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诸黄风痹之王——白鲜皮

 医道无涯 2016-02-18

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或狭叶白鲜的干燥根皮。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及粗皮,剥取根皮,切片,干燥,生用。《本草纲目》:“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阴、阳明经,去湿热药也。兼入手太阴、阳明,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

治疗诸黄风痹之王——白鲜皮

白鲜皮-原态

【别名】白藓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

【生长习性】

生于丘陵土坡或平地灌木丛中或草地或疏林下,石灰岩山地亦常见。山坡阳坡。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耐半阴。怕强光曝晒和积水,宜深厚、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采收储藏】

大部分地区在春、秋季节采挖,南方于立夏后采挖,洗净泥土,去除须根及粗皮,趁鲜时纵向剖开,抽去木心,晒干。

【药性】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治疗诸黄风痹之王——白鲜皮

白鲜皮-饮片

【应用】

1湿热疮毒、湿疹,疥癣

本品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之功。常用治湿热疮毒、肌肤溃烂、黄水淋漓者,可配苍术、苦参、连翘等药用;治湿疹、风疹、疥癣,又配苦参、防风、地肤子等药用,煎汤内服、外洗。

2湿热黄疸,风湿热痹

本品善清热燥湿,可治湿热蕴蒸之黄疸、尿赤,常配茵陈等药用,如茵陈汤(《圣济总录》);取其既能清热燥湿,又能祛风通痹,可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者,常配苍术、黄柏、薏苡仁等药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克;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