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匈奴人可不都是傻大黑粗的汉子 这件文物却能让你脑洞大开!

 大东村人 2016-02-19

原标题:国宝级文物 汉代的胡傅温酒樽(zun)

文/韩静

匈奴人可不都是傻大黑粗的汉子  这件文物却能让你脑洞大开!(胡傅温酒樽 来源于百度百科)

青铜器,是我国文物中的一大项,像后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曾侯乙编钟都是屡次登上教科书的国之重器,我们也屡见不鲜;那么,作为一个冷门的知识:一件青铜器上到底能雕刻多少种动物呢?今天我们来看山西珍藏的一件汉代青铜器,据说还是出自匈奴人的手笔。

一、胡傅温酒樽的惊天发现

事情还得从50多年前说起。1962年9月,时间正处在夏天,正是一场大雨之后。山西右玉县高家堡乡大川村的大队支书刘来天开始了日常的工作,此时,他正带着村里的一帮小学生在佛店坪拾取收割后掉落的麦穗和豆角,当地俗称“小秋收”。

下午四点,一个孩子无意间跑到土沟边看山洪的水流,突然大叫了出来

“这下面有口锅!”

刘天来赶过去一看,塌方的土层下,正半埋着九个金属器。感觉非同小可的他赶紧就上报了政府。

文物专家赶来一看,马上被这精美的器物吸引,一个个不禁惊呆了。

这是九件汉代青铜器,其中有铜鼎5件,一件铜扶手、一件普通酒樽,剩下的就是两件异常华丽的鎏金青铜温酒樽。

匈奴人可不都是傻大黑粗的汉子  这件文物却能让你脑洞大开!(一对温酒樽)

二、解读文物的奇特之处

这两件温酒樽完全相同。器物高24.5厘米,口径23.4厘米,周壁厚约0.4厘米。它总体的形状为圆筒形,活似笔筒。通体装饰有鎏金,时隔数千年仍光彩照人。

盖子很厚,中间有一个提环,在提环外圈分别有三个凤形钮。底部为平底,下设有三枚熊型足,足的两侧尚有铺首衔环。

温酒樽上刻有珍贵的铭文,其中一件为:

中陵胡傅铜温酒樽 重二十四斤 河平三年造

另一件则完全相同,只是后面多了一个“二”字,表示这原属一对酒樽。

匈奴人可不都是傻大黑粗的汉子  这件文物却能让你脑洞大开!(顶盖 图册拓本)

根据记载,“河平”就是汉成帝年号,“河平三年”是公元前26年。也就是说,这两件青铜器已经有整整2042年的历史。

西汉时期,一斤约等于250克,也就是现在的半斤。二十四斤合12斤左右,这为我们详细了解汉代青铜器铸造、器量制度提供了准确的实物证据。

器物通体除鎏金外,还有极其丰富的浮雕纹饰,而这些纹饰正是令我们极为惊叹的地方。

图案分为上下两层。器物腹部出现了种类繁多的动物,其中有老虎、狗熊、牛、羊、鹿、猴子、骆驼等自然界存在的实物,更出现了龙、凤等神话动物,甚至还有一只九尾狐!让人不禁大跌眼镜。

匈奴人可不都是傻大黑粗的汉子  这件文物却能让你脑洞大开!

匈奴人可不都是傻大黑粗的汉子  这件文物却能让你脑洞大开!

厚实的铜胎上,用减地法圆润饱满的浮雕出一系列动物,这种手法有着独特的魅力,而画面上鸟兽的动态刻画,更让人神往。

上层是猛虎追羊,虎的脖子很短,尾巴有特长,四腿低矮,夸张的表现出老虎的健壮。羊在惊慌的逃命,甚至连边上的其他小兽也呈现出惊恐的神色,画面气氛凝重而紧张。

其他的动物,则都具有吉祥的寓意,鹿寓意灵巧长寿;牛羊寓意财富充足;兔子表示灵活善奔;熊体现了壮硕有力,这是草原上具有蓬勃生机的动物群像,工匠采用了灵活的处理方式,把他们有条不紊的展现在同一件器物上,表现出了高超的观察力和技艺水平。

三、到底什么叫温酒樽?

匈奴人可不都是傻大黑粗的汉子  这件文物却能让你脑洞大开!(胡傅酒樽)

所谓樽,是一种乘酒的器具。在汉代,酒一般都是储存在酒瓮中,主人宴饮待客了再倒在酒樽中,用配合的青铜勺舀到客人手持的耳杯中,是一种体型稍大的酒壶。为了彰显主人高贵的地位,通常酒器都以青铜铸造,死后作为主人极其喜爱的奢侈品陪葬。

温酒樽,和酒樽的含义又大不相同。

很多专家根据铭文的字面意思,解释成这就是件温酒器,在下面架上碳,就具有了加热、温酒的功能。

但是从器形来看,这说法明显不能成立。器物的足是动物形状,而且非常短小,高度极低;如果下面架碳明显放不了几块,所以温酒樽的具体含义尚有争议。

中国人喜欢喝酒是事实,三国关公温酒斩华雄;武松醉酒过景阳冈。

匈奴人可不都是傻大黑粗的汉子  这件文物却能让你脑洞大开!酒历来是我们珍视的生活资料,而在汉代尤其如此。在当时,人们饮酒往往是席地而坐,酒樽就放置在宴席中间,里面是长柄的勺子来舀酒分食,所以那时候的酒壶就必须做的低而胖:太高了不方便舀出,太窄了则放不了多少酒,反复添加,搬来扛去的也实在费劲。

这样低矮的足,无非是与地面隔开而已,所谓的温酒其实是隔温、保温而不是加热。胡傅温酒樽的出土,说明在汉代人们是喜欢把普通酒加热后再饮用的,即热饮,这和我们今天的饮酒习惯已经不太相同。

而更多地学者则持相反的意见。一种说法提到,所谓“温酒”,是“酝(yun)酒”的通假字。所谓酝酒,就是反复重酿多次的酒,这是用连续投料法重酿而成的酒,酿造时间较长,淀粉的糖化和酒化较充分,所以酒液也更清醇,酒味更酽冽,是当时的一种美酒。由于此酒为烈性酒,故一般为冷饮。并不是人们误解为加热的意思。

四、一件青铜器上为什么会罕见的出现这么多动物?它的历史价值在哪儿?

匈奴人可不都是傻大黑粗的汉子  这件文物却能让你脑洞大开!(图案拓本)

匈奴人可不都是傻大黑粗的汉子  这件文物却能让你脑洞大开!

匈奴人可不都是傻大黑粗的汉子  这件文物却能让你脑洞大开!

匈奴人可不都是傻大黑粗的汉子  这件文物却能让你脑洞大开!

(局部)

显然,讨论这件文物本身,并非真的要去数一数上面的动物数量,而是探寻它背后的秘密。如题,一件青铜器为什么会雕刻这么多动物呢?这显然不是中原汉人的铸造习惯。

温酒樽的主人叫胡傅,说来也奇怪,文史专家查遍二十四史,就偏偏找不到关于他的记载。

器物腹部主要以动物为主,而且多为野兽,手法粗犷异常,这不像是中原雕琢风格。翻阅史册,在公元前33年,正是昭君出塞的时候,这个时期民族融合成为主流,有不少本时期的器物体现出了胡汉杂糅的趋势,匈奴文化也有大量的体现。

匈奴人可不都是傻大黑粗的汉子  这件文物却能让你脑洞大开!(影视剧中的王昭君)

从这个角度来说,胡傅极有可能是北方游牧民族的贵族或草原使者。文物出土的右玉县,地处山西西北,又毗邻长城,历来就是胡汉交织地带。在汉朝时这里就是塞外的草原。铭文中出现的“中陵”正是当地汉代的一座古城,是当时匈奴人活跃的区域之一。

匈奴人可不都是傻大黑粗的汉子  这件文物却能让你脑洞大开!

(汉代中陵城遗址)

匈奴人可不都是傻大黑粗的汉子  这件文物却能让你脑洞大开!

(考古发现的汉代瓦当)

匈奴,是马背上的民族,行事带有草原游牧的习惯。而酒樽上铸有的铜环,就是为了在马上携带方便,外出使用。匈奴人不仅善于征战,更善于饮酒,高度酒更是他们的最爱。据传,九尾狐就是匈奴的图腾之一;而器物厚厚的盖子,正是有效阻止了美酒气味的挥发,起到了防止扩散的实际作用,不得不让人称奇。

匈奴人可不都是傻大黑粗的汉子  这件文物却能让你脑洞大开!

匈奴人可不都是傻大黑粗的汉子  这件文物却能让你脑洞大开!

五、你以为文章到这就结束了?当然NO!

酒樽,是中原的一种器型;而上面的图案,却是一派草原风情,这种融合胡汉风格为一体的精美文物,放眼全国少之又少。这正是山西地区,汉族和匈奴人文化交流的一个实物见证。

胡傅温酒樽铸造的年份是“河平三年”,这是汉成帝刘骜(前51年~前7年),西汉第十二位皇帝的年号。

匈奴人可不都是傻大黑粗的汉子  这件文物却能让你脑洞大开!(汉成帝 刘骜(前51年~前7年))

这位在位25年,寿享仅仅只有44岁的昏庸皇帝,不仅在民族事务上无力还击,更采取了失败的制衡政策,坐视外戚和宦官专权,直接导致了后来的王莽篡汉。班固的《汉书》直言不讳,说他:

"臣之姑充后宫为婕妤,父子昆弟侍帷幄,数为臣言:成帝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临朝渊嘿,尊严若神,可谓穆穆天子之容者矣!博览古今,容受直辞。公卿称职,奏议可述。遭世承平,上下和睦。然湛于酒色,赵氏乱内,外家擅朝,言之可为於邑。建始以来,王氏始执国命,哀、平短祚,莽遂篡位,盖其威福所由来者渐矣!"

我在前文中曾经写过《北魏漆木版画》,里面的主角正是班婕妤,也是班固的一位亲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系列文章(韩静)。

匈奴人可不都是傻大黑粗的汉子  这件文物却能让你脑洞大开!(一代才女 班婕妤)

关于汉代山西文物的更多解读,我后面会陆续展开,敬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