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雪专栏】 “一代”农民工现如今去了哪里?

 月光下的书屋13 2016-02-19
          【寒雪专栏】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农村剩余劳力有了用武之地,农民朋友们开始大量的向发达地区进军,而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则落户在我国沿海地区,那里也成了最早一批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地。自那以后,或始于维持生计的初衷或怀揣着发家致富的愿景,也是为了能够过上好日子,一批批的农民朋友们抛妻弃子,留下老人和儿童,他们背井离乡,进入工厂,走进城市,把青春岁月都留在那里,为城市建设作出了不少贡献,同时,也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创造了财富;那时候,农民在外打工,有一个难听的称呼,叫打工仔,经过漫长的岁月,和时代的变化,“农民工”就成了社会对农民们的“光荣称呼”,也成了现在的网络热词;现在,已经有20多年过去了,我国的第一代农民工已经日渐变老了,这个群体到了思考人生归宿,选择“去”或“留”的节点上了。选择去,那么,“一代农民工”去了哪了呢?
  在城市里贡献了青春的第一代打农民工,经历了“去”和“留”的挣扎之后,他们如今都去哪了?过得还好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现在的农村,几乎是每户都有外出务工的,在农村众多口人中,青壮年80%常年在外务工。每到春节,村里总比往日热闹许多,而这期间,熟人们遇见时,最常见的问候就是“你回来了,哪天回来的?”“你什么回去?”
  而在城市打了半辈子的工。用他们自己的话说,黑头变白头,返乡时人已经老了,才意识到见证城市的发展,比家乡要多很多,要快很多,更要美很多。
  2012年前后,农村也开始有了变化,一些发展基础建设,也陆续修建铁路和省际高速公路了,征地拆迁占用了农民们大量的土地,还有一些招商引资的项目,租给外地老板大规模发展种植业,把田梗都推了。可是,这些项目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由于资金不足,很快就被搁浅,大片的田地上长满了一人高的野草也没人管,慢慢地也分不清了谁家的田地了,而一代农民工,由于大年龄了,回家种田吧,看到田间的野草,心有于而力不足了。那么,年龄大了就还要继续继续打工,另外,与对农活的不适应不无关系,但更多的是对下一代的责任和养老的焦虑。
  现在的农村,有盖新房的习惯,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娶媳妇用。在农村,如果没有新房,是很难娶媳妇进门的。为了给儿子娶媳妇,盖上一栋气派的新房,往往要用去老人一辈子的奋斗积蓄。能干得动的几乎都外出打工了,在家的基本都是老弱妇孺,有时遇上工厂倒闭,身体等原因回来修整一段时间,最终还得出去。我们这一批人已经习惯了在外打工的生活。我们也明白叶落归根的道理,但除非老了干不动,否则也不会回来,在家待不住。
  一代农民工,把青春献给了城市,而自己却老了,难道,老了还要继续在城市奋斗?可回家还有什么出路?农民工用半辈子的青春,换来的只是极少的财富,值不值得?老了还要靠打工生活?如果,不打工,到底去哪里呢?这恐怕是所有农民工们的纠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