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砚的使用和保养(端砚系列讲座七)

 率我真 2016-02-19

端砚的使用和保养(端砚系列讲座七)

    古人对于砚的使用,特别是对端砚,那是很讲究的,这是他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值得我们大家在使用端砚时借鉴。
    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人们经过千百年的实践,找到了最理想的“文房四宝”:宣纸、湖笔、徽墨、端砚。然而一块上好的端砚,使用不当,也是会影响效果的。
    相传清朝年间,肇庆市的一所学校,有一位老师对书法和端砚颇有研究,他给学生上书法课要求很严。有一天下大雨,老师讲完书法课之后,要求学生即席练习。有个富家子弟带来一块崭新的端砚,他为了“露一手”,将端砚送出窗口,接了一些瓦檐水就使劲地磨呀磨,发出“沙沙”之声。老师听得刺耳,走近一看,问明情由,当堂把这学生训斥了一顿,说他徒有宝砚,不会使用,并立刻把学生磨的墨泼掉,亲自用毛边纸将积墨抹净,叫学生看墨堂被细砂磨损的痕迹,严肃告诫学生,凡用砚磨墨,不得用浊水,否则易损墨堂,即前人所谓“水必新汲”,否则墨色也不佳。从此,他的学生每凡磨墨,必用井水,磨出的墨油然生光,对端砚也知爱护了。
这位老先生讲的用砚方法是对的。磨墨时不仅不能用瓦檐水等浊水,以防杂质混进损伤墨堂,而且按严格要求,磨墨也不能用熟水,即煮滚后晾凉了的水。《砚笺》还强调“大忌滚水磨墨,茶亦不可”。否则墨锭易反涨,墨汁微粒结成胶状,粘附在墨堂上,既影响墨的光亮,又影响运笔。
    确实,前人对端砚磨墨用水是有讲究的,最好的水当然是新汲的山泉或井水,取其杂质少的清水,研出的墨汁自然就清新纯净。以前有人逢年过节用红纸写“春联”,往往将井水和猪胆混在一起磨墨,磨出的墨汁如漆发亮。但一般书写就大可不必这样做了。
用端砚磨墨,使用什么水固然重要。对墨锭的质量要求也很高。对书法家来讲,最理想的墨锭当然要数徽墨了,徽墨胶质少而松烟纯细,在端砚里磨墨,放几滴水下去便油油然,稀稠适中。黑里透亮,绝不伤砚。如果用杂质多的墨锭磨墨,就很难保证墨堂没有伤痕了。
    一锭好墨,研磨时也还得讲究方法。正规的要求是用拇指、食指、中指握墨锭,墨锭垂直于墨堂,运用腕力缓缓旋磨。倘若拿着墨锭像握圆珠笔写字那样,在端砚里快速打圈圈,于砚于墨都不利,尤其使用新墨,更应注意。“新墨初用,胶性并棱角末伏,不可重磨,恐伤砚质。”(《纸笔墨现笺》,东海屠进隆撰)前人论述有“磨墨如病夫,握管如壮士”之说,对研墨和挥毫的用力状态,做了很生动的比喻。
    墨研成后,墨锭必须放在砚外晾干,绝不可随手立于墨堂中,否则取墨锭时会损坏墨堂。用剩的墨汁处理不当也是会影响端砚的。历来文人都忌用“宿墨”。即是说当天用剩的墨汁,一定要洗掉,因为“留宿沈则损墨光,留积墨则伤砚质,严寒酷暑时尤忌积墨也。”(《端溪砚史》)
不留宿墨就得涤砚。过去的文人有句谚语:“宁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三日不洗砚。”并指出:“日用砚须回涤,去其积墨败水,则墨光莹润,若过一二日则墨色差减。春夏二时,霉得蒸湿,使墨积久,则胶泛滞笔,又能损砚精彩。尤须频涤。”(《纸笔墨砚笺》“砚不厌洗,洗务洁净,日久微带手泽,暗存古色,尤堪赏玩”(《砚书》)。他们对涤砚的重视可想而知。施闰章在《砚林拾遗》。中写道:“余友有癖砚者,每晨盥面水移注木盆,涤以莲房,浸良久,取出风干,水气湿渍,积久而有光,俗所名色浆也。”
    砚集历史、艺术、雕刻、使用、欣赏、研究、收藏价值于一身。虽说端砚是“无量寿,可与世同存”,但是还要懂得保养啊。否则不当的使用,除了影响使用效果外,还会损伤砚台的石质,特别是好的砚台,我们保养的目的是使砚石的石质维持不变,防止风化。下面,就端砚的保养说一些方法:
    1、洗砚
    凡使用过的砚台,最好每天清洗,就像每天洗脸一样。古人还说过“宁可三日不洗脸,不可一日不洗砚”。当然,现代人偷懒,但最少也得使用两三次清洗一次。按照过去的办法是:“以蓖麻子擦砚滋润,不得以滚汤涤砚,不可以毡片故纸揩抹,恐毡毛纸屑以混墨色。端溪有洗砚石,绝佳。今以皂角清水涤之为妙;或以半夏切片擦砚,极去滞墨。或以丝瓜瓤涤洗,或以莲房壳涤洗,去垢起滞,又不伤视,绝佳。”(《纸笔墨砚笺》)。清洗时最好能用柔软的海绵清洗,不要用太硬的东西,以免损伤砚质。另外,洗砚时一定要小心谨慎,盛水的器具最好用木盆,如果在水泥盆或者瓷盆中清洗,很容易将砚台碰伤。
    2、不用宿墨
    尽量每天新鲜,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宿墨伤砚质,同时也能呈现最好的墨色。磨好的墨汁若放到第二天或更长的时间才使用,墨汁有胶性,会因天气影响而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墨色渐灰暗。《屠隆考余事》云:“日用砚须日洗去其积墨败水,则墨光莹润。若过一二日,则墨色差减。
    3、不常用的砚台要保持干净
    砚要经常保养它,才会容光焕发,若是冷落了它,就不会给你好脸色看的,可以避免碰撞损伤,也可以防止灰尘。
    4、不要放在阳光下暴晒,会影响石质,同时也会使砚盒变形
    端砚忌常置于阳光照射的地方,或者暴露在干燥的空间,这样会使砚石逐渐失去滋润,会出现干燥、爆裂等情况,使研磨出来的墨亦相对减弱甚至失去原有的优点。另外,尽量不要让砚台和金属、玻璃器物有“亲密接触”的机会,因为这些硬器物很容易把砚台刮伤。
    5、形成“包浆”
    经常在手上把玩,擦拭的砚台,表面会变得更平滑,如小儿肌肤般油润光泽,形成“包浆”。把玩、擦拭、使用得更加频繁,“包浆”也会愈加明显。
    6、如何退蜡
    砚厂的砚台在出售之前大部分已上蜡保养。客户购买回去以后,可用1000号以上的水砂纸湿水打磨一下砚堂,先把蜡退去,再使用,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砂纸法”吧。在水帘洞购砚时,为了方便大家,都会配一小张2000号的水砂纸供大家退蜡,也可称之为“开砚”。除了砂纸,另一种退蜡的方法是用杉木烧成木炭粉末沾水,以毛刷磨砚堂数遍,然后清水洗净。因相对麻烦,所以一般较少使用这种方法。
    7、养砚的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水养”
    “水养”就是把砚台放在水里,保持滋润。特别是老坑,未开采出来之前常年水浸,石质非常滋润,出土之后就开始风化了,所以水养是一种不错的好方法,很多砚友家里就放一个大鱼缸,里面除了水养一些砚台外,还有几尾小鱼相伴,非常雅致,一举两得。有些朋友采用这种方法时,发现砚台浸水的地方出现了白点,洗也洗不去,原因是砚台上的蜡未退清,水养之前,需把蜡先退清了再养,这样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若已经出现了白点,也可用“砂纸法”搞定。
    8、长期不用需上蜡保养
    当砚台长期不使用时,可用上蜡的方法对其进行保养。砚台上蜡就如家具上漆一样,既可保护材质,也能增加美感。同时也可以防止风化,使端砚的美丽珍贵石品花纹可以清晰呈现。
    9、砚台如何上蜡
    砚台需要长期保养,即使上了蜡的砚台,长期以来,表面的蜡也会因受潮而发霉,在砚表面形成灰白的斑点,在家里如何快速简单的上蜡和把发霉的砚焕然一新呢?
    准备工具:旧牙刷一支,白蜡烛一支(最好能有黄油蜡),吹风筒一个(800W以上),干净的不掉毛的布一条。好了,开始工作了,先用吹风筒把砚台加热,边加热边把蜡擦在上面,直到石头的热度可以把蜡溶化,若原本已有蜡在砚上面,只需让蜡重新溶解后,用布轻轻擦拭即可,边角或雕花等难以用布擦到的地方,可用旧牙刷搞定。
    在对砚台涂蜡时,有人将蜡涂遍砚身,有的还涂抹植物油,更有的涂沫墨,以为这样可以养砚。其实这些做法并不妥当,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蜡涂抹于砚台四周,而将蜡涂在砚堂磨墨的部分是最不可取的。
    上完蜡后不能马上放回盒子里面去,得让砚台凉了再放回去,并且注意不要放在潮湿的地方,这样就不会容易发霉了。
    10、砚使用久了会出现“磨光”,“钝”,“失锋”现象,效果没有刚开始的那么好,怎么办?
    原因有两个,一是砚台使用前没有退蜡,或是退蜡不清。二是墨的质量不好,长期积聚的墨油留在砚堂,影响发墨。对付这种情况,最简单的也是上面所说的“砂纸法”。墨的长期使用会对砚堂有一定的侵蚀、损坏,会变得不平,有划伤的痕迹,影响使用,这时也可以用“砂纸法”,使砚台恢复如初。
    11、如何研磨
    研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大圆圈式,一种是上下拉锯式,可看个人喜好。个人比较推荐大圆圈式,这样研磨的范围更大,不会只集中在某一区域,砚堂使用更均匀。研磨时,按墨要重,移动要慢,边磨边加少量加水,不要心急,这样磨出来的墨才浓艳均匀。
    此外,不要用不干净的水,茶水和热开水研墨,会影响效果。研墨后的墨条不要随意立在砚堂上,因时间一长墨条会与砚面紧紧粘连,难以移动,若强行用力会使砚面剥离,严重损伤砚堂,记得有位朋友曾经因此而损伤了一方砚台,痛心不已。
    端砚的养护是一件细致的事情,一方端砚的寿命很大程度取决于其保养,特别是在端砚石越来越稀少的情况下,对端砚精品的养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各位砚友能重视端砚养护,使其发挥应有的艺术生命力。在我看来,端砚保养是一个玩赏过程,使端砚的石质、石品和作品的内涵保持着清新悦目,百看不厌!只要我们把砚台当做一个有生命力的物体,用心加以保养,它就可以永远洋溢生机与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