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吕姗姗核心数据 68.9%被调查学生表示学校里“很少有”体罚现象54.7%被调查学生表示在校期间和老师有过冲撞 51.8%被调查学生认为和谐师生关系是平等相处的朋友关系 42.1%被调查者认为老师教学压力大是师生关系紧张的主因54.5%被调查者认为和谐师生关系需要互相尊重理解 调查背景 教育愈来愈专业化,社会愈来愈多元化,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此牵动下也变得更加复杂。老师体罚学生、学生冲撞老师等恶性事件的频频发生,暴露出当代师生关系所面临的矛盾。 本报《华商调查》第102期针对师生关系状况展开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69份,其中学生600份、家长369份、老师100份,调查范围包括兴华小学、吉祥路小学、西科二中、阳光中学、电子一中等共12所学校。特别感谢西安石油大学新闻系华商调查志愿者高蝉等人的支持。本月嘉宾为张杰。 学生和家长:“挖苦”和“歧视”现象急需改变 数字说话: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禁止体罚学生”。但本次调查发现,学校里,体罚现象依然存在。调查中,当问到“你们学校,老师体罚学生的现象是否普遍”时,68.9%的被调查学生表示“很少有”,18.4%被调查学生回答“非常普遍”,12.7%被调查学生表示“较为普遍”。 值得注意的是,诸如罚抄作业等变相体罚在小学、中学里都存在。调查显示,在急需改变的不良现象中,“不良言语挖苦”和“歧视”成为学生和家长们反映最为强烈的两项,分别占到39.9%和31.3%。 在对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变相体罚的现象似乎更为普遍,很多学生纷纷写来字条反映,“老师让我们抄课文,我们常常做到夜里10点甚至12点”、“我们班老师最爱罚学生捡垃圾”、“走廊里经常有人被罚站”…… 嘉宾感言:我的学生时代中,两位老师让我印象深刻。一位是上课时展示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另一位则是与大家分享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才能。时间一长,我变得很怕上前一位老师的课,同时盼望着上后一位的课。如今,老师们压力很大,想让孩子们考试拿高分,但不管怎样,只有对孩子尊重才会换来孩子的认可,也才能让孩子有争取高分的动力。 政策回应:西安市教育局高教师范处邓耀斌表示,对于体罚学生现象,学校要长期坚持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教师的行为。教师要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的规定,严禁体罚、打骂、训斥、挖苦学生;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对教师考核时按照规定一票否决。对此,教育行政部门也制定了师德建设的评估标准,将对教师、学校和区县的师德建设工作进行评估。 老师遇到的难题:观念常不能获得学生认同 虽然老师体罚学生现象存在已久,但调查发现,学生自我观念对传统师道尊严的挑战,正成为当代师生关系的新矛盾。调查中,当问到“在校期间,你和老师有过冲撞吗?”54.7%的被调查学生表示“上学期间,和老师有过冲撞”;对于“冲撞”的原因,大部分(51.9%)学生回答:“我也不知道,一时冲动就跟老师顶撞了。”还有23.4%的被调查学生觉得是因为“老师做得不对,不理解学生”;另有24.7%的被调查学生表示“是自己做得不对”。 那么,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本次调查的学生问卷中,朋友关系成为多数学生理想中的师生关系(51.8%),诸如“长辈和晚辈的亲情关系”、“教课和学习关系”以及上下级关系的认同率分别是13.6%、17.3%、17.3%。 在对老师的访谈中,当问到“师生相处中,你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时,多数老师都表示:师道权威的衰落是与学生相处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很多时候,老师的道德等教育理念并不能获得学生认同,反而被认为是落伍”。也有老师表示,“过于平等的朋友关系,有时反而助长了学生对老师的不尊重,甚至导致教学纪律无法维持。” 42.1%被调查者:教学压力大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调查发现,对于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老师教学压力大”一项比率最高,占42.1%,其次是教师本身素质不高(28.6%),学生不尊重老师(16.7%)。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54.5%被调查者认为,三者之间互相尊重、理解,但也有36.4%的被调查者则希望“出台规范三者关系的规定”,另有6.8%的人认为老师应主动关爱学生。 对此,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的唐雷恒教授指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和谐的家校关系。但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却远远谈不上专业,原本应该家校共同承担的道德教育、人生教育却被过多地附加给了学校。 专家观点:西安市社科院家庭教育研究室主任王国琪则认为:师生间的朋友关系固然理想,但前提是老师始终是学生的教育者、指导者,这个底线不能放弃。 今天的校园里,老师的权威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学生们的自我意识、法制意识在增强,老师们面临巨大的道德压力,管理学生的力度却在减弱。因而,如何应对教师这一职业面临的新挑战,寻求有效的教育方法,这也是和谐师生关系中有待探索的。本组稿件均由本报记者田雨杰采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