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给后台给小编留言,说能不能分享一些非法本在职考生的过关经验,小编记在心里啦,从之前征集的过关经验中给大家找了一篇干货贴,仔细看哦,或许对你制定学习计划有所启发哦~ 目 录 一、基本情况 二、备考特点 三、参考情况 四、卷一 五、卷二 六、卷三 七、卷四 八、你可能有这些疑问 九、结语 一、基本情况 35岁,非法本,在职,体制内工作稳定,晚上要跟爱人带小孩。 二、备考特点 ①体制内工作繁杂事务比较多,时间紧,上班时间只能见缝插针看书,主要看书时间是晚上8点到12点,要不等孩子睡了以后才有空看书,要不狠下心来把孩子推给爱人,自己关起门看书(临近考试三个月基本如此); ②过与不过对工作没有丝毫影响,可能对工作岗位调整有利,努力的动力在于想学好这门知识。 四、卷一 法治理论:绝对是性价比最高的学科,三大本14页的内容考了很多分,卷四第一题和第七题第二问考的都是法治理论。在这方面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考试前并没有给予充分的、足够的重视,但是考试之前一个多星期,看了一些辅导机构和老师的猜题,最后的三道题考中了两道。鉴于今年刚开始考法治理论,明年考试内容应该不会变化,建议早点看,但不一定背,熟悉熟悉内容,联系联系下时政要闻,尤其是重点的法言法语,要重点的理解和识记,往往是几个词、字就蕴含了很多深意,要精读几次,也有利于在答卷四时说内行话。主要看三大本。 法理学:晦涩难懂!这是第一印象,但是当你学进去以后,你会发现很有趣,很有意思,建议沉下心。零基础的建议看淳于闻的关于法理学的结构体系的划分,比较好识记。有基础的建议跟着宋光明或是白斌。最后一定要回归三大本,逐页逐句地阅读、理解。因为试题中很多都是三大本的原话,尤其是模拟两可的话,只要在三大本中出现,就是对的。 宪法学:非常碎的知识点,尤其是几人、几分之几,建议列表识记。有些人认为很杂碎,考的太细,不好拿分,但是司法考试就是10%以内的较量,你懂的别人不懂,你做对了别人做错了,那你就比别人多靠近10%。在冲刺阶段,建议白斌的必背绿皮小册子,内容很齐全而且有试题。冲刺阶段,大概隔三五天就要重复翻一遍。 三国法:主要看殷敏和杨帆,殷敏的讲义很细很全,适用打基础,前期准备看的,杨帆的重点很突出,但也有人说因为突出了重点,其他考点丢得有点多。我个人认为,看你的需要的,如果你的三国法零基础,建议从殷敏的开始学起,如果你的基础较好,可以直接看杨帆的,辅助殷敏讲义,做到既全又重点突出。冲刺时用杨帆的冲刺题,做完后有崩溃的感觉。15年据说殷敏的冲刺题中了好几道真题,如庇护等考点。按杨帆的说法,三国法学完该会的都会,不该会的还是不会,其中不会的科目主要集中在国私和国经后几章的内容,属于10%以内的内容,因为我们平常一般都不大接触,建议背诵杨帆的绿皮子,多看几遍,如司法协助等。 经济法:建议不要放弃,因为你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放弃(后面疑问有提)。我主要看的是鄢梦萱和李晗的讲义。鄢梦萱的冲刺押题很准,如社会保险法考的工伤、消权法的修订等等。经济法是需要识记的,理解老师的讲义后,要回归到法条。考试中考出来的基本上就是法条,都是直来直去的,不像刑法还有的考理论,绕来绕去的。 法制史:15年考的分数不高,今年出现的新变化,往年都是10分。如果想看的有兴趣一点,建议听淳于闻的录音。冲刺阶段要看白斌的总结,要有目的的背诵,文科历史学的好的同学,这部分觉得相对好背。白斌猜中了凌迟、中华民国宪法等知识点。 五、卷二 刑法:唯一的选择是刘凤科,没有其二。包括在厚大的土豪金讲义、冲刺题。刘凤科的微博有知识点讲解和习题,那是最精髓的。在听录音看讲义的过程中,一定要沉下心,因为这门高深的学科,没有足够的积淀学不懂、做不对。一定要听的过程中自己跟着他的思路去分析、理解、背诵。值得注意的是,我理解刘凤科的刑法就是生活的刑法,理解刑法的很多内容都要回归到生活中,比如因果关系其实就是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的,比如说15年考的母亲和女友到底救谁的问题,我就依据生活的常识做的,因为人的生命是平等的,在只能救一个人的情况下,救谁都是一样的。最后,还是要背,特别是在你理解不了刘凤科的知识点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背他讲的习题,仔细分析其中的考点,举一反三。 刑诉:这是我最头疼的,知识点超多,而且完全和日常生活拉不上钩。我主要看的是杨雄和另一个老师(忘了)。配套杨雄的冲刺题,重点理解识记,我当时最担心就是刑诉了,担心考不好,结果就是那样,卷二中刑诉应该拉了不少分。备考中,我个人觉得陈龙的刑诉讲的很好,冲刺时猜题也很准。但是鉴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再看陈龙的讲义。考完卷一的那天中午,刚好微博被锁了,没有上陈龙微博,听说陈龙压中了下午刑诉好多分题 行政法:我只跟了徐金桂。他的讲义总结归纳的非常全、非常好。后期还看了舒杨的讲义,重点看了舒杨的三大诉讼法对比,但感觉对比得一般般,也可能是行政诉讼法新修订,很多东西没有加进去,对比的还是旧的行政诉讼法。个人强烈建议自己对三大诉讼法进行列表对比。因为民诉、刑诉、行诉太容易混了,你单单学民诉法也就算了,一旦学上了其他两门刑诉法,混得一塌糊涂,因此一定要列表进行对比,只有这样才能厘清它们的区别。 七、卷四 首先,我没有刻意地去准备卷四的内容。因为我认为卷四考的也是前三卷的内容,只不过考察的方式更难了而已。在法治理论方面,我没怎么准备,运气好,听对了老师的课程,所以答得好,但还是建议及早准备,重点在于理解重点词汇、联系实际,多看点关于法治方面的评论。其他实体法的关键还是看你的基础了。 PS:顺便说说卷四的事情。我卷四考了127,个人认为可能有放水,也可能没有放水,因为我没有看到我的卷面分。但是我要说的是,答卷四的时候,我是比较欣喜的,因为像我这样非法本,如果答理论是很吃力的尤其是刑诉,我喜欢案例,除了两道法治理论的简答和论述题,其他题我都答的很顺手,因为我都懂,看到了案例的表述我就知道他要考什么知识点,这也要归功于我平时打牢了知识基础,答题时简单一点,可以就是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不要让老师去总结你的观点、去找答案,你就开门见山地告诉老师是还是不是,为什么是或为什么不是。 两道法治理论的题,我答的时候都是都是按照一定逻辑机构答的,也就是所谓的模板(但不是老师的模板,是我自己的模板),主要就是总-分-总结构,具体的说就是先引题,然后就是分3-4个方面论述,最后“综上所述”。其实自己的每个段的第一句话是经过斟酌的,其他的论述性语言就是自己随便说了,当然不少是引用材料中的话,把被字句换成把字句,就这么简单转换。建议要用上一些法言法语,我考前背了几句,结果全用上了,好像有一两句说的人还张冠李戴了,但是who care,说不定阅卷老师也不懂呢。注意的是每个老师只改一道题,也就说第一题的名言名语也可以用在第七题,她们是看不到的。最后,整个卷面都很工整、清楚,即使写错了字也轻轻地划掉。所以说,卷四127一点也不奇怪。 八、你可能有这些疑问 1.我可以放弃一些小的科目吗?如商经的证券法、银行法。 我曾经听淳于闻老师在讲法理学等科目时,记得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刻,概括来说就是:分数是一样的,所以对于过关的价值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每一分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比如法理学很晦涩,又如宪法很枯燥,不愿意学,就想学刑法、民法,很有意思,分析来分析去像是讲故事。但是宪法很多知识都是靠背的,你一次背不熟,那就背两次,要不行就天天看、天天背。我记得第一、第二次考的时候很讨厌商经,尤其是知识产权法(事实证明,知识产权法看懂法条也不一定做对题,但是看懂了其中的原理,对你做题哪怕是猜答案都大有裨益,提高作对的概率)。 2.记了忘怎么办? 记了忘就再记,再记再忘就再再记。这么说吧,你记得越快忘得越快!当然你可以向记忆大师学习,用方格的方法进行记忆,但是那种记忆太伤神,因为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要注意遗忘规律(可以问度娘)。简单的说,就是不断的重复、重复再重复。比喻一下,就像要留在玻璃上的水珠,一般来说很难停留久,但每一次记忆就像是在玻璃上划一道痕,记得越多,划痕就越多,保留水珠的数量就越多!不要怕遗忘,即使一时遗忘了,它也在你的记忆深处,说不定在考试时蹦出来。当然,简单的重复是恶心的,我深有体会,但是从多方面去重复就很好,比如说立法法,你可以看辅导书,这是一次,烦躁了可以换为看法条,在法条中理解理论的深刻内涵,这是第二次,因为人都有新奇感,环境的变化容易刺激人的神经系统。简单重复的做法只会使人产生倦怠。 3.是不是只要理解即可,不需要简单的背诵? 当然不可以。既要理解更要背诵。考试的时候,给你思考的时间很少,没什么时间让你仔细回忆,这时候就是第一反应,第一反应来源于你的知识沉淀。 4.要上冲刺班吗? 没钱,不上。但是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下资料,有很多老师的冲刺讲义都是很不错的,我只要是根据我听了厚大的课程的老师选取冲刺讲义。要注意冲刺和基本讲义的区别, 陈龙很善于猜题,是主讲刑诉的,也对卷一、二、三四进行了猜题。考试前一晚有他的冲刺讲义和录音,知识点很突出,告诉你哪些知识点要考,但是短短的几个小时,你要识记这些压中的考点,很难,所以功夫还是下在平时,也就是基本讲义的作用了。 5.要不要做练习题? 做!当然要做,但只做有质量的,不是市面上泛泛发行的。看懂的书,不一定做的对题,这是大家的普通感觉。一般来说简单的题有坑,难题有n多坑,要做题,把理论贯彻到题目中。这么说吧,你听哪位老师的辅导课程,就可以看哪位老师的习题。我听厚大的课程,所以看了这些老师的精选和冲刺题,先修班的题目我觉得作用不大,还不如真题。此外,要善于利用试题,实话说,我发现第一次做错的题目,即使做了重点标识,过了一两个月重新做,做错的概率还是很高,也许是思维定势,这种情况尤其出现在法理学、宪法民诉、三国法等需要纯识记的内容,相反刑法等就不太容易记错。 6.讲义和法条是什么关系? 讲义是老师讲课的精髓,是把法条掰碎揉烂了跟你讲的,首先看讲义,对整部法律有概括性的掌握和了解,对重点的考点进行识记。其次是看法条,法条是原汁原味的,看了讲义再看法条,你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一眼看上去,就是n多坑的感觉,会有一种假想:如果我是出题老师我会怎么考。大多数情况而言,最终的立脚点应该是法条,如三大诉讼法,就好像会读书的人,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一样的道理。但是也有情况是法条和理论并重的,比如刑法、民法。看具体的科目和你自己的基础。 7.要不要总结? 要的。善于总结是学习的核心所在。比如三大诉讼法的对比总结等等,你在总结中会有新的识记和理解。总结的方法有很多,自己可以试着去尝试。总之,总结比简单的背书有用很多,尽管费时间,但是理解后的记忆会更深刻。 8.列不列学习计划? 很多人都主张列学习计划,辅导老师也是这么说的。但就对我而言,因为我没有固定时间复习,白天上班也要看工作任务重不重,抽空进行的学习,晚上要看小孩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学习。我没有什么学习计划,但我都是在见缝插针地看,应该说大半年的时间除了小孩生病一周,还有必须要参加的婚礼、活动外,我每天晚上都是从八点到十二点左右,雷打不动地坐在桌子前面学习。所以说,对我个人而言学习计划不怎么重要,因为我能学习的时间不固定。当然,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应该要有学习计划,因为他们的时间本来就是充裕的,可控性更强。 9.“考试的感觉一般,考出来可能过的说法”靠不靠谱? 这是一位司考老师说的,具体是谁忘记了,戴鹏?宋光明?实在忘记了。听到这句话时,我心里一颤,因为刚考完前三卷,我个人认为卷一和卷三考的比较好,卷二一般般。我个人觉得做卷一、三时,一看题就知道考的是什么,所以很成功地避开了坑。当时卷四还没有考,于是摒弃了这种说法,把全身心投入到了卷四中,考的不错。所以说,自己考的感觉很重要,一定要坚持,听说有的人考了前三卷,觉得不行,就不想考卷四了,我觉得太可惜了,万一过了呢?一切皆有可能。 九、结语 以上是我三次司考的一些总结,不当之处,请你谅解并批评指正。 让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免费再教育 (长按可识别图中二维码哦~) 如有任何疑问,请加微信:sikaoguoer 2851516161 |
|
来自: guwengdudiao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