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和无烧其实是宝石级别的刚玉的一种优化方法,通过对宝石加热提升它的净度和色彩。这种方法自从发明以来就广为珠宝界采用,市面上大约90%的红蓝宝石是经过热处理的,也就是“烧过”。 在讲理论之前,先来打个有节操的比方: 热处理相当于将“早产”的宝石放在早产婴儿的保育房里培养,类似于再造一个孕育宝石的地下环境。 再来一个无节操的比方: 这也相当于给姑娘化妆,不是整容,整容那是假的。 热处理被认为是天然的处理方法,因此经过热处理的宝石,也属于“天然宝石”,全球知名的宝石实验室都认为热优化的宝石属于“天然宝石”(这个概念是相对于扩散处理、覆膜等手段,那些属于人非天然宝石)。 热处理是改善宝石颜色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一定的温度、环境气氛中处理刚玉宝石可使刚玉宝石颜色更鲜艳;加深变浅宝石的颜色;消除内部包体以及加强表面星光效应等。 另一方面对红蓝宝石本身也产生较大的影响,如由于多次加热会使宝石内局部应力集中,产生更多的裂隙,使本身多裂的刚玉雪上加霜,特别是使三组裂理更加明显化,所以过多进行热处理的刚玉一般均要进行裂隙修复与填充处理。市场上尤以红宝石居多。 通过热处理可以预期的优化改变 这得看所加热的原石其来源产地及石内的特性而定,设备、技巧及需求而异的操作也造成很大的差异。 但多不外下述几种情况︰ 1.除去(或淡化)红宝石中的紫、棕或蓝的色调,使它变得较纯一点的红。 2.把本来淡黄色或粉红色,烧成深黄、深棕、黄色、金黄色。 3.把有些含乳状、丝状的灰色原石烧成蓝色。 4.把某些深蓝带黑变成较纯蓝色。 5.有些淡色蓝宝烧了以后会深一点。 6.除去黄宝中的某些蓝色绿色色调。 7.除去丝状的金虹石。 8.对含钛元素较多的宝石,可烧出星状红、蓝。 下图展示了加热前后的蓝宝石,一目了然吧。 有烧和无烧的购买建议 选择有色宝石最重要的是在保证宝石为天然的前提下,应把宝石的美观度放在第一位,如宝石颜色,质地,透明度,净度,火彩等参数,即色彩鲜艳、质地优良、透明无瑕、光彩夺目大颗粒的宝石为上品。然而自然界达到上述标准非常之少,其价格又十分昂贵,而一些颜色,质地,透明度,净度,火彩不好甚至达不到宝石条件的价值是很低的,因不美观漂亮、且数量众多,所以消费者不要进入消费误区。 有烧和无烧的价格 无烧的价格大概是有烧的二三倍甚至以上。但是无烧可能比有烧要稀少10倍。所以,如果经济实力高那就还是选择无烧,普通人又不是收藏家,买一颗有烧宝石同样美丽也无伤大雅,毕竟烧制已经是国际上能接受的优化方法了。 有烧和无烧的鉴别 说肉眼能看出来的,并且100%准确的,肯定是吹牛,是否有烧一定要看证书。国际上众多宝石协会、实验室都拥有较高权威性,可检测出绝大多数处理宝石和合成宝石,购买时看到他们出具的鉴定证书就可以安心出手了。常见的证书有: Gubelin Gem Laboratory——(瑞士古柏林宝石实验室) GRS ——Gem research Laboratory (瑞士宝石研究实验室) SSEF—— The Swiss Gemmological Institute(瑞士宝石学院) NGTC—— National Gemstone Testing Centre(中国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上面这些都是没有经过热处理的证书。 而有热处理的证书,有时候还会分级,比如: H代表热处理,无残留物(传统优化处理,属于低度烧,为国际宝石界所接受) H(a)代表热处理,微量残留物(愈合裂隙有硼砂等残留物,属于低度烧,为国际宝石界所接受) H(b)代表热处理,少量残留物(愈合裂隙有硼砂等残留物,属于低度烧,为国际宝石界所接受) H(c)代表热处理,中量残留物(裂缝或洞痕愈合处有硼砂或玻璃状物质等残留物) H(d)代表热处理,明显残留物(裂缝或洞痕愈合处有硼砂或玻璃状物质等残留物) 本文章于2015/07/27日由风清云散转载于盛世文玩网站。如有版权纠纷请先联系我们处理。 文章链接:http://ww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9119&extra=page%3D4 请您拨打全国免费电话4000845808或qq1628833540 盛世文玩广告联系微信号:qq929582533 全国免费热线:40008458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