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期同学们都进入了补作业的高峰期,今天我们来给大家阅读理解中小说的答题模板,以便帮助大家能够快速完成寒假作业,还能够记忆知识,方便大家以后考试用! 1.概括梳理情节题:情节是人物活动的过程,概括情节就是将人物的活动过程概括出来。这个过程具体分为:(序幕)——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如:赞于勒——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2.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好概括情节题则要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并扣紧人物、开端、结局等要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情况下、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1.概括题:身份定位+人物性格、思想情感 示例: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09安徽卷) 答:董师傅是一位普通的木匠。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2.赏析题:要结合人物言行或情节具体分析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 示例:结合文本,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 答:贝格斯太太是一位普通的妇女。她热爱故土、珍视亲情,如她一直珍藏着母亲送给她的魔盒;她纯朴善良、热情爽直,如她积极帮助“我”走出沮丧、伤心的阴影;她观察敏锐、善解人意,如她善于观察“我”的内心与表情的变化。 3.塑造人物手法题:手法或描写角度+人物思想性格 手法: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正面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 示例:《红楼梦》第五回是怎样描写林黛玉这一形象的? 答:肖像描写。通过描写林黛玉的眉毛、眼睛、姿态等,写出林黛玉孤独、苦闷、深沉、阴郁的气质和多愁善感的性格,同时也刻画出林黛玉容貌娇美,体弱多病的柔弱女子的形象。 【提醒】人物形象分析技巧 1.把人物放到情节中分析 2.抓住传神的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3.把人物放到侧面描写中分析:其他人物的衬托、景物烘托等。 常见题型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解题思路 1、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4、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5、奠定情感基调; 6、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打基础等。 题型;1、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赏析下列句子 3、下面句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理解加点词语含义,或这些词能否交换? 从三个角度考虑: 1,写作手法角度 2、修辞角度:判断何种修辞,并分析其效果 3、找出句中关键词:形容词/动词/修饰词/限制词等, 这些词准确生动的 写出了……,表现了…… 写作手法类 主要类型:(1)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3)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4)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还有以下类型: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修辞类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7.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语言运用类 选择一些有表现力的动词或形容词,副词,进行赏析。 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关键词),写出了什么,效果是什么(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 (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 (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提问方式:标题的含义是什么?(常在散文中出现) ① 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一般包含两层含义: 1、是……(表层意思,即文章内容), 2、象征/暗指……精神/品质(深层含义,即文章中心)。 ②.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 提问方式:标题的作用有哪些? 1、点明了什么(主要内容) 2、点明了文章主旨 3、交代了小说中的人物 4、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 5、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