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由来 雨水,太阳黄经330°,正月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天气回暖,雨水渐多。润物细无声中,万物萌动,解封沉寂多时的往事。 汉景帝之前,惊蛰和雨水在节气中的前后位置是不同的,汉初以前为立春、启蜇(惊蛰曾在汉景帝时由于避讳而改名)、雨水、春分;汉景帝后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雨水物候 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这三候都代表了春回大地,冰消、鸟归、万物生,天气回暖。 雨水气候 虽是回暖,却乍暖还寒。前两天看到新闻上又说全国大范围降温。其实早有民谚告诫我们“春捂秋冻”。话虽老却有道理。春季气温陡升但不稳定,早晚温差大。 故而古人说春季“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 雨水民俗 雨水这一天,我国有些地区,女婿、女儿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礼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寿缘” 长,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恭敬地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 雨水节,川西民间有种奇怪的习俗「撞拜寄」,替自己家的小孩找干爹,撞拜寄的目的是为了让小孩健康成长。 早晨天刚亮,一些年轻妇女就会牵着幼小的孩子走在街上,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一旦有人经过,也不管是男女老少,拦住对方,就把儿子或女儿按捺在地,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现在这种习俗一般只在农村地区才可见。 在民间,流行着一套祖辈们总结的依据雨水节气来判断后期天气的诀窍。比如“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 雨水养生 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 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湿。内以养护脾气,外以清利湿邪,从而达到养脾的目的。春寒料峭,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雨水前后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同时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平时可多吃些诸如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等食物,以达到健脾的目的。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摄影师,文由乡土人文地理整编。 欢迎热爱乡土的朋友, 加小编微信Ann_miss_sunshine进群交流 投稿请发邮件至邮箱m18825048649_2@163.com 乡土人文地理读者QQ群:195301036 推荐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