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印石三宝之一芙蓉石

 语言罐头 2016-02-19

芙蓉石

简介

                      [转载]印石三宝之一芙蓉石

                                 芙蓉石--童子献寿

 

    我国是盛产印石材料的国家,最早开发利用的有寿山、青田等石材,明清以来,随着石材制印的流行,民间大兴开采印石,各地新矿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产地数十处,上百种石种。在丰富多彩的印石品种中,田黄石、芙蓉石和鸡血石以色丽质佳,名冠诸品,被品石家称誉谓“印石三宝”。

    这三种印石珍品,各具特色,难分轩轾。以石质论,田黄温润,芙蓉细嫩。以色泽论,田黄高贵,鸡血艳丽,芙蓉素净。

    名居印石三宝之首的田黄石,是寿山石中最名贵的品种,早在清代初期就被选作贡品进献宫廷,深得帝王赏识,乾隆帝祭天拜田黄,更使它身价百倍,在石族中登基称“王”可谓是众望所归。

    鸡血石则是中国特有的珍贵宝石,其艳丽鲜红如鸡血般的色彩和美玉般的光泽为世人所喜爱,再经雕家神来之笔,更赋予了其高贵的身价,以其数百万年的天地之灵性、巧夺天工的上天之智慧和摄人心魄的魅力,为名人雅士、商贾富豪、达官贵人、帝王将相珍爱和收藏。使其荣升为国石、“石后”之称。

    芙蓉石属于寿山石中山坑石的一种,质地柔而细嫩,如脂如膏,微透明,“似玉而非玉”。肌里含有黄色、白色、灰黑色等块状砂团。芙蓉石色彩异常丰富,赤橙黄绿青蓝紫白,各色俱全。古人推崇芙蓉石曰:“美玉莫竞,贵则荆山之璞,蓝田之种;洁则梁园之雪,雁荡之云;温柔则飞燕之肌,玉环之体,入手使人心荡。”推崇芙蓉石的还有清代郭柏仓,福州名人张宗果,金石书画家陈子奋,书画家龚礼逸,篆刻家韩天恒,金石书画家潘主兰等。正因为芙蓉石的丽质与易于受刀的特征,因此自古就与田黄石并列为中国“印石三宝”之一。

    芙蓉石虽然开发时间比起田黄、鸡血要晚许多,但是,它却以清白明莹、洁身自好的品格,博得文人雅士的共鸣,在他们的推崇之下,跻身于“印石三宝”之列,被誉为“石中君子”。

主要成分

  芙蓉石引可称之为红水晶、玫瑰水晶、蔷薇石英。硬度7级,比重2.65。其化学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硅。

   ①淡红到火红色的天然水晶。含氧化铁和氧化钛所致。

    ②染成红色的虹彩石英——将水晶加热、淬火产生微裂隙,因次生气液包裹体的色散效应而产生虹彩者,称火水晶;若浸以红色染色剂则为染色水晶。

形态特征

  芙蓉石,透明或半透明,是水晶的一种,隶属于彩色宝石家族。断口贝壳状,呈油脂光泽。一般为粉红色。芙蓉石以颜色浓艳,质地纯净,光泽强,无棉绺者为最好。而颜色浅谈、质地混杂、有棉、有绺、有石筋者均属不佳。芙蓉石,质地匀润,半透明者,且含有极微小的金红石内涵物,可以磨出较为清晰的六射星光来。

产地及用途

  马达加斯加、哈萨克斯坦、南非橘河、巴西、加拿大、西班牙、中国广东、俄罗斯等地均有出产

芙蓉石也叫爱情石,其英文名称:ross quartz,据说能为情侣带来甜蜜。所有芙蓉石大小件可用有中国特色的绳结编织,不失时尚,也是情侣佩带的流行饰品之一。

芙蓉石除可制成项链、手镯、戒指等饰品外,还可以用于雕琢,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

成色鉴别

  1.内包物辨伪。一般而言,因为天然水晶是由大地自然生成,通常多数水晶内会有内涵物、天然冰裂纹、云雾及色带变化等。而人造水晶则是由工厂或实验室合成凝聚而成,故所生产之水晶几乎完美无瑕。

  2.手感辨伪。纯天然水晶手感清凉、有分量。合成水晶手感温和、分量轻。

  3.专家鉴定。送给专门的国家级宝玉石鉴定机构鉴定。市面上很多人工二次合成水晶,购买时注意是否附带国家级鉴定证书,以防假货。

  4.目前市面上非常流行“施华洛世奇水晶”,其实质是高铅玻璃,尽管非常漂亮,但只能算做工艺品,没有天然灵性和没有任何的保值增值性。购买时需特别注意。

  5.产自马达加斯加的星光粉水晶,珠体在单一光源的强光照射下底部会显现出独有的六道光芒。但市面上常见的星光粉晶,都是人工加工而造出的星光效果。

  6.颜色嫩粉色,对光看晶莹,微微透明有少量的絮状物,无裂痕为上品。

    7.极品芙蓉冰种粉水晶,晶体超透,不但没有半点杂质,就连纹理都看不到,晶体清澈如水,发淡淡的粉色,有极其细润的油脂光泽(乍一看有人会觉得它像是白水晶穿的粉色线,但油脂光泽效果却是这种粉晶所特有的),无可挑剔的成色属于追求完美的你。

 

种类 

白芙蓉石

白芙蓉石石质极细润而雅净,有藕尖白、羊脂白、白玉白、猪油白等,以藕尖白最为难得。藕尖白石质似莲藕的芽尖,白中微带青气,如琼浆初凝,极为细嫩洁白通灵。

红芙蓉石

红芙蓉石,色红,然非纯红,多是在白、黄、青色地的芙蓉石上呈现片片红块,浓艳如丹,亦现水痕和黄筋,娇艳作态,光彩四射。有蜡烛红芙蓉石,色艳红,质细润如蜡烛初燃,光泽焕发,娇艳鲜美。有醉红芙蓉石,色淡粉红或肉红,如贵妃醉酒,白里透红,春光溢射,美艳夺目。 

黄芙蓉石

黄芙蓉石亦称醉芙蓉石。石质凝脂通透,色黄,浓淡深浅似枇杷黄、桂花黄、米黄、牙黄。古人称其有“橘柚玲珑映夕阳”之雅。黄芙蓉石比红芙蓉石更为罕见。

五彩芙蓉石

五彩芙蓉石,红、黄、白、青、黄诸色相间,斑驳多姿。据称:青如翠竹、白如截肪、赤如鸡冠、黑如纯漆、黄如蒸栗。恰好又代表青龙(东)、白虎(南)、朱雀(西)、玄武(北)和腾蛇(中央),极为神圣。

新洞芙蓉石

新洞芙蓉石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开凿矿洞出产的芙蓉石,其矿洞位于加良山顶部的古矿洞周围。新洞芙蓉石石质细嫩,惟多含细裂纹,其中以纯洁藕尖白最难得。坊间又以“新性芙蓉”称之,以别于前代所出之“老性芙蓉”。

将军洞芙蓉石

将军洞芙蓉石出产于将军洞,将军洞为芙蓉石的主要产洞,又名“天峰洞”,位于加良山山顶。清初开凿后为某将军占据,遂改“天峰洞”为“将军洞”。此洞所出石,质纯,柔洁通灵,为芙蓉石中上品。后洞塌,将军洞芙蓉石遂绝产。今世上的藏品,皆白色,多为数百年前的旧物,价值不逊于田黄石。

绿若通芙蓉石

绿若通芙蓉石,青中带黄,石质微透明,似新篁出枝,常有红色斑或筋络,很是可爱,质地与色泽纯者难求。按出产的年代,人们将传世芙蓉称为旧芙蓉石,现代出产的称为新芙蓉石,新芙蓉中又按石性分为老性芙蓉与嫩性芙蓉石,石性成熟而格纹少者谓之老性,质地比较松而格纹多者谓之嫩性。许多玩石者都认为旧芙蓉比新芙蓉石好。旧芙蓉石因为把玩已久,火气褪尽,显得温文尔雅,老到成熟,自然十分雍容稳重;而新芙蓉石总有火气,上品新芙蓉石若伴人日久,自当会与旧芙蓉石一样可人。

上洞芙蓉石

上洞芙蓉石出产于上洞,上洞又称“天面洞”,与将军洞为邻,亦为芙蓉石主要产洞。上洞芙蓉石石质温润、凝嫩,惟稍逊于将军洞芙蓉石。有白、黄、红色,色地较暗,少神采。

 

芙蓉石美图

 

 [转载]印石三宝之一芙蓉石
            白芙蓉石 

 

 [转载]印石三宝之一芙蓉石

              红芙蓉石

 

 [转载]印石三宝之一芙蓉石
              黄芙蓉石

 

 [转载]印石三宝之一芙蓉石
               五彩芙蓉石

 

 [转载]印石三宝之一芙蓉石
               新洞芙蓉石

 

 [转载]印石三宝之一芙蓉石
              将军洞芙蓉石 

 

 [转载]印石三宝之一芙蓉石
              绿若通芙蓉石

           

[转载]印石三宝之一芙蓉石
               芙蓉石 弥勒

 

[转载]印石三宝之一芙蓉石
               芙蓉石老子

 

 [转载]印石三宝之一芙蓉石
             芙蓉石 逍遥佛

 

 

附注:以上图文均为转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