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封神演义》中的“接火天君”刘环

 汉青的马甲 2016-02-17



三年前,笔者发表拙文《也论祆神与火神之融合》 (《世界宗教研究》 2012年第3期),论证《封神演义》中所记火神罗宣,来自中亚祆教中的战神兼风神Weshparkar。笔者所据有三:第一,《封神演义》所记罗宣有两种法像,一种为三头六臂像,一种为骑马引弓像。在中亚出土的考古资料中,Weshparkar同样有这两种法像,形象几乎完全一致。第二,罗宣之名来自中古波斯语roxshan,意指光明。根据《安禄山事迹》记载,信仰祆教的突厥人部落称战神为roxshan。该词也是安禄山之名“禄山”的来源。Weshparkar在中亚祆教中也司战神之职,罗宣与Weshparkar的职责亦相同。第三,Weshparkar由中亚祆教中的战神,演化为中国民间文化中的火神,主要因为波斯七曜历在中国的传播与流行。根据波斯七曜历,战神代表天空中的一颗主要星宿,主战争。而这颗星宿在中国文化中就被称为火星,其人格化的神被称为火德星君,掌人间火事。这样,中亚文化中的战神就演化成了中国民间文化中的火神了。另外,笔者在文章中还论证了罗宣不食荤腥的原因。中国人一般对祆教与摩尼教不加区分,因为摩尼教徒不食荤腥,“食菜事魔”,中国百姓将祆神与摩尼教相混淆,将罗宣刻划为食素的神祇。

承蒙白化文先生抬爱,在他的大作《坐骑》(《文史知识》2014年第3期)中提到拙文。因此笔者想借用《文史知识》的平台,继续探讨《封神演义》中罗宣的助手刘环的来源,并分析《封神演义》中对罗宣和刘环的描写,揭示其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细节。

《坐骑》一文(节选)

在《封神演义》中,罗宣与刘环均属支持纣王的截教仙人,为阻止武王伐纣,自愿至纣王太子殷效阵前效力。书中对罗宣与刘环关系的描写,颇有意思。罗宣先至殷效营中,准备与周军作战:


(罗宣)一连在军中过了三四日,也不出去会子牙。殷郊问曰:“老师既为我而来,为何数日不会子牙一阵?”道人曰:“我有一道友,他不曾来;待他来时,我与你定然成功,不用殿下费心。”

少时见一道者,黄脸须,身穿皂服,徐步而来。殷郊乃出帐迎接。至帐行礼毕,尊之上坐。罗宣问曰:“贵弟为何来迟?”道人曰:“因攻战之物未完,故此来迟。”殷郊对道人曰:“请问道长高姓大名?”道人曰:“吾乃九龙岛炼气士刘环是也。”


如文所示,刘环为一面色胡须呈黄色的道人,而罗宣必得有刘环相助,才能成功。在接下来罗宣与刘环火烧西歧城的情节中,《封神演义》写道:


且说罗宣将万鸦壶开了,万只火鸦飞腾入城,口内喷火,翅上生烟;又用数条火龙,把五龙轮架在当中。只见赤烟驹四蹄生烈焰,飞烟宝剑长红光。如有石墙石壁,烧不进去,又有刘环接火。顷刻间画阁雕梁,即时崩倒。


从这段情节可知,刘环在火攻中,主要任务为接火。如有无法烧入的地方,有刘环接火,则即使坚硬如石,也将烧穿。但在接下来的情节中,刘环为龙吉公主所杀,罗宣立即失去威风,仓皇而逃,最后为托塔天王李靖所杀。在最后的封神中,罗宣被封为“火德星君”,为火部正神。刘环是他的主要助手,被封为“接火天君”。罗宣是火神,为火的化身毋庸置疑。那么刘环又是什么化身呢?



其实,刘环是燃料“硫磺”的谐音。在安全火柴没有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古人发明了许多方法取火。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将金属或石头碰击,碰出火星,使火星落入放上硫磺的木片上。硫磺一遇火星,就会产生火焰,形成火源。

元代末期成书的《南村辍耕录》载:


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镕硫黄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焠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史载周建德六年,齐后妃贫者以发烛为业,岂即杭人之所制与?宋翰林学士陶公穀《清异录》云:夜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知者,批杉条,染硫黄。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按此则焠寸声相近,字之伪也。然引光奴之名为新。


硫磺色黄,正符合《封神演义》中刘环“黄面黄须”的描述。罗宣之名来自波斯语roxshan,代指光明。作为罗宣的助手,自然可称之为“引光奴”。所谓“引光”,与“接火”之意相同。罗宣被封为“火德星君”,代指天上星宿火星,所以民间供奉火德星君的庙宇又称之为“火星庙”。火星有两层含义,一为天上星宿,一指击打出的火花。古代指天上的星宿时,一般不直呼为火星,而是以“荧惑”或“赤星”代替。因此呼罗宣为火星,主要指火花。封神演义的作者故意将罗宣和刘环放在一块,描述两人配合后的强大威力,就是指火星碰到硫磺产生火焰的现象。



刘环代指硫磺,也可从其名字分析。两者读者之差别,仅是将“磺”字的后鼻音换作了“环”字的前鼻音。《封神演义》作者所使用的方言,很可能就存在着这种前后鼻音转化的现象。目前学术界对《封神演义》作者的身份主要有两种看法:一为应天府(今南京)书商许仲琳说,一为兴化(今属江苏泰州)道士陆西星说。这两位可能作者的家乡方言,现今均属于江淮官话系统,在古代,可能差异也不是很大。就笔者所见,历史上的南京本地方言,的确有将后鼻音发为前鼻音的现象。


据《广西地方志》(2001年第1期)载,长征途中,红军途经回族聚居区,毛泽东与当地阿訇谈论起了回族民间的掌故传说:


毛泽东说,南京有一座清真寺,名叫金脚寺。据说,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有一次特意去观览清真寺,由回族将军常遇春、胡大海保驾。这位皇帝下轿后就径直往清真寺大殿。待他刚要迈进一步时,就被常、胡二将给拉住:“万岁,进大殿要脱鞋。”朱元璋一听,赶紧退出。他一边脱鞋一边说:“来呀,把这个鞋印挖掉,用金子镶上。”从此,这座清真寺就定名为“金脚寺”。


这段轶闻曾被翻译成英语,为国外学者所熟知。美国学者Zvi Ben-Dor Benite专门从事中国回族经学传统的研究,也曾对这篇轶闻做过分析。但他查遍《中国清真寺综览》,没能发现南京有叫做“金脚寺”的清真寺。

西方学者做学问的确诚实,有一说一,无法证实也在文章中清楚标示了出来。但Ben-Dor似乎不了解中国方言与普通语的区别,因此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民间传说中的“金脚寺”,应该就是南京现存最大、最古老的清真寺“静觉寺”。在南京附近的方言中,经常有前后鼻音分不清楚的情况,比如“林”与“玲”均发为“林”。而“静”发为“金”,就是将后鼻音发为前鼻音的情况。而在南京附近的方言中,“脚iao”本就发音为“觉ue”。因此在明代南京,“静觉寺”和“金脚寺”可能根本就是一样的发音。明代的回回人利用这种谐音,创造出“金脚寺”的传说,以说明朱元璋对伊斯兰教的支持。

很可能,硫磺与刘环在《封神演义》作者所使用的方言系统中,读音原本相同。《封神演义》“传闻于说词者之口”,主要靠民间艺人说唱流传。估计在明清时代当艺人讲到黄面黄须的刘环出场时,听书的村夫村妇尽管大字不识,也会会心一笑,因为这是讲他们日常生活中生火引光的事。



不仅罗宣与刘环各有来源,反映了古代日常生活的信息。“罗宣火烧西歧城”的这场战斗,亦有所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战争中的火攻场景。罗宣与刘环对西歧城的火攻,主要使用了四种工具,分别为火鸦、火龙、火驹与火剑(箭)。这四种武器,均能在明代战场上找出其原型。

火鸦的原型为明代火器“神火飞鸦”。明代成书的军事百科全书《武备志》对它有详细的记载:“神火飞鸦:用细竹篾为篓,细芦亦可,身如斤馀鸡大,宜长不宜削。外用绵纸封固,内用明火炸药装满。又将棉纸封好,前后装头尾。又将裱纸裁成二翅,钉牢两旁,似鸦飞样。身下用大起火,四枝斜订,每翅下二枝。鸦背上钻眼一个,放进药线四要根,长尺许,分开钉连四起火底内,起火药线头上另装扭总一处,临用先燃起火,飞远百馀丈,装坠地,言着鸦身,火光遍野。对敌用之,在陆烧营,在水烧船,战无不胜矣。” 

火龙的原型是明代火器“火龙出水”。《武备志》亦有载:“火龙出水:用猫竹五尺,去节,铁刀刮薄,前用木雕成龙头,后雕龙尾。口宜向上,其龙腹内装神机箭数枝,龙头上留眼一个,将火箭上药线俱总一处,龙头下两边用斤半重火箭筒二个,其筒大门宜下垂,底宜向上,将蔴皮鱼胶缚定,龙腹内火箭药线由龙头引出,分开两处,用油纸固好装钉,通连于火箭筒底上。龙尾下两边亦用火箭筒两个,一样装缚。其四筒药线总会一处捻绳。水战可离水三四尺燃火,即飞水面二三里去远,如火龙出于江面。筒药将完,腹内火箭飞出,人船俱焚。水陆并用。” 

 “神火飞鸦”与“火龙出水”均是远距离攻击的武器,利用火药的推力使武器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最后在敌方的营地或战船上空爆炸引火。这种攻击方式与《封神演义》中所描述的场景几无二致。关于“火驹”,《武备志》中有类似的武器名曰“木人火马”,将木马中装入火药,推入敌方阵营燃烧起火,适用于近战。《武备志》关于火箭的记载则更多,仅名目就有“火箭”“飞刀箭”“燕尾箭”和“火弩流星箭”等十数种,其原理与功能亦类似,兹不赘。

南方三气火德星君正神(率领火部五位正神:尾火虎(朱招)、室火猪(高震)、觜火猴(方贵)、翼火蛇(王蛟)、接火天君(刘环))

虽然《封神演义》流传很广,在民间有极大的影响力。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其并不重视。一般认为,《封神演义》在描写斗法等场景上有其独到之处,但总体来说人物个性不鲜明,情节程式化,并非一流的古典小说。但根据笔者对罗宣与刘环的考察,《封神演义》一书中包含了许多古代社会的信息。如果将《封神演义》作为古代社会生活史的资料来看,该书具有独特的价值。书中所封之神如瘟神、火神及财神等,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些神衹的形象与他们的功能经常有内在的联系,因此通过该书可以了解一些古人日常生活的信息。比如有一节讲到杨戬至三圣皇处求取柴胡,解除西歧城内流行的瘟病,就反映了明代人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封神演义》的魅力就在于,将古代社会生活的细节,用瑰丽的想象和奇幻的方式展现出来。经过抽丝剥茧,发现隐藏在这些神话情节后的社会真实后,方能感受到《封神演义》的博大精深。

(作者单位:美国南加州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