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早年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闲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曾与夏丏尊合作出版了《阅读与写作》、《文心》、《文章讲话》等。解放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和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的书法气象端严,“拙厚、纯朴、磊落、大方、工稳、谨严,既是他的人格品范,亦是他的笔墨旨归。他的书法在颜鲁公、邓石如、弘一诸家用功尤甚”(李建森《圣者襟怀,学人法书——读叶圣陶及其书法》)。 若不以书法家来苛求,他的书法可以说走出了属于文人书法家之外的独特路径,既恪守传统,也融合了楷篆笔法,形成了独特的韵味。当然,深究起来,过分拘泥“传统”、“模式化”使他未能走得很远,“在古法承接和个境拓化上都存在缺憾,具体的表现是他的字在博取古法上未臻高古宏远之路,字构中的传统质素略显单一,行笔缺乏丰富的提按、使转,细节处也少见精微的技术处理”。虽笔笔不苟,却乏变化,少情彩。大而化之,也可以说是中国文人学士书法通病所在。 书法教育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中国古代书法研修与教育是一体的,也可以说,书法研修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本体构成之一。传统意义上,只要进入私塾、学堂学习,首先开始的便是“永字八法”、“颜欧柳赵”等按部就班的描红、临摹等书法教育。可以说,书法教育与人文养成是一体的,通过书法“横平竖直”的笔画勾勒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 现当代职业书法家多局限于书法创作,现代作家喜爱并投身与书法,也多逸笔草草。作为接受了中国旧式教育的叶圣陶,既有传统书法教育熏陶出来的深厚文化积淀,更有其在后来作为中小学教师、杂志编辑等职业训练形成的宽阔深厚的文化素养,这就使得叶圣陶不只限于书法创作、交往与评论,也表现在叶圣陶对书法传播、书法教育等多方面的关注和身体力行。 题赠王力先生八十寿辰 叶圣陶为商务印书馆建馆八十周年题词 当下信息社会、消费文化思潮中,不仅纸上书写、阅读逐渐减少,而且随着社会分工细化、书法职业化的影响,传统的书法艺术仅存于兴趣班、书法专业等少数人生活中。叶圣陶这一代人在书法艺术中浸润的文化修为渐渐被社会所遗忘,中国中小学所开设的书法课程也只是课程表上的符号,毛笔书法更是被各种考试压力所取代,包涵着丰厚的中国文化、哲学的书法艺术行将沦为少数人的游戏,叶圣陶及其前后无数代人在书法文化中所研修传承的中华文化也面临着电脑、快餐等为表征的现代西方文化的威胁。 以书法、教育为载体 ∣熏陶、传播传统文化 |
|
来自: 东方竹马 > 《书法国画篆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