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域外飞鸿 | 世纪瑜亮之争:马丁与托尔金的优劣剖析(一)

 真友书屋 2016-02-17

本文译自Quora问题'In what ways are George R R Martin’s works superior to Tolkein’s?下Lance的回答

译文根据意思有所删改+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译者:桃猫猫

该问题不乏优秀长答案,此为有疑翻译的第一篇。



 

首先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愉快地继续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达成一个共识——《指环王》与《冰与火之歌》,是两部非常不一样的艺术作品。

 

托尔金重构的是一部史诗般的神话。总的来说,它(指环王)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或奇幻,尽管其为后来的许多幻想文著开创了一种可行的写作途径。

 

而马丁更擅长的是现代派特殊体裁小说,融合了科幻、想象与恐惧,大部分他的作品都混合了多种写作流派,即便是《冰与火之歌》亦是这样,包含了神秘与历史传说等种种元素(但是相信你会同意我,《冰火》显然不是历史小说,幕府拉沙龙K啦威尔士王子啦等等著名历史人物压根在书中找不到一点影子)。

 

因此从他们各自所写的故事种类来说,冰、环二者间其实是不具有可比性的。我的意思是:站在一个整体神话式故事的角度来说,托尔金是位毫无疑问的大师,若以《指环王》的标准来看待《冰火》,那只能说后者是对前者不成功的模仿;但如果都作为现代派小说来衡量,《指环王》是远不及《冰与火之歌》的。

 

我准备从三个方面来剖析马丁的优胜之处:角色塑造、文学手法、和一种被我称作“interactive engagement”的东西。

 

角色塑造——

在那些无休止关于孰优孰劣的争辩中,马丁的支持者们多少都有些低估了、或者说甚至不予考虑托尔金笔下角色的塑造深度。Frodo,Sam...Gandalf, Denethor, Boromir, Faramir, Eowyn,Galadriel等等都是非常不错且立体的角色,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也各自有着为之挣扎的复杂问题。不过说句实话,我个人并不认为,托尔金有很好的把这些挣扎通过可被感知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读者们体会。

 

就拿Frodo来说吧。在他大部分的旅途中,我们都是透过他的视角来看待事物的;但当The Ring逐渐接近末日火山,矛盾开始支配他的内心,我们作为第三者的视角又从Frodo转移到了Sam身上。Sam本身的矛盾并不复杂,至少没有Frodo的更耐人寻味,因此遗憾的是如此一转换,我们就只能从外部(对这些矛盾)窥见一二,却不能直接感同身受了。那些生活的不满,身心的疲惫以及灵魂的折磨,都被托尔金从外部赋予了Frodo,从而使得不真实感更为强烈。

 

许是托尔金并不擅长于揭露人物灵魂深处的阴暗面。他不是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挣扎、黑暗深渊,它们就在那儿——但他没有揭开这些疮疤,你得花费很大的力气去凝视、揣测这一切,才能嗅到一些痕迹。托尔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那一类现代小说家,所以他并未选择马丁的做法;相反的,其更多是以外在的形式来描述这些人物,通过他者来暗示人物内心的矛盾体。

 

相比之下,马丁就很乐衷于揭疮疤,他总是赤果果地把《冰火》中人物角色的阴暗面暴露出来给读者看——事实上这也是他的整个写作策略(或手法?),甚至可以说,正是这精神上的道德斗争,成为了马丁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这也是他笔下的人物为何总是不断地面临糟糕的选择和可怕的后果的原因。

 

再者,这样的写作手法赋予了马丁很大的想象空间,他得以从中创作出不同的有趣题材,且与我们的时代背景和占据主流的道德言论有直接对话:酷刑是能被接受的吗?除去邪恶独裁者这一行为本身,是否真的就比随后而来的权力真空所产生的混乱更重要?一个人爱国的责任和家族的责任,孰轻孰重?拒绝战斗就是懦弱吗?……等等等等

 

在《指环王》的表象之下,或许存在着一些预示后现代议题的微光——托尔金曾是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老兵,而正是他在日不落帝国最强盛时期中培养起来的认知,影响了日后《指环王》的故事;正如越战及其遗论影响着马丁的写作方式。不得不承认,马丁对这般种种现实问题比托尔金抱持着更多的认知和敏锐,并且常常有意识地在写作中利用它们——因为,我又要重提一次,他是一位现代小说家,而托尔金不是。

 

说回到书中角色。在塑造复杂与多面性这一方面,我会更想把马丁的人物拿去与莎士比亚的做比较。例如Tyrion Lannister(原著中的那位),他几乎可比肩莎翁笔下任何一位伟大悲剧人物,其他的像Catelyn, Cersei, Jaime,Daenerys 和 Stannis亦如是。他们在各自的人生故事里都是悲剧的主角——或者说悲剧的反面角色(在故事里的其他pov看来)。


然后,我想你知道的,哈姆雷特是一个反派,同时也是一个英雄。托尔金的角色塑造绝对有被低估的嫌疑,但你得承认,即使最不错的那一个也远不及马丁的来得好。

 

文学手法——

伏笔:作为现代小说家,马丁可用的写作手段要比旧式神话学者托尔金多的多。伏笔也是《冰火》粉丝们最乐意谈论的一个点,事实上它的确铺垫得非常出色——为了寻找这些不经意的草蛇灰线,《冰火》常能燃起人们重读的欲望。加上该系列至今仍在连载,读者也会乐于彼此交流“这故事中还有什么地方是伏笔而我们还没找出来的?“所有的这些都帮助了《冰火》保持十几年热度不减,细节情节反复被挖出来提及。

 

模棱两可:在过去的35年里,我曾反复阅读过多次《指环王》,但所得的启发始终没有重读《冰火》来得多。我们读《指环王》,因其是一个极妙的故事;而重读《冰火》,是为了增加洞察力,以便看清那些马丁布下的模棱两可。书中大部分的对话都包含着这种模棱两可的意味:它们作为事件的断言,预示着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换句话说,角色并不总是忠于其言语的。Ramsay Bolton真的如他给Jon的那份粉色信中所说的那样,在七日之战中打败了Stannis吗?或者说Ramsay真的亲手写了这封信,还是有人假借其手、为了寻求Jon的援助?Jon信了,但多数读者都对此表示怀疑。

 

即使是主人公自己的想法,我们都要存疑。比如Sansa记得在黑水战役中,猎狗曾热烈地亲吻过她;然而回头看那一章节,我们却发现猎狗压根就没做过这样的事;又如Daenerys,她到底是一个掀起了奴隶起义、寻求建立新平等秩序的政治革命家,还是只是完全不管顾问们的建议而犯了错的白痴,又或者是totally要被阻止的暴君?这三种都是可行的解读方式,可读者们总爱辩论哪一个才是 “真实”的——事实上,都是真的,它们都是马丁故意播下的怀疑种子。

 

在我看来这些都可以算作是后现代的写作理念。同样的,你也可以在莎翁的作品中找到类似的暧昧。这些文著之所以不朽而经典,我想原因之一大概就是这令人难以释手的“暧昧”。

 

对话——

胖马写得真是一手好对话!有些章节几乎整章都是以对话为主,这绝对是马丁最拿手的写作技巧之一。而托尔金的……好吧,确实也不错,至少不是最让我有困意的一方面。

 

也许我写太多了......但这可能是我在 Quora上写过最长的一个答案了。真的会有人看完吗?

 

我以前说过,《冰火》和《指环王》都绝对是站在虚构文学顶端的故事。尽管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缺陷,但时间最终会告诉你,《冰火》能否像《指环王》一样永垂不朽。毋需多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