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昵称19659587 2016-02-18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泰岳传统文化大讲堂系列之第一讲

(李世民于2016年1月31日)

 

我讲课有“三不讲”,分别是:违背良心的话不讲,众所周知的东西不讲,无益于生活的东西不讲。我做人的理念很简单:做正直的人,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我希望大家能够认可和践行的核心价值是:关注社会,支持好人!

大家从副标题可以看到,我这个传统文化讲座是个系列,可能会讲好几课,也可能是好几百课,因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是那么简单可以讲完的。总之,如果我觉得我的讲课对大家有价值,大家喜欢听,我就会尽量持续下去。

我们中国人古时候讲究“师出有名”,就是做什么事都应该有一个理由。那么既然我们要讲传统文化,就应该首先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讲它。所以,“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自然就应该成为第一讲。我认为,学习传统文化,至少有以下几大意义(或者说必要性):

一、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是谁”

有人说:扯淡,谁不知道自己是谁!我说:不一定。你也许知道你姓什么,叫什么,也许也知道你的性别、年龄,故乡何方——但你未必知道你骨子里的、最原始的性情,就是我们所说的“国民性”。就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自己的历史,我们自己的习惯,我们自己的经验,到底是什么?知道这些,我们就能够分析我们现在这种社会状态和个人状态的根本来源。知道这些,就会知道我们的核心本质,知道我们的优点和缺陷,就会知道我们自己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我们该往何处去。

我们的“国民性”决定了我们和外国人的本质区别。了解这种差异,在世界交流频繁的今天,十分重要。既方便我们跟外国人打交道,也能够让我们在这种打交道过程中保持我们应有的自信。最重要的,了解我们的国民性,即能够让我们在西方文化大肆入侵的今天,保持有足够强大的文化防线——而不至于任由西方文化肆意改变我们的习惯和生活,让我们在传统和改变之间无所适从,饱受精神困惑。

那么了解这种国民性,其实质就是要知道“我们自己是谁”,就需要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国民性的养成,好比我们的童年对于我们成人性格的养成——那是基础性的、也是决定性作用。

我举一个例子,心理学家说,要治愈一个人的“心病”,先要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尤其是他的童年。现在我们中国社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自己出现一些问题,我们不必忌讳讲这些。那么,治疗的切入点,原理跟上面的例子一样的。就是从传统文化入手,去了解我们这些弊病的根本来源。

二、我们需要解决时代性的“精神危机”

我们现在面临这种危机吗?我们应该要承认的。大的不讲,就以中医来说,最近两三年,我因为建设泰岳中医平台,得以观察到一些现象。可以佐证这个观点。就是搞中医的人呐,出现一些“走火入魔”,一些“误入歧途”的现象。比如,为了研究中医,什么都不顾,让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老人、老婆、孩子没人管,丧失对自己、家人的基本责任感。这不违背中医“治病救人”的宗旨吗?虽然形式上在学中医,但其行为早已背离中医的基本理念。简单讲,就是脑乱。另一些呢,学习一大堆“高深莫测”的中医理论,讲到后面自己绕不出来,学习中医几十年,竟然不会治病。简单讲,就是脱离实际太远,只是填补其内心空虚而已,不是真的在学中医。最后那种,就是唯利是图了,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什么“一种药丸可以治百病,50块钱一颗”,为了混两个钱,没有底线,没有原则……这些看似是中医领域的东西,但是是整个社会精神危机的缩影。

这种精神危机,会直接衍生许多心理疾患,一旦普遍,就会造成许多社会问题。比如近年来,精神疾病患者急速增多,怪异行为、报复社会行为也是大大的增加。所以精神危机要比物质危机更可怕,而心理疾病也比生理疾病更难愈。对于这一点,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有些时候,是我们自己有一些问题,有些则是亲朋好友出现这样的问题。有这种现象不是什么问题,什么社会都有;问题是我们这方面的问题太多了,太严重了,特别最近十来年,这种现象迅速的爆发、蔓延……严重危及我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怎么解决这种危机?我认为,如果说中医能够治疗我们身体的疾病,那么这种精神层面的问题,则要仰赖我们的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抚慰我们的心灵,修复我们的德行。这几十年来,我们远离传统文化太多了,我们自己舍弃了我们的童年,舍弃了我们赖以自信于世的根底。这是出现这种民族性危机的根源。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一个30岁的成年人,他因为一场车祸,突然失忆了,失去了对过往20多年的记忆和经验。这种危机会是什么?当他面临诸多困惑的时候,他完全失去了方向和行为的根据。这种失忆产生的危机,会引发他对自己存在价值的质疑,就更不用说往何处走的问题了。

所以,医治这种失忆疾患的方法乃在于帮助其恢复记忆。而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童年记忆,恢复它,才能让我们的精神层面重归安定。

我举一个例子,来证明传统文化中好的一面,对于我们恢复道德的作用。比如明朝,据称是“以孝治天下”,清朝沿用了这种国策。那个时代,如果一个年轻人在“丁忧“(父母去世)期间三年内,去娱乐、去嫖娼之类,那是重罪,是终身不能考功名、不能为官的。我们再看现在,我们的孝,还存在多少?倒是有很多“坑爹”、“坑妈”的,甚至为了尽快继承财产让父母流落街头的(近期的一个新闻),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这个事情上,难道去掉我们的传统,忘掉我们的传统,是好事吗?

三、宗教主体缺失需要我们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来弥补

有人说:我们现在也有宗教呀。许多人不是在信佛教、道教吗?我说不同。我们虽有宗教,但这种信仰现象只占社会中的少数。应该说,宗教从未成为中国社会的主体性信仰。这同样跟我们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关联。

大家在百度上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很广泛。你要说清楚“它是什么?”不容易,它不像有些国家的文化那么单一,那么主题鲜明。比如跟中国文明同为四大文明的“印度文化”,它虽然也有很强的包容性,但它的主线是宗教,也就是印度教。还有古代“埃及文明”也是一样,宗教和神话传说同样是它的核心内涵。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也有宗教,但不管是外来的佛教还是本土的道教,都没有能够真正成为本土文化的核心。所以我认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别于其他古文明的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缺乏具有统治地位的宗教。

这种特点的结果就是,中国社会缺乏能够统一各阶层的共同信仰。而没有统一信仰,就会造成分裂。各种分裂。包括文化、思想上的分裂。

所以,宗教国家,虽然未必富裕、法治,但是他们精神上是充实的,因为他们有全民性的宗教信仰,而我们没有。

那么信仰缺失,最终造成的是国民行为缺乏精神上的自我约束根据。我们知道每一种宗教都有它的教规。比如摩西十诫(犹太教)第八条“不可偷盗”。这种宗教的规定啊,往往比法律更加能够约束人。而我们没有。所以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不讲规矩的民族。因为我们心中没有真正的“神”。我们骨子里没有真正可以信仰的东西。没有信仰,自然就没有恐惧,更别谈规矩了。

那为什么说学习传统文化又能够弥补这个重大缺陷呢?我们上面讲过的例子,比如遵守孝道,他在我们国家古代不是宗教要求,但是是全体社会的“共识”和“刚性规范”,这种传统所形成的约束力也是很强大的。你越是没有宗教,就越需要借力这种传统。所以,当我们放弃这种传统的时候,我们比西方国家更加容易陷入混乱。

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有力应对社会中遇到的种种困境。

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在面对时代进步上,稍显乏力,但应对贫穷、困境却是显得绰绰有余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发展的土壤,就是这样一种环境,始终是跟贫穷和困境相关的,因为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始终就是在与贫穷和苦难作斗争的历史。这个道理好比说生存于苦寒之地的生物,它体内必然的含有对抗寒冷的基因。

你比如说我们的很多古诗、词,更多古代圣贤,他们流传下来了很多这方面的精神财富:1、应对贫困、困境的,我们可以看杜甫,他有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还可以看陆游,他写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是极度贫困、衰败下的名作。2、应对危难、体现气节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很多。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虽然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没有核心主题,或者说核心主题不明显,但是我们的文化却是最体现智慧和艺术性的。那就是它的精髓:中庸。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究竟是什么,是有很多种观点的,也没有人在这个学术上能够做到一统江湖。所以,我们不妨各自展开探讨。

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中庸”两字。所谓中庸,就是“去两端,取中间”,就是讲究平衡和均衡。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但是并不难理解。大家都喜欢中医,那么我们就以中医举例。中医的健康概念,概括来讲,就是身心的平衡,腑脏气机的平衡。如果生病了,那一定是某个方面(五运六气中某一方面)过强或者过弱——而治病和调理的原理,就是重新使之平衡。我认为中医的这个核心理论,它真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的原则。

所以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也是很讲究“克制”和“约束”,只不过动因不是产生于宗教,而是产生于“中庸”这样的基本思想。因为“中庸”,就要求不要“太过”,这里面自然包含了自我约束和欲望的克制。我认为中庸的概念,朱熹解释得最贴切: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就是说:居中持正,没有过分的、也没有不足的,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千百年来,“中庸之道”影响和指导了中国人的为君、为官、为人,明确了我们的生活态度,决定了我们含蓄且内敛的国民性格。应该说,目前,从人类文化的整体上去评价,除去宗教不讲,还没有那一个人类文明或者说国家的文化,能够提出类似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这样的具有高度智慧性和艺术性的人生哲学。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体现智慧的天才之作,比如《三国演义》,日本人奉为经商宝典;《鬼谷子》,中国谋略的始祖……等等,都是很强大的智力武器。

五、要能甄别学习中的“伪传统”

我们知道,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打着“传统文化”、“国学”旗号的学院、学堂,招募学生。同时还有许多所谓的“国学大师”,讲起古文头头是道。那么,他们就一定代表真正的传统文化吗?

我们首先要明白,我们不是为了传统而回归传统,不是为了国学而学国学。我们是为了能够在今天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去学习传统文化。

所以,我们必须用现代文明的视角去回归传统和学习传统文化。去掉一些比如迷信和封建思想之类的糟粕,立足于适应现代社会的这个基本动因,去学习传统文化。

我记得,我曾跟一个教国学的老师对话,她不厌其烦的教孩子们读古文经典。我问她,你如何教育孩子从这些古文经典中学到有利于他们生存和生活的技能、观念?她哑然无语……而有个妈妈天天晚上带他孩子读经典两个小时,但是自己却并不懂里面的意思,所以也无法解释给孩子听……

所以,不要肤浅的认为,读几本经典就是在学习传统文化,上国学学堂就是在学习传统文化……一个学堂,模仿古人的礼节,外人拜访和离开都鞠躬——但是我看到她鞠躬完后顺嘴在墙角吐了一口吐沫……这些人能教出真正的传统文化学生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