒卖。也是机缘巧合,1899年的某一天,时任翰林院编修的王懿荣因生病吃中药,很偶然地在药材中发现了所谓的龙骨上刻有线条,王懿荣系著名金石学家,经他研究、考证,认定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代断为商代,一下子把中国的文字诞生大大推前。




1936年6月首次在小屯村北宫殿区发掘出一个甲骨坑,发掘出带字甲骨17096片,这次石破天惊的发现,其地称之为殷墟,其物称之为龙骨刻辞,最后被学者鉴定为甲骨文。这对中国考古学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中国的文化、文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再来说说如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它最初的发现人,也不是专家、学者,而是几个农民,也是无意间发现的。




据后来披露的文字,我们知道在1974年,陕西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打井时,意外地发现几个已经破碎的陶俑, 竟与真人一般高低,开始还以为妖孽,不吉利的,赶快埋掉。后来惊动了媒体,惊动了考古专家,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终于发现了秦代烧制的兵马俑,使这些文化瑰宝重见天日。一经披露,震动世界,名言天下。


我在想,在中国近当代史上,这三次文化发现应该是最重要的,在文化领域几乎没有其他发现可以与之比肩。然而,这三次发现都是小人物的最初不经意之间的发现,后来专家、学者加入,才奠定了其重要性,发掘出其深厚而重大的文化价值。


我们是否可以称之为小人物的大发现,小人物的大贡献。回味这三次发现,应该会有若许启迪。总而言之,千万不要长官意志,不要居高临下,看不起小人物,随意否定小人物的某些发现,说不定小人物也会有大发现、大贡献。历史的发展永远由必然性与偶然性组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