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字”里有故事

 年年有于674 2016-02-19

字号: 小 大

“字”里有故事

陈元龙(1652年至1736年),字广陵,浙江海宁人,世称陈阁老。清康熙二十四年高中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历任康熙雍正两朝大臣,官至文澜阁大学士。乾隆元年,陈元龙去世,享年85岁,谥文简。明清两代,陈家共有进士及第32人,位居大学士(类似宰相,俗称阁老)3人,官尚书、侍郎、巡抚等一二品大臣者13人,卿寺、道府以下各登仕版者逾300人。科第仕宦之隆盛,声震朝野,故陈家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美称,为东南显贵世家。

说起陈元龙,早先民间有这样一个离奇的传说:说是雍正王胤禛早年无子,只生一个女儿,恰巧此时朝廷重臣海宁陈元龙生下了一个儿子,两个小孩同年同月同日出生。正在为无子继承王位而忧虑的雍正王,想了一个“偷龙还凤”调包计。以庆贺两个孩子周岁为名,把陈元龙及其家眷骗进了府中,乘机用女儿换走了陈阁老的儿子。陈元龙虽明知中计却敢怒不敢言,也不能揭穿,这可是杀头之罪啊。而后陈元龙只得将女孩送回盐官镇老家抚养,而自己儿子从此永远留在了雍王府,男孩长大后即做了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他就是清高宗乾隆。

这个故事由于在民间广为流传甚广,影响很大,又被金庸写进了《书剑恩仇录》中,因此以讹传讹,海宁人便把盐官镇当作了乾隆故里。这“偷龙还凤”的故事也给古镇盐官的旅游制造了卖点,镇上陈阁老的老宅游人总是络绎不绝。清乾隆帝6次南巡,有4次到盐官,都住在陈元龙故宅安澜园中,每次题额书联,陈氏盛情款待,这是事实。但野史民间有“乾隆皇帝系陈元龙之子,雍正帝以女调包”的传说,却是趣闻。

陈元龙擅长书法,书法学赵孟頫,擅楷书,被誉为“陈字”。图中这幅陈元龙楷书七言联:“波涛万字惊人笔,尘土千钟异俗心”,为北宋散文家曾子固的诗句。联语字体严谨工整,凝重端庄,儒雅劲挺,略带行书笔意,把北魏及隋唐的楷法融为一体。陈氏一族善书者多,而陈元龙是陈家的代表人物,更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乾隆之父。当时有人若得到陈元龙的字,定视为墨宝。陈元龙入值南书房时,康熙帝对他说:朕素知你工楷法,遂令他在御前书写作大书一幅。书成,皇帝嘉奖了他,并以御书阙里碑文展示。此后,康熙帝还亲书“爱日堂”额赐之。

陈元龙学识颇丰,著有《爱日堂文集》、《爱日堂诗集》等,编有《历代赋汇》。还编纂并辑刻一部探讨事物起源的大型科技类书《格致镜原》,是当时工程学科中的大型百科全书之一。全书100卷,分30类886子目,汇集了古籍中有关博物和工艺的记载,包括天文、地理、建筑、器用、动植物等,引文多据原书善本,如有未标书名者,亦注明何人所说,足资考核,可供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参考。(朱积良)

(来源:中国商网—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