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湖南民国双旗二十文铜元版式研究
2016-02-17 | 阅:  转:  |  分享 
  




湖南民国双旗二十文铜元简明版式分析湖南民国双旗二十文铜元简明版式分析湖南民国双旗二十文铜元简明版式分析湖南民国双旗二十文铜元简明版式分析

湖南民国双旗二十文铜元存世量巨大,版式众多而且面背搭配极为丰富,往往给人以纷繁复

杂、漫无头绪之感。其实,只要弄清楚湖南二十文铜元的基本版式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掌握

湖南二十文铜元版式并不困难。



一、湖南民国双旗二十文铜元正面大版分类及其生产顺序(四个阶段)

湖南民国二十文铜元早期铸工精良、铜质较好,中后期开始粗制滥造、质量逐渐下降,后期

更是偷工减料、参杂使假,铜元质量尤为拙劣,当时已很不受世人欢迎。

湖南民国双旗二十文铜元,分析其正面版式,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早期——“当二十铜元”类:正面下缘记值文字为“当二十铜元”;此类面版均正

配嘉禾18绕,而且其面版之一的“窄线大旗星”还主配“20CASH”背版。“当二十铜元”

类,可分为A、B、C、D等四种面版。整体而言,黄铜稍多,红铜较少。









(二),中期——“当制钱二十文”(大字版)之“扁菊花”类与“团菊花”类:自中期开

始,正面下缘记值文字均改为“当制钱二十文”。中期的湖南二十文铜元,根据旗上菊花形

状可分为两大类:“扁菊花”类和“团菊花”类;均红铜多,黄铜少。

“扁菊花”类面版,旗上菊花呈长扁形,花瓣较细长;该类面版旗帜下缨带较宽大(似乎为

三线缨),且明显外线窄而内线宽。“扁菊花”类面版均正配嘉禾24绕,而且其面版之一

的“阳扁菊断缨带”还主配嘉禾15绕。“扁菊花”类,可分为E、F、G等三种面版。





“团菊花”类面版,旗上菊花花瓣丰满圆润,花型呈椭圆形;该类面版旗帜下缨带均为双线

缨,且外线与内线同样粗壮,明显无外细内粗之感。“团菊花”类面版均正配嘉禾11绕。





“团菊花”类,可分为H、J等两种面版。





(三),过渡期——旗上五角星之“五星大字”与“五星小字”:旗上五角星,按照上缘“湖

南省造”等文字的大小,可分为“五星大字”(K面)与“五星小字”(L面)两大类。

“五星大字”与“五星小字”不仅上缘文字大小不同(“五星小字”面的“造”字右上部分

竖笔向下穿过横笔成为“牛”口造),而且旗帜交叉处上方缨带的朝向位置也完全不同:“五

星大字”为左缨在上,而“五星小字”则为右缨在上。这也是湖南民国双旗二十文铜元的前

期币与后期币的分界线,包括“五星大字”及其之前的前期币版式都是左缨在上,而“五星

小字”及其之后的后期币版式都是右缨在上。

“五星大字”面正配嘉禾11绕;“五星小字”面正配嘉禾9绕;均红铜常见,黄铜较少。









(四),后期——“当制钱二十文”(小字版)之“星状花”类:双旗上方的花型均类似五

角星形状。“星状花”类面版均正配嘉禾9绕;“星状花”类,可分为M、N、O等三种面版。

“星状花”类(尤其是其面版之一的“小梅花”面),铸量极大,可谓泛滥成灾;整体而言,

红铜极多,杂黄铜(或称橙黄铜)较多,纯黄铜少见。









二、正面基本版式分类及其版式演变规律分析





“当二十铜元”类面版,分为A、B、C、D等四种基本版式。





A.长旗星断圈线版:版式特征依次为1,当二十铜元;2,双旗外环圈线残缺(另有极少量

圈线完整无残缺但明显粗细不均,更少见);3,左旗面星角长大,尤其是左旗面8点钟位





置处的星角长大接近旗面边缘)。





B.宽线空心花:版式特征依次为1,当二十铜元;2,左旗面上角两刻线宽距离;3,旗上

空心大菊花;4,左旗面下部最右刻线位于旗面5点钟位置旗星的左侧,不对旗星。(左





旗面中星点有整齐粗壮与散乱细小等细微修模差异。)





C.宽线阳点花:版式特征依次为1,当二十铜元;2,左旗面上角两刻线宽距离;3,旗上

菊花中心有点(另有少量“花心无点”版,可能是修模或模具堵塞形成的,更少见些);4,





左旗面下部最右刻线正对旗面5点钟位置的旗星。









D.窄线大旗星:版式特征依次为1,当二十铜元;2,左旗面上角刻线低而窄,远离旗边。











“扁菊花”类面版,分为E、F、G等三种基本版式。





E.空心大扁菊:版式特征依次为1,当制钱二十文;2,旗上空心大扁菊花,花瓣较细长;





3,旗帜下缨线为三线缨,缨带外线窄而内线宽。





附,修模版之一——“阳点大扁菊”:疑似“空心大扁菊”向“阳扁菊全旗缨”过渡的修模





版式;专配嘉禾24绕。













F.阳扁菊全旗缨:版式特征依次为1,当制钱二十文;2,旗上长扁形菊花,花心有点;3,

旗帜下缨带的外线窄而内线宽,左吊缨完整不缺角。





G.阳扁菊断缨带:版式特征依次为1,当制钱二十文;2,旗上长扁形菊花,花心有点;3,





旗帜下缨带的外线窄而内线宽,左吊缨的左下角断裂残缺(左旗缨缺角)。











“团菊花”类面版,分为H、J这两种基本版式。





H.实心大团菊:版式特征依次为1,当制钱二十文;2,旗上实心大菊花,花型呈椭圆形;

3,旗帜下缨带为双线缨,缨带外线与内线同样粗壮。(少数“实心大团菊”中间的花心

不是点而是小圆圈,还有部分花心弱打导致花心无阳点了,都是模具原因形成的。)









附,改压版之一——实心大团菊改空心小团菊(大字“花压花”):专配闭口11绕。

















J.空心小团菊:版式特征依次为1,当制钱二十文;2,旗上空心小菊花,花型呈椭圆形;





3,旗帜下缨带为双线缨,缨带外线与内线同样粗壮。









附,改压版之二——空心小团菊改五角星(大字“星压花”):正配闭口11绕。



















旗上“五角星”类面版,分为K面(“五星大字”)与L面(“五星小字”)这两大类基本

版式。





K.五星大字:版式特征依次为1,旗上五角星;2,左缨在上;3,大字“湖南省造”(“造”

字右上部分竖笔向下未过横)。因为“五星大字”面是湖南二十文铜元前后期的过渡版,





所以其修模面版较多:星有大小之分,位置有高、中、低、偏左、偏右等多种变化。





附,修模版之二——大字“星压星”(“叠星”):有“左右叠星”、“上下叠星”等多种





修模变化;正配闭口11绕,混配嘉禾9绕。





























附,修模版之三——小字“星压星”(“叠星”):专配嘉禾9绕;有红铜、黄铜之分;也





有“上下叠星”、“左右叠星”等多种修模变化。



















L.五星小字:版式特征依次为1,旗上五角星;2,右缨在上;3,小字“湖南省造”,“造”

字为“牛”口造(“造”字右上部分竖笔向下穿过横笔)。因为“五星小字”面也是湖南

二十文铜元前后期的过渡版式,而且是由“五星大字”面修模改制而来,所以文字、图案细





微变化较多,五角星位置也有高低不同。





附,改压版之三——五角星改阴菱花(小字“芒线阳五星”):专配嘉禾9绕;有红铜、黄





铜(橙黄铜)之分。









































“星状花”类面版,分为M、N、O等三种面版。





M.阴菱花:版式特征依次为1,旗帜上为阴刻线菱形花;2,右缨在上;3,小字“湖南省

造”(“牛”口造)。









N.阴五星:版式特征依次为1,旗帜上为阴刻线五角星;2,右缨在上;3,小字“湖南省

造”(“牛”口造)。









附,修模版之四——小字“阴五星叠星”版:专配嘉禾9绕。















附,改压版之四——阴五星改小梅花(小字“花压星”):专配嘉禾9绕。











O.小梅花面:版式特征依次为1,旗帜上为小梅花;2,右缨在上;3,小字“湖南省造”

(“牛”口造)。











补——拙刻版“粗星大旗星”(黄铜):此拙刻面版只配拙刻版大叶大英文与拙刻版大叶小

英文,均黄铜质;此类大旗大叶拙刻版与湖南省宪二十文几乎同期铸造,铸期约在湖南双旗

二十文大字五角星之前。





















三、背面基本版式分类

湖南民国双旗二十文铜元,根据其背面下方嘉禾根基处绑绕线数量的不同,可分为嘉禾18

绕、24绕、15绕、11绕、9绕等几大类。



嘉禾18绕:背面下方嘉禾根基处的绑绕线为18条,而且每条绑绕线(尤其是中间绑绕线)

线条较长。嘉禾18绕背版,早期最常用,正配早期“当二十铜元”类面版,也有部分搭配

中期“扁菊花”类面版,还有极少量混配中期“团菊花”类面版;其中的(嘉禾18绕)“20

CASH”背版,仅搭配当二十铜元“窄线大旗星”面版。

嘉禾18绕根据背面上端左右两叶片的叶脉不同,可分为18绕三叶脉(背版1)、18绕窄双

叶脉(背版2)、18绕宽双叶脉(背版3),以及背缘下方以阿拉伯数字记值的嘉禾18绕





“20CASH”(背版4)。请看四者的对比图:





背版1,嘉禾18绕三叶脉:版式特征依次为a,绑绕线18条,绑线长;b,上端叶片为三





叶脉。(此背版中间的左右禾杆有粗细等细微修模差异。)





背版2,嘉禾18绕窄双叶脉:版式特征依次为a,绑绕线18条,绑线长;b,上端叶片为





两叶脉,且两叶脉距离近;另外,中间的左右禾杆分开、两者距离远。





背版3,嘉禾18绕宽双叶脉:版式特征依次为a,绑绕线18条,绑线长;b,上端叶片为





两叶脉,且两叶脉距离宽;另外,中间的左右禾杆紧靠、两者距离近。





背版4,(嘉禾18绕)20CASH:版式特征很明显,背缘下方以阿拉伯数字20记值(“20

CASH”);另外,绑绕线也是18条,上端叶片为三叶脉。(此背版的左右双点有大小之





分,“20CASH”之间距离也有远近的变化。)







嘉禾24绕(背版5),是中期最常用的背版,正配中期“扁菊花”类面版,混配有极少量

的过渡期“五星小字”面以及后期“星状花”类各面版。

嘉禾15绕,分为“细密15绕”(背版6)与“粗宽15绕”(背版7)这两大基本版式。嘉

禾15绕背版,只在中期使用,主要搭配中期“阳扁菊断缨带”面版,混配有极少量的中期

“实心大团菊”面版。





请看嘉禾24绕、细密15绕与粗宽15绕等三者的对比图:





背版5,嘉禾24绕:版式特征很明显,绑绕线一共24条,每条绑绕线极短,绑绕线之间距





离紧密。(此背版有单线穗与双线穗等细微修模变化。)





背版6,细密15绕:版式特征比较明显,绑绕线15条,绑绕线细密紧凑而且散乱粘连(绑





绕线条间界限模糊,不易数清)。





背版7,粗宽15绕:版式特征很明显,绑绕线一共15条,每条绑绕线均宽大清晰,绑绕线





条之间界限分明。







嘉禾11绕,分为“闭口11绕”(背版8)与“开口11绕”(背版9)这两大基本版式。闭

口11绕背版的搭配极为丰富,几乎与早、中、晚期各种面版均有搭配;除了主配中期“团

菊花”类面版和过渡期“五星大字”、“五星小字”面版比较常见外,混配早期“当二十铜

元”面版与混配中期“阳扁菊断缨带”面、以及混配后期“星状花”类各面版(混配阴菱花

比较少见)均很少见。“开口11绕”是由“闭口11绕”修模而成,整体数量相对较少,

该背版主要使用于中期,除正配中期“实心大团菊”面常见外,混配中期“阳扁菊断缨带”

面、“空心小团菊”面以及过渡期“五星大字”面均少见。

嘉禾9绕(背版10),该背版使用的时间最长,贯穿于湖南二十文铜元的整个生产历程,

其面版搭配也最为丰富,与早、中、晚期各种面版均有搭配;该背版除了正配过渡期“五星





小字”面与后期“星状花”类各面版很常见,混配过渡期“五星大字”面比较常见外,混配

早期“当二十铜元”面版与混配中期“扁菊花”类以及混配“团菊花”类各面版均少见。

请看闭口11绕、开口11绕以及嘉禾9绕等三者的对比图:









背版8,闭口11绕:版式特征很明显,绑绕线一共11条,绑绕左右接头闭口呈圆环状。





背版9,开口11绕:版式特征比较明显,绑绕线一共11条,绑绕左右接头开口。(此背





版有左右均开口、左开口右闭口、左闭口右开口等多种修模变化。)





背版10,嘉禾9绕:版式特征很明显,绑绕线一共9条。(此背版的绑绕左右接头有左





右均开口、左开口右闭口、左闭口右开口、左右均闭口等多种修模变化。)







补背版——“拙刻大叶大英文”(黄铜):此拙刻背版只配拙刻版“粗星大旗星”面版,均





黄铜质。





补背版——“拙刻大叶小英文”(黄铜):此拙刻背版只配拙刻版“粗星大旗星”面版,均





黄铜质。











































四、正背版式搭配及其等级定位

A.长旗星断圈线版:









A-1.“长旗星断圈线”专配嘉禾18绕三叶脉·红铜:少见,七级。





A-1.“长旗星断圈线”专配嘉禾18绕三叶脉·黄铜:罕见,五级。











B.宽线空心花:









B-1.“宽线空心花”专配嘉禾18绕三叶脉·黄铜:较多,九级。





B-1.“宽线空心花”专配嘉禾18绕三叶脉·红铜:较少,八级。











C.宽线阳点花:









C-1.“宽线阳点花”正配嘉禾18绕三叶脉:红铜,少见,七级。





C-2.“宽线阳点花”正配嘉禾18绕窄双叶脉:红铜,稀少,六级。图片暂缺,待补。



C-8.“宽线阳点花”混配闭口11绕:红铜,较少见,八级。









C-10.“宽线阳点花”混配嘉禾9绕·红铜:较少见,八级。





C-10.“宽线阳点花”混配嘉禾9绕·黄铜:少见,七级。











D.窄线大旗星:





D-1.“窄线大旗星”主配嘉禾18绕三叶脉·黄铜:较多,九级。









D-1.“窄线大旗星”主配嘉禾18绕三叶脉·红铜:较少,八级。





D-4.“窄线大旗星”主配(嘉禾18绕)“20CASH”·红铜:名誉品;少见,七级。





D-4.“窄线大旗星”主配(嘉禾18绕)“20CASH”·黄铜:名誉品;稀少,六级。图片暂

缺,待补。







D-8.“窄线大旗星”混配闭口11绕:红铜;稀少,六级。





D-10.“窄线大旗星”混配嘉禾9绕:红铜;少见,七级。











E.空心大扁菊:





E-1.“空心大扁菊”主配嘉禾18绕三叶脉·红铜:较多,九级。









E-1.“空心大扁菊”主配嘉禾18绕三叶脉·黄铜:较少,八级。





E-2.“空心大扁菊”主配嘉禾18绕窄双叶脉:红铜;较少见,八级。









E-3.“空心大扁菊”主配嘉禾18绕宽双叶脉:红铜;较多见,九级。





E-5.“空心大扁菊”正配嘉禾24绕:红铜;较少见,八级。





E-10.“空心大扁菊”混配嘉禾9绕:红铜;稀少,六级。图片暂缺,待补。







附,修模版之——“阳点大扁菊”专配嘉禾24绕:红铜;少见;七级。





















F.阳扁菊全旗缨:





F-2.“阳扁菊全旗缨”混配嘉禾18绕窄双叶脉:红铜;少见,七级。









F-5.“阳扁菊全旗缨”正配嘉禾24绕:红铜;较少见,八级。





F-10.“阳扁菊全旗缨”混配嘉禾9绕:红铜;罕见,五级。























G.阳扁菊断缨带:





G-1.“阳扁菊断缨带”混配嘉禾18绕三叶脉:红铜;罕见,五级。图片暂缺,待补。







G-2.“阳扁菊断缨带”混配嘉禾18绕窄双叶脉:红铜;稀少,六级。





G-3.“阳扁菊断缨带”混配嘉禾18绕宽双叶脉:红铜;罕见,五级。









G-5.“阳扁菊断缨带”主配嘉禾24绕·红铜:常见普通品,十级。





G-5.“阳扁菊断缨带”主配嘉禾24绕·黄铜:少见,七级。









G-6.“阳扁菊断缨带”主配细密15绕:红铜;常见普通品,十级。





G-7.“阳扁菊断缨带”主配粗宽15绕:红铜;较少见,八级。









G-8.“阳扁菊断缨带”混配闭口11绕:红铜;少见,七级。





G-9.“阳扁菊断缨带”混配开口11绕:红铜;少见,七级。









G-10.“阳扁菊断缨带”混配嘉禾9绕:红铜;稀少,六级。







H.实心大团菊:









H-1.“实心大团菊”混配嘉禾18绕三叶脉:红铜;罕见,五级。





H-5.“实心大团菊”混配嘉禾24绕:红铜;罕见,五级。









H-6.“实心大团菊”混配细密15绕:红铜;稀少,六级。





H-7.“实心大团菊”混配粗宽15绕:红铜;稀少,六级。









H-8.“实心大团菊”主配闭口11绕:红铜;较少见,八级。





H-9.“实心大团菊”正配开口11绕:红铜;普通常见品,十级。









H-10.“实心大团菊”混配嘉禾9绕:红铜;少见,七级。







附,改压版之——实心大团菊改空心小团菊(大字“花压花”)专配闭口11绕:红铜;少





见;七级。

























J.空心小团菊:





J-8.“空心小团菊”正配闭口11绕·红铜:常见品,十级。









J-8.“空心小团菊”正配闭口11绕·黄铜:少见,七级。





J-9.“空心小团菊”主配开口11绕:红铜;少见,七级。









J-10.“空心小团菊”混配嘉禾9绕:红铜;较少见,八级。







附,改压版之——空心小团菊改五角星(大字“星压花”)正配闭口11绕:红铜;较少见,

八级。



















K.五星大字:





K-5.“五星大字”混配嘉禾24绕:传说中的搭配;本人没见过;无图。







K-8.“五星大字”正配闭口11绕·红铜:常见品,十级。





K-8.“五星大字”正配闭口11绕·黄铜:较少,八级。









K-9.“五星大字”主配开口11绕:红铜;少见,七级。





K-10.“五星大字”混配嘉禾9绕:红铜;较多,九级。

























附,修模版之——大字“星压星”(“叠星”)正配闭口11绕:红铜;较少见,八级。

















附,修模版之——大字“星压星”(“叠星”)混配嘉禾9绕:红铜;少见,七级。

























附,修模版之——小字“星压星”(“叠星”)专配嘉禾9绕·红铜:少见,七级。













附,修模版之——小字“星压星”(“叠星”)专配嘉禾9绕·黄铜:少见,七级。



















L.五星小字:





L-5.“五星小字”混配嘉禾24绕:红铜;罕见,五级。图片暂缺,待补。







L-8.“五星小字”混配闭口11绕:红铜;较多,九级。





L-10.“五星小字”正配嘉禾9绕·红铜:常见品;十级。









L-10.“五星小字”正配嘉禾9绕·黄铜:较少;八级。







附,改压版之——五角星改阴菱花(小字“芒线阳五星”)专配嘉禾9绕·红铜:少见,七





级。















附,改压版之——五角星改阴菱花(小字“芒线阳五星”)专配嘉禾9绕·橙黄铜(黄铜):

稀少,六级。













附,改压版之——五角星改阴菱花(小字“芒线阳五星”)专配嘉禾9绕·黄铜:稀少,六





级。



















M.阴菱花:





M-5.“阴菱花”混配嘉禾24绕:红铜;罕见,五级。图片暂缺,待补。



M-8.“阴菱花”混配闭口11绕:红铜;较少见,八级。









M-10.“阴菱花”正配嘉禾9绕·红铜:较多,九级。





M-10.“阴菱花”正配嘉禾9绕·橙黄铜(黄铜):较少,八级。

























N.阴五星:





N-5.“阴五星”混配嘉禾24绕:红铜;稀少,六级。图片暂缺,待补。



N-8.“阴五星”混配闭口11绕:红铜;稀少,六级。图片暂缺,待补。







N-10.“阴五星”正配嘉禾9绕·红铜:较多,九级。





N-10.“阴五星”正配嘉禾9绕·橙黄铜(黄铜):较少,八级。











附,修模版之——小字“阴五星叠星”专配嘉禾9绕:红铜;较少见,八级。



















附,改压版之——阴五星改小梅花(小字“花压星”)专配嘉禾9绕:红铜;少见,七级。



















O.小梅花面:





O-5.“小梅花”面混配嘉禾24绕:传说中的搭配;本人没见过;无图。



O-6.“小梅花”面混配细密15绕:红铜;稀少,六级。图片暂缺,待补。



O-8.“小梅花”面混配闭口11绕:红铜;稀少,六级。图片暂缺,待补。







O-10.“小梅花”面正配嘉禾9绕·红铜:极多,十级。





O-10.“小梅花”面正配嘉禾9绕·橙黄铜(杂黄铜):较多,九级。









O-10.“小梅花”面正配嘉禾9绕·纯黄铜:较少,八级。













补——拙刻版“粗星大旗星”专配拙刻版大叶大英文·黄铜:少见,七级。













补——拙刻版“粗星大旗星”专配拙刻版大叶小英文·黄铜:更少见,七级。













补——拙刻版大叶大英文·合背:黄铜;罕见,五级。































附上“湖南双旗嘉禾二十文面/背版式搭配分布表”(徐州魏辉兄代为制作):



请大家将此表格与本文第四部分(正背版式搭配及其等级评定)的文字说明与所

贴图片对照印证,将会更加清晰明了。



在此,对徐州魏兄给予本人的长期关注与鼎力支持表示感谢!



本文采用了网上多位泉友的精美图片,在此特别鸣谢:杨公博、湘泉人、

南蛮、湘泉、宝泉斋、tje、江南老玩铜等提供图片的朋友,谢谢各位

朋友的支持和理解!

献花(0)
+1
(本文系收藏天下96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