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生态绿色的美丽村庄,这是一个文明进步的和谐家园,这里传颂着一首共享发展的富民赞歌——
灵峰:全国文明村
□苏报记者 周澜源本版摄影濮建明
相城区北桥街道灵峰村,一个苏州城最北端的“偏远村庄”,一年前跨入了全国文明村的先进行列,成为相城区乃至苏州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日前,记者再次走进灵峰,探寻这个全国文明村生态绿色、文明进步、共享发展的成功之路。 一座生态绿色的美丽村庄 走进灵峰,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美丽如画的村庄: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农舍和联排别墅掩隐在绿树丛中,宽阔的柏油路和两侧盛开的鲜花通向千家万户,村民公园里小桥、流水、亭台、影院、书场、图书室、棋牌室、乒乓室、篮球场、村民大舞台一应俱全。 灵峰村拥有36个自然村庄,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6200多村民和8000多流动人口。近年来,灵峰村把打造宜居村庄环境当做文明创建的突破口,当作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着力点,适时出台村级建设规划图,把全村分为行政及生活配套服务区、居民集中住宅区、工业园区和农业示范区。36个自然村落被划分为8个保留村和28个控制村,根据各自标准分类施治,逐步打造出一个生态宜居的新灵峰。 灵峰村创造的“一家一只垃圾箱,一家几棵责任树”,在丰富新农村建设内涵的同时,引导村民自觉当好“美丽乡村”的清洁员、养护工和美容师。这两年,灵峰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卫生村、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早在2006年,灵峰村启动全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投资650万元建造日处理600吨的村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并铺设10公里长的污水主管网,将全村包括集中居住点在内的1500户集合居住农户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集中到一个地埋式处理池内,实行AAO微生物处理,成为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江苏环保第一村”。 灵峰公园原先是一片废水潭和荒滩涂,前几年灵峰村疏浚河道时,用清出来的淤泥把这里填成了平地。后来,村里又投资1000万元在填平的废潭荒滩上垒起了假山,开挖了小河,种上了花草,建起了广场、喷泉和篮球场,还建设了拥有健身房、乒乓室、书场、图书馆、书画室、电子阅览室、影视厅、开心茶吧、棋牌室的文体活动中心。 太平桥自然村是灵峰美丽村庄建设的一个点。2013年,在邀请专业团队对拥有147户农户的自然村进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外墙出新、驳岸改造、线路改造、绿化美化、新建公共设施、建设景观亭等项目,把太平桥改造成了灵峰美丽村庄建设的一个“窗口”。 在太平桥自然村边上有一个牧谷农场,依据“科技示范、辐射带动、旅游观光”的总体功能定位,开发现代生态休闲农业。灵峰村综合考虑农场项目和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要求,对太平桥自然村进行再规划、再整治,逐步将太平桥老村庄融入农场发展规划,形成了一个独具魅力的生态休闲村庄。 如今,灵峰36个自然村中,建成了1个省级三星级“康居乡村”、7个一星级“康居乡村”、1个市级“美丽乡村”。 一个文明进步的和谐家园 2014年以来,灵峰村开展了以“灵峰家风聚文明村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提炼出的“爱国爱党遵纪守法、做人正气抵制邪气、耕读传家积极向上、相敬相爱家庭和睦、邻里互助友爱团结、热心公益扶老济困、包容谦让和谐是宝、明晰事理注重公德、节俭持家杜绝铺张、移风易俗生活文明”等10条“灵峰家风”,引导村民传承家庭传统美德、弘扬文明和谐新风,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良好村风。在此基础上,全村1500多户以一户一票方式开展民主评选,并通过“德善评议团”评议,选出“文明家风示范户”893户、“文明家风标兵户”18户。 去年,灵峰村又将征集与评选活动相结合,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了“晒晒我的家风”主题活动,进一步点燃群众热情,提升“灵峰家风”品牌效应。村里向每户发放了一份“'晒晒我的家风’——好家风、好家训征集表”,在自愿的前提下,引导村民参与挖掘和完善家风家训。村民们纷纷将各自的家风家训凝炼成文,并积极投稿。最终通过党员及村民代表民主票选的形式,从收到的200多条好家风、好家训中,选出了33条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优秀家风家训。随后,村里邀请相城区书法协会的书法家们书写这33条优秀家风、家训,每条家风一式两份,装裱后一份赠送给优胜作品的所属家庭,一份则在村书画室集中展出。 灵峰村开展的乡风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在美丽乡村吹起了一股文明风。村里征求村民意见,设立“法制宣传岗”、“文体活动岗”等10个基本岗位,并根据本村工作特色和产业特点,设立“安全监督岗”、“家风传承岗”2个特色岗位,登记注册志愿者850人,年均开展志愿服务200余次。村里还在社区服务中心为“乡风文明志愿岗”设立专门服务站,方便志愿者互动交流。 通过完善自治组织,灵峰村用村民自治形式促移风易俗树四德。村里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开展村规民约教育,并成立“红白理事会”、“德善评议会”、“禁黄禁毒禁赌协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开展“刹三风树四德”移风易俗活动,坚决刹住迷信风、赌博风和大操大办风,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一首共享发展的富民赞歌 2004年灵峰与周边几个村资源重组合并以后,实行“资产统一管理、资金统一使用、建设统一规划、收费统一标准、福利统一享受、用地统一调配”,并把从村民手中流转出来的2000多亩低洼田和抛荒田进行整理,利用“长”出来的土地资源设立了锦峰工业园。 12年来,灵峰村通过资产重组激活村级经济“增长极”,还将资金投向一些产出型基础设施项目,走出了一条村级经济和企业“借位发展”的道路,集体和村民的家底一天天做厚做实。村级可支配收入从393万元增加到去年的7540万元,增长了19倍;村民人均纯收入从6396元提高到33700元,平均每年增收超过2000元。去年,全村实现工业销售30.8亿元,上交国地两税9450万元。 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灵峰村注重村民共享发展发展成果。村党委书记高兴元亮出了这样一份村民福利清单:村里出资为2020年之前退休的农保换城保村民,补缴了至享受年限的费用;享受城保待遇的村民在享受国家养老金的基础上,村额外发放每人每月150养老补贴,今年要上调到200元;、村里出资每年为村民家庭和个人购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原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及家庭财产险;村里补贴村民每人每年自来水费60元;村里每学期发放学生补贴,其中初中生为200元,小学生为150元,幼儿园为800元,并为中高考前五名发放奖学金;村民的有线电视高清互动增收费用每户每年96元由村里负担;2015年社区股份合作社股红分配每股800元,今年再增加到每股1000元;村里出资25万元,临时救助重病困难家庭225户;党员干部还与村里的相对贫困户结对帮扶,开展送温暖活动。 灵峰村民共享发展还体现在就业创业上。从2004年开始,灵峰村每年要与企业约定优先录用本村劳动力就业,3000多名村民先后在村域范围内的企业里获得了就业岗位。村里还制定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本村农民租赁土地、厂房、店面等集体资产按70%收费。全村培育出了450多个“老板家庭”、66个种养殖大户。村民们说,是“富裕灵峰”点燃了家家户户的创业激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