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杏坛归客 2016-02-19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我于10月9日午后到了章丘,这是一个县级市,位于济南以东45公里处。章丘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刚于两月前经国家民政部和联合国地名专家评定为“千年古县。”这里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故里,也是历史文化名人张养浩、李开先、崔融、房玄龄(一说临淄)等人的故里。

    李清照故里在城区百脉泉公园,百脉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与趵突泉齐名。曾巩云:“岱阴诸泉,皆伏地而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百脉泉公园以清照文化为内涵,以湖泉景观为载体,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为一体,是国家4A级旅游区。

    百脉泉公园有很多榜书题撰,公园大门的“百脉泉公园”五字,是被毛泽东誉为“党内一枝笔,红军书法家”的舒同所书。舒同曾于1960年从山东省第一书记下放到章丘,任过一年多县委书记。1983年他来章丘时,听说准备兴建公园,便欣然写下了这五个大字。

    百脉泉公园南高北低,顺着水流方向,整个园林被划分为龙泉寺、清照园和自然风光区三大部分。

    百脉泉历代方志均有记载,道光章丘县志称:“百脉泉位于县城(今绣惠镇)南25里,明水镇东,绣江源也。方圆半亩许,其源直上涌出,百脉沸腾,状如贯珠,历落可数,故名。”“百脉寒泉珍洙滚”为章丘八景之一。

    百脉泉在龙泉寺内。龙泉寺为济南地区著名佛寺,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现仅存大殿梵王宫。传说龙泉寺原为隆泉寺,一日,李开先(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嘉靖八子”之一)邀河南杞县书法家雪蓑道人苏洲与康迪吉、李冕二位进士一同游寺。时值隆泉寺修复,众人请雪蓑书写寺名,酒后的他见笔墨未备,便从地上捡起一把秃扫帚,蘸了一下刷墙用的锅底灰,写下了“龙泉古刹”四个大字,从此以后,将错就错,一直改称“龙泉寺”至今。

    入龙泉古刹大门,见梵王宫殿前呈品字形三口泉池,四周建有石栏杆,上方泉池北壁正中刻“百脉泉”三字,为民国时期北平书法家迟海鸣所书。两边有“空明通地脉,活泼见天机。”、“一泓清沁尘无染,万颗珠玑影自圆。”等楹联,均为历代名家所作。

    俯首泉池,碧水微波,鱼翔浅底。一串串珍珠般的气泡从池底泛起,浮向水面,似那小孩吹的水泡泡,断断续续,此起彼伏。百脉泉因“百脉俱出”而得名,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称之为“百道清淙地底腾”。元好问、蒲松龄、王士祯、李开先、李慎修等都有吟唱,其中一首被大家公认为佳作的《百脉泉》诗,为清代雍正年间章丘秀才焦诜曾所作:“方池半亩水盈盈,萍藻交横彻底清。万颗珠玑时沸涌,一天星斗自空明。绿筠雨过色偏好,黄稻风来香细生。应识寒泉分济脉,倚栏闲自洗茶铛”。

    泉池两侧,即梵王宫殿东西两墙,有不少题刻,东边红墙上有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书写的“佛”字,有巨书书法家孙鑫书写的“清泉洗心”四字和焦诜曾的《百脉泉》;西边红墙上有济南教育学院教授、著名的文史专家徐北文撰写的《龙泉赋》,为山东画院朱学达先生所书,珠联璧合,堪称龙泉寺内一件艺术珍品。两边墙上还有清代提督副使赵鹤龄,按察司副使沈钟及章丘县令高达、陈风梧、刘凤池等人的题刻。

    位于龙泉古刹前的墨泉,为百脈泉公园里单孔流量最大的涌泉,奔腾的泉水似滚动的大石不停地翻转。墨泉因泉水黝深,水色如墨而得名,它以磅礴的气势,从地下喷涌而出,大如车轮,形似花蕊,声若隐雷,色如水墨,飞珠溅玉,异常壮观。泉水出自地下,冬暖夏凉。且常流不竭,一泉成河。

    为纪念李清照而兴建的清照园景区,是一处“园在水中、水在园中、景在词中、词在景中”的特色山水人文园林景观,由风、花、雪、月四大主题景区组成,有藕花渡、秋千蹴、凝眸思、庭院深、故乡月、“秀眉清照”假山等景点20余处。于水墨丹青中凸现出的亭台楼阁,分布着“一代词宗”主殿、金石苑、尚竹轩、醉花舫等10余处人文景观。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廊腰缦回,复道行空,小桥流水,长桥卧波。其中巨石垒砌的螺旋形眺台上握卷沉吟的李清照雕塑和“秀眉清照”的湖山景观蔚为大观。孟兆祯院士设计的“秀眉清照”为一组大型的面湖假山,山势左急右缓,形似蛾眉,映在水中,谓之“清照”,故称“秀眉清照”,假山为巨石垒迭,挺拔峭峻,气势磅礴,山顶建塔,山下筑洞,洞中瀑布三叠,起落跌宕,映衬女词人坎坷的一生。

    李清照故居是清照园景区的主景点,是一座集中国南北园林风格于一体的园中园。建有易安楼、海棠轩、吟风榭、感月亭、漱玉堂、燕寝凝香、溪亭、碑廊。园中楼轩亭榭,碧瓦飞甍,幽篁翠柏,芳草秀木,雕塑碑刻,名家书画,还有那涌泉奔腾,流水淙淙。

    李清照故居门前有舒同的“一代词宗”碑,造型美观的台门上方门楣有历史地理学家、古文字研究专家黄盛璋先生题写的“李清照故居”五字。二进水榭称吟风榭,门楣上“龙泉漱玉”为原中国文联副主席、美术家协会主席尹瘦石先生所书。两旁对联“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取自李清照避难金华时所作的《题八咏楼》后两句,前两句为:“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对联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书写。水榭正中有前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钱绍武先生亲手创作的李清照铜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铜像有三个特点,正面看忧、侧面看愁、整体看瘦,集中了李清照一生的国忧、家愁和她在词中所写的“人比黄花瘦。”铜像后面屏风上是由故宫博物馆院书画部主任、我国著名的书法家金运昌先生手书的李清照词《声声慢》。

    吟风榭后面为梅花泉,左边回廊曲折,环水而建。右边曲径小桥,流水淙淙。梅花泉由五个泉眼组成,因为状若梅花,故名。也许是因为泉眼的深度和广度不同,以及受旱涝晴雨天气的影响,不同时节的涌泉,气势自不相同。感月亭边的“梅花泉”三个字,为著名书法家侯德昌先生所书(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大厅的“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17个大字亦为其所书)

    漱玉泉为梅花泉侧畔的一孔小涌泉,四周建有圆形的青石护栏,池底铺鹅卵石。涌泉水色如玉,相传李清照当年曾坐于在漱玉泉边,面对泉水,构思词句。李清照将其词集取名《漱玉集》,以玉质之温润明洁,比词体之温婉绮丽;以玉工之切磋琢磨,喻词家之斟酌推敲也。

    故居建的第一展室“漱玉堂”,将李清照一生经历用白描的手法勾画出来,让人们对李清照的行迹有一个大体了解。展室周围的十八幅写意画,乃山东画院和济南画院的五位知名画家所作。第二展室“燕寝凝香”,取自李清照《感怀》诗,西面墙上画的是李父被黜,一家被迫离京回到明水后,李清照在百脉泉边思念丈夫的情景;东墙上画的是金兵南犯,李清照载书南渡的情景。室内除摆设了一些生活用品之外,还有一组体现夫妻和美的“斗茶图”雕塑。

    清照园的主要建筑是“易安楼”,这是一座二层外环廊式的建筑,一楼布置有文房四宝,若游客有兴,可以挥毫泼墨,抒发情感。二楼可登高远望,俯瞰清照故里全景。

临梅花泉池而建的“海棠轩”是品茗赏泉的处所。室内悬挂着章丘历史上杰出的十大文化名人画像。他们分别是战国哲学家邹衍,唐代名相房玄龄,宋代文学家李格非,一代词宗李清照,元初名臣刘敏中,散曲作家张养浩,宋、金、辽三史主编、元代文科状元张起岩,明代大戏曲家李开先,清代白面包公李慎修,道光进士文学家及藏书家李廷启。他们均在不同年代为中国的文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备受后人推崇。

    转至溪亭,全国著名书法家的碑刻琳琅满目。道旁有一通石碑,上载章丘知县董复亨所撰《万历·章丘县志》文献,介绍李格非与李清照父女的生平。

    自然风光区主要观赏湖水、泉水和自然风光。漫步公园,一路小桥流水,杨柳成荫。湖滨有假山、栈道。湖面上水波荡漾,湖光潋滟,水色如黛。湖被龙门桥和合璧桥隔开,分成了三大区,南湖小巧空溟,北湖波平浪细,西湖水深流急。湖边建有“汇泉阁”,登阁可俯瞰园林湖色全貌,还建有“濯缨”、“漪漪”两亭,休憩亭下,赏泉水滨,情趣盎然。

    章丘有“小泉城”之称。泉水是公园的主题,也是章丘市所在地明水的灵魂。公园里除了龙泉寺的百脉泉、墨泉、金镜泉,清照园的梅花泉、漱玉泉外,还有湖南端的“龙泉”,湖西南角的“龙湾泉”。

    公园里有一条绣江河,源头为墨泉、百脉泉和万泉湖,江水即泉水。绣江河芹藻浮动,水纹如绣,河中的水草四季长青,当北方天寒地冻、万物凋零的严冬到来时,水中的芹藻依然鲜嫩欲滴,引人注目。

    园区还建有戏台、茶社、酒肆、船坞、儿童乐园等休闲娱乐场所是一处集吃、住、游、购、行、娱于一体的旅游区。

    据了解,全国共建了四处李清照纪念馆。分别是李清照生活了十四年的青州,李清照南逃避难的浙江金华,还有济南趵突泉公园原山东巡抚丁宝祯的宗祠处。但就建设规模,自然风光,文化品位,馆藏资料而言,章丘清照园应是相对完美的。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百脉泉公园(李清照故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