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勃兰登堡”扣开巴赫门

 阿里山图书馆 2016-02-18


音乐之父巴赫似乎无人不晓,某些音乐旋律也耳熟能详。但是巴赫的音乐未必都是大众的菜,对于琴童而言,那枯燥的哈农和创意曲还是挺折磨人的——巴赫的入门不太容易。在器乐作品中,《勃兰登堡协奏曲》倒是很好的、普及巴赫的敲门砖。2月5日,香港管弦乐团携手世界青年指挥家博伊,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演绎巴赫的名著——6部《勃兰登堡协奏曲》,对于乐迷朋友应当是一次深入接触巴赫乐队作品的难得机会。  

音乐会将6首作品的顺序做了新颖的安排,上半场是第二、第三、第五,下半场是第四、第六、第一。将有小号参与的第二协奏曲开篇,以乐队配器相对更齐全的、类似小交响曲的第一协奏曲结尾,在结构安排上和听觉上确实更符合逻辑和完满。就音乐会的整体表现看,每一位乐手都很专注、很均匀、很投契,表现出高水平乐团的素质,这恐怕与乐团总监梵志登近年的悉心调教分不开。音乐会演奏协奏曲全集,虽乐曲各异,却毕竟乐章众多,风格趋同,听觉上由于音乐主题信息繁杂,整场听下来容易疲劳。演奏家们没有让他们的表演沉闷,场内音乐气氛活跃,说明演奏家们的表现是很吸引人的。每一个乐章都有着极为精致的细节处理,既有巴洛克音乐的激情夸张,也注重古典式的修饰控制。快板和慢板乐章的转换间总有新的意象和音乐体验,除了作曲家本身在乐器组合上的多种变化,更在于演奏家们对巴赫音乐的出色表达。双簧管的甜美、长笛(直笛)的明丽悠扬、小号的灿烂光辉,弦乐的优美如歌。每一个赋格曲段落没有丝毫含混不清,多声部线条的交织追逐中都显得层次分明,协和中透出生动和音响的稳固性,意趣无穷。若论瑕疵,也能听到一些,譬如小号个别地方的破音,最后曲目中管乐和弦乐之间的衔接存在间隙,音乐的流畅性受到制约等。  

因为是大协奏曲,这场音乐会似乎没有绝对的主角,但是仍然需要在古钢琴兼指挥的博伊和乐队首席王敬的身上稍作定格。博伊演奏的是一架红色的、制作精美的古钢琴,除了每个乐章担当和声和对低音的配合,特别在第五协奏曲的华彩中展示了这种乐器令人眩目的技巧,可惜,由于古钢琴的声音过小,在与乐队和个别乐器的配合中常常处于弱势,甚至被遮盖和部分“吞噬”,效果打了折扣。乐队首席王敬的表现可圈可点,应当算是本场音乐会的主角,他领衔的弦乐可谓配合无缝,在第四协奏曲的独奏中的出色表现更令我倾心,他热情饱满,娴熟大方,又节制有度,颇有迷人的魅力。  

在港乐演奏家们的精彩演绎下,《勃兰登堡协奏曲》更多地展现了巴赫音乐中世俗可爱的一面,既有欢快雀跃,也有典雅高贵,甚至不失幽默风趣,令人莞尔。除此之外,音乐复杂的音响信息能奇妙地转化成一种神奇的语言,一种让人欢愉而又深切入髓的语言,这种语言能澄明人们的内心世界,予人深刻的启悟。如歌德所言:“仿佛听到创世之初上帝和自己的对话”。此外,这场音乐会19个乐章之间都没有尴尬的掌声,很是让人感到愉快。

                                         文 | 麦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