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猴年说猴

 圆角望 2016-02-19

□林 岩

吉羊交班,金猴就位,十二载轮回,农历丙申猴年悄然到来。猴子以其机智、轻灵、黠慧、敏捷,深为人类所喜爱。在我国,“猴”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泛称,有猿、猱、狨、狖、蒙颂、山魈、参军、王孙等多种称谓。

世界上最大的猴子是生活在非洲大地的狒狒,成年体重可达百余斤;最小的猴子叫狨猴,也称拇指猴,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的热带丛林,初生的小猴仅有蚕豆大小,长大后身高也只有十厘米左右,体重不足一百克。

我国武夷山地区曾经有一种墨猴,体重仅有二百克左右。《武夷山志》记载:“王孙似猴而小,大仅如拳。”相传,这种拳头大小的墨猴,受到许多文人的宠爱。经过训练,墨猴可以为主人翻书、拿纸、研墨、捕捉蚊虫,主人离开书房,墨猴会把砚台舔干净,然后,蜷缩在笔筒或抽屉中睡觉。

猴子虽然没有家禽家畜那般与人类亲近,但经过训练,猴子可以为人类做一些高难度的工作,如采野茶、摘椰子、送信、导游、牧羊等,还可以穿戴上衣帽,骑在马上演一些滑稽的“参军戏”,杂耍的“猕猴戏”,供人类娱乐。

古代贵族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其中的“侯”与“猴”同音,人们期盼过上富贵的生活,所以,创作了许多关于猴子的绘画,取其谐音,寓意着美好的未来。如:一只猴子手捧官印骑在马上,意为“马上封侯”;一只老猴背着一只小猴,表示“辈辈封侯”;猴子爬向枫树挂官印,含“封侯挂印”之意。

关于猴子的成语典故颇多,如“沐猴而冠”“朝三暮四”“心猿意马”等。《世说新语》记载了一个十分感人的典故:“(公元346年)桓公(桓温)入蜀,至三峡中,部队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嚎,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宋代范成大诗作《八场坪闻猿》写道:“雪涧琴心未是悲,须写峡中断肠时。”引用的就是这则典故。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关于猴子的描述。《诗经·小雅》有“毋教猱升木”之语,就是说,猴子天性善于攀缘,不必要谁来教导。诗歌作品中,三峡两岸的猴子十分著名。比如,唐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写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宋代郭茂倩的《巴东三峡歌》也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元代宋无的《猿》写道:“巴峡闻声愁断肠,冷泉照影绿荫凉。”

最为著名的猴子,非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莫属。《西游记》中,孙猴子聪敏活泼,忠于职守,嫉恶如仇,是正义和完美的化身,一路上降妖除魔,历经劫难,助师父唐僧取得真经,修成正果。一段段精彩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在“大闹天宫”时,孙悟空被玉帝封为“弼马温”,掌管天马。“弼马温”并非吴承恩的信手拈来,实为取“避马瘟”的谐音。中国古代商人在西南高原上行商,驱赶马帮用以长途贩运货物,马帮要携带一只猴子。据说,猴子对骡马瘟疫相当敏感,可以通过嗅觉帮助商人及时发现病马,防止瘟疫扩散,不啻为商人的“吉祥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