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箭地与黄河通天河的传说

 欣欣茶楼图书馆 2016-02-17
               

奔流不息的黄河,携带着黄土高原无尽泥沙,执着地向渤海湾填充。蓝色逐渐变成了黄色、绿色,代代百姓在这广袤、肥沃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孕育、演绎出了无数神奇传说。

很早以前,千乘县(利津县古名)城以下是浩瀚大海,沿海居住的百姓由于缺地,每年收的粮食不够吃。一天,来了位身背弓箭的白胡子老翁,说是专为世人消灾解难的,百姓们把缺地之事告诉了老翁。老翁问道:“究竟缺多少地?”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没谁说出数量。片刻之后,有人答道:“不要多,不要少,只求长年肚子饱!”老翁笑道:“这里只有退海才能扩地,我请求渤海龙王,尽量为你们多多争取!”老翁快步来到海岸,朝着大海高声喊道:“虾兵蟹将们听着,告诉你们龙王,我有要事求见!”

渤海龙王心地不坏,得报后速速露出海面,恭请老翁进了龙宫。老翁求道:“陆上百姓缺地少粮,长年挨饿。我想为百姓借一箭之地,以救众生。”渤海浩大,一箭之地了了无几,龙王爽快答应。老翁回到海边,用力朝大海射出了一箭。这箭穿云破雾飞驰向前,长时间竟不落下。龙王见此急了,速令鱼蟹众将迎箭立起一高大石桩拦挡飞箭。飞箭被迎头一挡,急速转弯,围着石桩转了几周后回到了老翁手中。

此后,海水急剧退缩,没几天就退到了石桩之处,退海陆地便是“一箭地”。原来,白胡子老翁是鹤伴山上的一只仙鹤,射出的是只神箭。因退海之地盐碱程度重,只长黄蓿菜、卤蓬等等,百姓们的吃饭问题仍没解决,只好采食黄蓿菜及其种子等勉强活命。后来黄河决口改道注入渤海,广阔的盐碱地淤上了厚厚的泥沙,新淤地不断向大海延伸,这里终于成了富庶之地。

相传唐代初期,黄河尾闾左岸的一处高地上住着几户人家,其中一户只有一康健老翁,妻子早逝,无儿无女,以打渔为生。某年的八月十五中午,黄河上漂来一根粗长独木,中间有槽,形如大船。独木漂到老翁的屋子近处,靠岸停了会儿后竟逆流而上,见者无不惊奇。来年的同日,似船独木又至,人们断定这是只神船。有人向老翁提议:“如果第三年那木船再来,你当乘船同行,看看它是从何处来的?”于是,老翁提早备好了数袋炒面和必需衣物。到了第三年的八月十五中午,木船准时到来,众人赶来为老翁送行。

木船昼夜不停地逆河而上,老翁饿了吃炒面,渴了喝黄河水,冷了加衣服,吃睡在船上。某天夜里,他朦胧听到“咯噔”一声,感觉木船就像过了道门坎似的。天亮后一看,那景色美极了,云雾缭绕、金光闪烁、奇花异草、天鹅仙鹤翩翩起舞,一派仙境。又走了些日子,只见河边有一头扎竖髻、身穿蓝衫的英俊青年在饮牛。木船停了下来,老翁客气地问那青年:“年轻人,能否告诉我这是什么地方?”青年笑了笑,弯腰摸了块石头递给老翁,说:“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回去后您拿着这块石头问他就知道了。”老翁迷惑不解地跨上船,木船却调头而下。走了好多天又是“咯噔”一声,沿河两岸恢复了原来景致。

木船继续前行多日,一天中午停了下来。老翁抬头一看,方知到了自个屋前,这天恰是八月十五。人们蜂拥欢迎,追问究竟。老翁迫不及待,第二天便轻装上路,直奔京城。

到了京城,巧遇皇帝御驾视察,老翁上前跪地拦驾,恳求要见魏征。正好魏征随从,他见到石头惊呼了起来:“这是天河里的石头!你是怎么得到的?”老翁说明了经过,皇帝和众臣惊叹不已。魏征对老翁又说:“你逆河而上中那‘咯噔’一下,是进了天河,那饮牛的青年是牛郎。顺流而下中那‘咯噔’一下,是回到了黄河。”老翁极其兴奋地喊道:“黄河通天河!我去了天河!我去了天河!”(牛新元)

 

责任编辑:张雅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