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竹雕鉴定的标准是美丑,这当然是比较的结果。如果两只表现内容相近的笔筒进行比较,相对“美”且细腻的那只是老笔筒的可能性要远大于另外一只。为什么这么说?那是基于工艺的传承和变化。对书画、瓷器和玉器而言,以“美丑”为标准判断新老可能比较有难度,因为有工艺的进步,有高仿工艺的发明;而对竹雕而言,工艺是相近的。如果用电动工具,那效果是比较容易看清的,当然这也需要积累经验。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现代人的技术水平怎么可能与技艺代代相传的古人比拟呢? 明清笔筒和臂搁都是读书人的案头之物。如果这些物件上面所反映出来的线条之美不能入一个普通秀才的法眼的话,那样的东西会被那个时代的读书人推崇吗?当代中国人中有几人的毛笔字水平能达到前清时一个普通秀才的高度的?同样的,那些被文革荒废了青春的雕工们有几人能写出像样的字来?写不出像样的字来自然也不会有像样的雕工!用电动工具可以起到繁复的效果,但绝不能做到细洁美观。在竹雕领域,“百年树人”这句话是被证明是为真理的。破坏文化的传承可能只需几十年的时间,但要重现以前的辉煌必须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有可能,而且还要有“专心做事”的大环境。 以刀代笔,刀痕就像笔法一样,有迅捷、迟缓、粗细的变化。好的雕工能够让其作品充满了张力,而在细节处又笔笔讲究。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印刷、打印字体是缺乏动感和生命力的;这应该始终是不一样的地方,也是我们之所以欣赏老东西的原因。老的东西,包括竹笔筒,它洋溢着一种手工艺术的美和艺术家个性的张扬。 “仿制高手”?那是因为被骗的人眼力太低。要成为真的高手没有那么容易,对很多努力在骗的人来说“那是可望而难及的梦想”。我说的是当代,而且主要指竹雕领域。在这个领域高仿是比较难的,只要一比较就见高下,所以我强调在这个领域是可以用“比较”来判别的。有些人强调真假难辩,这无形中是帮了做假者的忙,让他们更有恃无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