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游客对广州的印象! 竟然把广州写成这样?

 凛辰 2016-02-19


一位外地人来到广州,
写了一篇连本地人都为之震撼的游记!

上集▲

下集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Day01·广州塔:婀娜的通天之梦

广州塔是天河CBD的南端点——准确地说是目前的南端点,未来天河CBD还将南延。话说那样的话”天河CBD“是不是需要改名呢,毕竟广州塔已经属于海珠区了。


广州塔连上它顶部的天线通高是600米,是中国第一、世界第四高塔。这座电视信号发射塔由荷兰信基建筑事务所设计,塔身结构应用了一系列新设计、新技术,开创了一系列先河,取得了一堆建筑学领域的成就,获了一大波各种奖项,我就不在这儿罗列了。别看它”腰细“,其建筑材料和空气动力学设计都是国际一流的,能抗超强台风和12级强震。



据说在这个塔还没定名之前,广州市政府曾向社会各界征集建议,这些建议中颇有些富有诗意的名字,比如”粤海云珠“之类,不过最后还是选用了”广州塔“这个完全不用动脑的名字。据说这是因为世界各国的电视塔大多都与城市同名,比如东京塔、多伦多塔等等,这也算是与世界接轨了。另外它的英文名不是”GuangZhou Tower“而是”Canton Tower“,这是因为不熟悉中国的外国人对”GuangZhou“这个词很陌生,而”Canton“(英文中它既指”广东“也指”广州“)则要熟悉得多。
不过
广州本地人还是喜欢叫它”小蛮腰“。


上广州塔当然要买票。

它的票大概有6种,分别是不同的”套餐“(就是能去塔中不同的地方),最便宜的成人票198,最贵的好像是400多。那里的售票人员一般都会向游客推荐298的那种票,包含”118星云观光大厅+450摄影平台+广州塔摩天轮“三个景点,据说是6种票中性价比最高的。

我建议大家最好要相信售票人员的话。比如我就没信,选了238的”118星云观光大厅+450摄影平台“(因为我想等妻女同来时再一起坐摩天轮),结果上去就后悔了。

跟我们住的酒店一样,广州塔的游客电梯也不能一口气到顶。它中心的主电梯10分钟一趟,最高能升到118星云观光大厅,就是上图这个地方。那电梯的门是透明的,在上升过程中有一段电梯井也是透明的,可以像普通的观光电梯一样看到外面。电梯上升得很快,所以稍有失重的感觉,孕妇和心脏病患者需谨慎。

这里的”118“代表这个大厅在广州塔的118层。应该说这里是挺浪漫的,很多新人选择在这里拍婚纱照,我上去的时候一共碰到4对。大厅的东、北、西三个方向各放置了一张珠江新城全景图,显示从这个方向用鱼眼镜头航拍珠江新城的广角效果。此外这里还有个全透明探出式摄影小平台,需要额外付费才能站上去,由于一直有人在那儿拍婚纱照,就帮我省下了这笔钱。

这个大厅对我来说是比较坑的,玻璃脏了不说,外面还是一圈的钢柱,啥全景也拍不到。所以我很快就搭另一部电梯继续向上了。

广州塔(小蛮腰)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450摄影平台比那个什么大厅更坑。

它之所以叫”450摄影平台“,是因为处在450米的高处,不过”摄影平台“这四个字就比较名不副实了——它周围一圈都被
广州塔摩天轮环绕着,到处是遮挡,能摄什么影呢?只能”摄“天上了。

于是我就摄了天上——这是
广州塔的天线,最下面这一节是一个净高60米的垂直起降机,坐上它,可以体验凭虚临空升到500米空中再”嗖“地垂直速降下来的刺激感。我上到平台上的时候正好有个哥们豪情万丈地坐上去,不过下来的时候他脸色很绿。

广州塔(小蛮腰)

由于不坐摩天轮什么都拍不到,我只好补票。可是在上面补票居然要100块,而在下面直接买”三者套餐“只要298,相当于摩天轮只要70块。算是对我决策不明智的惩罚吧。

广州塔(小蛮腰)

广州塔(小蛮腰)

摒弃多花30块的郁闷情绪之后,应该说广州塔摩天轮还是值回票价的。

广州塔摩天轮号称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轮,与一般竖立着的”大圆圈“摩天轮不同,这个摩天轮是在一个”斜躺着“的椭圆形轨道上运转。它一共有16个观光球(观光舱),每个球可以坐4到6个人,转一圈大概20分钟。由于我去的时候不是节假日,所以人不多,像我这种单身客人也可以独享一个球。

珠江新城

珠江新城

在球里拍广州,感觉不是一般的爽。这球的观光窗基本算是360°全景落地式的,而且基本不脏,反光也很小,相当适合拍照。观光球里还播放着轻音乐,听着音乐,坐在大都市的高空,很有种徜徉云间的感觉。

美中不足的是天色已经不大晴朗,而且有些起雾霾了。上观光球的位置正对
珠江新城,所以还是先来一组鸟瞰珠江新城中轴线的图吧。

高达530米的
广州东塔看上去好矮。果然在天地之间,人类的创造还是很渺小。

广州

广州

广州

摩天轮自东向西转,于是先看到广州的东边。珠江东去,浩浩汤汤,无论两岸兴废如何,这滔滔逝水总不停歇。无怪孔子见大江而感慨,逝者如斯夫!

其实天河CBD已经是
广州城区比较偏东的地方了,广州老城都在它西边,所以向东看似乎高楼已经不多。然而望着大江东去,看着城市在西斜的阳光中闪亮,我仿佛能看见它的生长,仿佛能听到它的呼吸。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
上海深圳广州,都已成为奇迹。但它们仍是孩子,仍在不停地长大,古老的江水为它们见证。

广州

广州

摩天轮缓缓转动,我的视线随之由东而南。不要以为南边那片湿地就是广州城区的尽头,那只是大围公园而已,它的南面还有好大一片城市。

广州

广州

广州

西边阴天比较厉害,而且雾霾也比较严重,所以拍不很清楚了。

然而雾中江城,却也别有韵味,尤其把图放在大屏幕彩电上看的时候,感觉还是很美的。

广州

广州

把镜头拉近一点,看见雾中的广州老城,尘世中的一切喧嚣迷离,似乎都看得那样清晰,好像能看清这大千红尘中的每个生命,看清他们的前世今生。

广州塔(小蛮腰)

从摩天轮上下来,一般人就会直接下楼闪人了,但我还惦记着这个地方——位于广州塔二楼高度上的观景平台。这个地方是要收费的,但随便买那6种票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上来。图中这个地铁站出口一样的东西是观景平台的出口,我去的那天,整个平台上只有这一个出口能够通行,剩下的都关了。

珠江新城

平台上没有人。静得能听见珠江东流的声音。

我一个人站在空旷的广场上,偌大天地间仿佛只剩下我。远方的繁华似乎触手可及,却又好像在一个遥远的不可碰触的地方。

珠江新城

走到观景平台的边上,看江边的珠江新城。与黄浦江畔的陆家嘴相比,它有另一番风味。

珠江新城

其时已近黄昏,城市被镀上金黄,仿佛涌动着巨大的财富。

珠江新城

向西望珠江新城。我承认,这幅图是上次拍的,这次没遇到这么好的天气。

珠江新城

这是向东望珠江新城。这张是这次拍的,天色明显比上次的暗淡。

珠江新城

向西望,太阳快要落山了。暮色苍茫中,平台的栏杆显得好孤独,让我想起辛弃疾为数不多的婉约词中的句子: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珠江新城

站在观景平台上眺望不远处的猎德大桥。恰好有一辆有轨电车经过——好吧,我承认其实我等了十分钟,才等到一辆有轨电车“恰好”经过。

珠江新城

珠江新城

珠江新城

珠江新城

珠江新城

下了广州塔,顺便参观一下有轨电车。

这有轨电车2014年底才开通,全长7.7公里,从
广州塔一直通到万胜围,联通了广州塔、会展公园、黄埔古港等景点。走这条线路的人基本就是旅游,修地铁显然浪费,所以他们就修了这个地上的有轨电车,既解决运输问题,又可以观光,还能让城市显得很现代化。

这电车全程两块钱,乘坐它观光挺方便,就是目测速度比
广州塔摩天轮快不了多少。在广州塔到会展中心这段,它一直在绿化带上运行,显得非常时尚环保。

天河路

这一天的行程基本结束了。回到酒店时正好是日落时分,华灯初上的广州美丽动人。

珠江新城

珠江新城

珠江新城

晚饭后闲着没事,由于距离珠江新城不远,又去拍了夜景。不过拍夜景的水平实在是……比拍白天的景还够呛。

最下面这张图上,左侧远处的高楼上用霓虹灯打出的是天气预报,他们还预告PM2.5呢。其实真的漫步广场上,是不大看得明白这是啥的(因为它实际上很大,灯与灯之间有距离),我就盯着它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这是天气预报。

广州塔(小蛮腰)

广州塔上的彩灯。这个好多人都拍过,我就不跟人家比了。那24字核心价值观是轮番转动的,我不知道他们怎么做到这一点,因为白天看广州塔,那个位置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灯具装置。

第一天的行程至此全部结束,回酒店睡觉去,养足精神,等待第二天的到来。

Day02·石室圣心教堂:你听见天上福音了吗

石室圣心大教堂

第二天的第一站选在石室圣心教堂。天色仍不太好,但对一座哥特式教堂来说,这样的天色恰好凸显它的神圣感。直插云霄的尖塔庄严肃穆,向上帝表达人类对天堂的崇敬与渴望。

石室圣心大教堂

这座教堂是东南亚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堂,也是世界上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天主教堂之一。我是不信教的,但蛮佩服教徒们的精神,而且一向喜欢哥特式建筑,所以这里对我来说是必去的。

教堂处在
广州老城区,周围的道路很狭窄,楼房也颇为破败。乘坐地铁6号线到一德路站下车,再沿一德路向东走大概600米,就能看到路北出现一个挺小的广场,广场尽头就是石室圣心教堂

这里顺便吐槽一下6号线。这是目前
广州最新通车的一条地铁线,采用了最新的车厢,每3节车厢才有1节有座位。这当然可以让地铁在相同长度内拉更多的乘客,但老人孩子孕妇怎么办呢?

石室圣心大教堂

我到教堂时大概是上午九点一刻左右,来这里的游人已经不少。教堂周围是挺破的,没什么风景可看,这个小广场看上去也像是勉强开辟出来的,好让人们能在只有两车道、周围建筑物遮挡全部视线的一德路上看到它。

石室圣心大教堂

把镜头稍微拉近一点。从这个角度看,它让我想起了著名的沙特尔大教堂。

石室圣心大教堂

石室圣心大教堂

走进教堂的院子(免费随便进的),可以近距离地仰望它。精致而严谨的外立面让它极具美感——它可是AAAAA级风景区哦。

石室圣心大教堂

1863年是教堂奠基的年份。在奠基时,筹建教堂的传教士专门从耶路撒冷运来一公斤土,以示天主教兴起于耶路撒冷之意。于是在一侧的石柱上刻着“JERUSALEN 1863'的字样。

另一侧的
石柱上刻的是”ROME 1863“,表示天主教由罗马帝国发扬光大。

石室圣心大教堂

石室圣心大教堂

石室圣心大教堂

来一组建筑细部。

在文革时代,这座教堂被视为西方侵华屈辱史的象征,遭到了打砸、焚烧等破坏,后来又被当作垃圾场,如果不是因为建造得太结实以至于很难拆除,可能今天我们已经见不到它了。不过那场浩劫还是给它留下了伤疤,至今我们仍能看到墙壁上的烧痕。1979年重新恢复宗教信仰自由的时候,它才再次恢复教堂的功能和面目。

那段历史确实是我们的屈辱,然而建筑本身无罪。它确实由殖民者兴建,但经费是
法国传教士在本国自行募集,并未花中国人的血汗钱。

当年腐朽无能的满清政府只会强迫国民给自己当奴才,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国民。如果我们不去责怪清政府,却把受欺压的怨气发泄在无辜的建筑上,我们与当年的愚民何异?

好在今天的我们已经知道:建筑的美,属于全人类。

石室圣心大教堂

石室圣心大教堂

教堂内部也随便进,但必须保持肃穆。里面坐了不少人,有参观的,但大部分是来这里听讲或忏悔的。

哥特式教堂最美之处,就在于它的内部。
当阳光透过彩色的玻璃窗照彻高耸的穹顶,那柔和而绚烂的光线会把一切映衬得神秘而庄严。当你置身其中,你会不由自主地相信天堂是存在的,它在等待着我们听懂上帝的福音。

石室圣心大教堂

走出教堂,看见一位少女正在安静地读(或者是拍?)教堂的简介。

石室圣心大教堂

石室圣心大教堂

离开前再仰望一下教堂。

由于还要去
沙面,留给教堂的时间不能太多。它周边还有几座建筑,随手拍了几张,但效果不太好,就不放上来献丑了。坐地铁去也。

Day02·沙面:南国榕树下,异域光影中

沙面

沙面在高楼林立、岭南文化盛行的广州是个特殊的存在。

它只是个0.3平方公里的小沙洲,但从宋代开始,就一直是
广州商南洋的港口,见证了古老中国探索未知海洋的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这里成为英、法的租界。

从那时起,
沙面上开始出现西洋建筑。重视生活品质的西方传教士、外交官、商人、金融人士等在此聚居,他们把这个地方改造得干净整洁、绿树成荫,俨然成为广州的世外桃源。直至今日,这里仍是广州城区中空气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漫游其中,令人十分惬意。

沙面现在有150多座西方古典建筑,包含了哥特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新古典主义、折中主义等多种风格,或典雅富丽,或浪漫华美,充满异国风情。对喜欢西方建筑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不容错过的,对喜欢休闲、散步的人来说,这里也是绝佳选择。

沙面

回到一德路地铁站,继续搭乘6号线,到黄沙站下车,出站后先看到这个社区。它的名字叫”逸翠湾“,在地铁站的正上方。

我莫名地喜欢这个社区,大概是因为它也体现了现代都市立体生活的时尚感吧。它的地下是1号线与6号线的换乘站,还有很大的商场、超市和停车场,地面有公交车站,底商上面还有空中花园。购物、休闲、健身、居住、出行,在这里完全是一站式的。

当然,客观地讲它还是比较普通的,
大城市里这种地方并不新鲜,所以我估计我对它的喜爱也有相当的爱屋及乌的成分。

沙面

逸翠湾的南边就是沙面了,两者之间隔着一条叫”六二三路“的马路,以及一条很窄的河道。过街天桥从下方横穿高架路,画面右侧那一片葱郁的树林就在沙面北街上。

沙面

沙面

站在过街天桥上向东看。沙面所在的荔湾区是广州老城区中的老城区,与天河比起来,它无疑要拥挤和破败得多,然而这里是有老广州的味道的。

在那些阴暗、狭窄的房子里居住想必不大舒服。但从看风景的角度讲,这里是岭南文明的过去,它让我看到一个平凡的、世俗的、凄清的
广州

沙面

站在过街天桥上向西看。广州的高架路正下方比较干净,不像很多城市的类似地方那样脏乱差。不过这边的城市确实没什么可看的。

沙面

下了过街天桥,沙面就近在眼前了。

沙面是座四面环水的小沙洲,北边的河道最窄,西边的则要宽得多,这就是西边的河道。

沙面

过一座小桥后,正式踏上沙面的土地。我是从它的西北角进入的,先沿西侧向南走,然后到珠江边折向东,走到东头北返,基本算是环岛一周。

沙面北街的建筑比较一般,不过像西北角上这栋建筑在这里还算比较特别,因为它是为数不多的蓝色外立面的建筑,有些地中海风情。

沙面

先向东扫一眼沙面北街。其实也看不到多少东西,这里的树太密了,遮挡了大部分视线。

沙面

我在人生中一直期待这样一条路:树影婆娑下,花朵迎着阳光盛放,于是那路彷佛通向静谧的田园,路的尽头有江城的故事。

沙面

印象中岭南的调调。

沙面

这栋小楼是沙面为数不多的用红砖砌成的房子,目前还空着,所以很少雕饰,却因此显出一种沧桑的美感。我脑海中忽然闪过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广州,那时的这里也许会有个穿着考究的淑女,在午后阳光下斜倚栏杆。

沙面

砖红房子对面是这座黄色的房子。它们之间的道路是沙面岛中间的东西向大路,叫“沙面大街”,不过由于时间关系,我还是直接向南走了,在沙面南街再折向东行。

我在这座黄房子的小店里了买了瓶冰红茶,花了6块钱。幸亏我没买大虾。

沙面

沿着沙面南街走,迎面第一个好看的建筑是路北的沙面堂,这是一座仿哥特式的建筑。

沙面

沙面

这天正好有人在教堂里结婚,我站在门口听了一会儿牧师主持仪式。这里的仪式还是蛮庄严的,但相当朴素,门口连个彩虹门都没有。

其实结婚就是两个人的事,无非是我们主观上把它捆绑了太多世俗理念,如果父母控制欲比较强,两个家庭就难免被牵扯进来,龃龉不断。我在门口张望了一下,这对新人请的观礼宾客不多,大部分是年轻人,应该是朋友、同事一类,看不见多少亲戚的身影,所以我判断两人都不是
广州本地人。不过当然,这只是我主观臆断。

沙面

沙面堂的背面。这个地方就在我刚才买水的黄色房子旁边。

沙面

沙面堂向东,过了海关学会大楼,是这家“老店典藏馆”,爱奥尼式的立柱搭配巴洛克风格房檐,很有文艺复兴时期的混搭风。

沙面

沙面

再向东行,路南出现一个简约现代风格的喷泉,这就是著名的白天鹅宾馆的入口了。

沙面

仰望白天鹅宾馆

以现代人的视角看,
白天鹅宾馆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然而它的身世非常显赫:它由廖承志(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之子)提议发起,霍英东投资兴建,是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酒店,也是大陆第一个“世界一流酒店组织”的成员,被誉为象征改革开放成功的典范。

广州自古以来就是大陆人开眼看世界的先驱。在深圳尚未崛起的时代里,广州见证了新中国重新打开国门拥抱世界的初期历史。美国总统尼克松、老布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等先后住在这里,广州人通过他们看到了世界,而他们通过白天鹅酒店看到重新走上文明法治、自由平等道路的新中国

沙面

沙面

白天鹅宾馆对面是这座平面为四方形的建筑。它的立面是典型的中期巴洛克风格,又带有文艺复兴式的影子,相当美观。

沙面

沙面

这座橙红色的建筑是鹅潭宾馆。它是文艺复兴式的,从侧面看非常严谨而典雅。它后面的黄色建筑是沙面宾馆

沙面

沙面

沙面宾馆正面。黄色的墙壁配上空中花园式的观景台,再加上半圆形露台和高大的棕榈,让它有种新加坡的风情。尽管,它在建筑样式上是非常普通的。

沙面

这座建筑紧邻沙面宾馆。我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只是觉得蛮有拉美热带小城的风情。我没有立即沿着沙面南街向东,于是只匆匆瞥它几眼,就折向东南走进了沙面公园——在那里可以看到珠江。

沙面

沙面公园的西入口。其时已近中秋,而南国兀自繁花似锦。

沙面

沙面公园不大,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绿植遍地,有浓郁的南国风情。这里是进西门后向北望,小径两旁鸟语花香,让我想起了“空庭日暮鸟争笑,幽径草深人未来”的句子。

沙面

进西门后向南,路过这家别致的餐厅,这是我最喜欢的浪漫小资情调。

沙面

餐厅后面这个小门庭很有热带风情,它居然是个洗手间。我能说我家大门还没它好看吗?

沙面

沙面公园里倒没有多少好看的景物,不过生活气息很浓,许多市民在此锻炼。柱廊后面微微露出的栏杆是一条高架行车道,广州尺土寸金,沙面这种地方也免不了修上几条高架路啊。

白鹅潭

漫步在沙面公园的江边,隔江远眺对岸,那里是曾经显赫一时的白鹅潭。

白鹅潭曾以酒吧街的身份名噪全国,后来因为地处偏僻(此地处于老芳村区,虽然后来与荔湾区合并,但在老
广州的印象里还是破烂郊区)、同质化竞争和政策变更等原因渐渐衰落。到2009年,广州市在这片地区规划了白鹅潭CBD,效果图那叫一个高大上,后来规划又几经变化,直到今天仍然停留在规划的阶段。

目前这里仍然是要建CBD的,定位是“广佛都市圈核心商务休闲区”,概念仍然高大上,可惜的是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谢幕,白鹅潭CBD的崛起不知要等到何时。

南华西

这个片区在白鹅潭东侧,广州人叫它“南华西”,许多珠江沿岸的二三线城市都是这个风格的——江边一堆略显杂乱的高楼沿狭长地带展开。

江南岸(珠江分岔太多,这里单指荔湾、天河与海珠之间的这条)在广州向来是比较尴尬的存在,按说环境也不差,但传统上总是被视为郊区,发展就是不如北岸。

南华西

南华西

再来几张略显空旷和苍凉感的。

沙面

沙面公园确实不大,走不了多久就到了东头,于是再回到沙面南街上来。

沙面

沙面

沙面

这条小街是南北向的沙面三街。街口那座铜雕像很有韵味,“洋人”和“唐人”坐在一起,穿着、神态和动作都很传神,很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以它为背景拍照的人太多了,我等了足足二十分钟,才等到一个没人的时刻,其实中间那张图的左边框外,正有人要走进画面来。

沙面

沙面三街上的一家小婚纱摄影店。这里有好多精巧别致的婚纱摄影店。

沙面

我没沿沙面三街向北,而是折回来继续沿南街向东。幽密的南国街巷,撑着油纸伞——哦不对是遮阳伞的姑娘——榕树下似乎有浪漫情绪在发酵。

不不不,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纯抒情而已,苍天在上,阿弥陀佛。

沙面

这个建筑在沙面南街与沙面二街的路口,好像是什么法国传教社,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东。反正这个小门让我觉得挺好看,就拍了几张。

沙面

沙面

就在刚才那座传教社东边,是这座居民楼——一座地地道道的纯普通居民楼!说实在的,我还以为沙面全是风景区呢,来了这里才发现这儿有好多居民楼,怪不得沙面还有个居委会。

住在这里的人未必觉得有多舒服,可我羡慕他们。他们大约都是老
广州了,家境恐怕也不太富裕,但他们生活的环境很悠闲。

下面这张图自认为拍出了日式城市传统民居的赶脚。

沙面

沙面

沙面

沙面

沙面

沙面

来几栋黄色的小房子。它们在阳光下很鲜亮。

沙面

沙面

沙面

这座建筑是汇丰银行宿舍。我对这座建筑整体无感,但非常喜欢它的门。

沙面

这栋房子的样式我说不上来,叫啥我也不知道,但总之觉得它很好看,很可爱的那种好看。

沙面

沙面

这座建筑是广州外事博物馆,在民国时期,它是法国广州总领事馆。

这座博物馆每周二、四、六上午免费开放,参观者可以看到里面存放的全球122个
广东友好州送给广东的外事礼物。不过这次我没赶上开放时间,只好在外面欣赏一下它的外观了。

这是一座巴
洛克+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华丽典雅、清贵庄穆,算是沙面比较精品的建筑。

沙面

沙面

这两栋建筑,一个好像是饭店,另一个大概是民居。这个民居还有几分老上海的味道呢。

沙面

沙面

沙面南街的尽头,是个优美的拐角,这栋白色建筑的侧面似乎比正面更好看。

沙面

沙面

这个拐角是沙面最打动我的地方。

榕树下,江堤旁,日影流离,水波荡漾,那是故土与远行之间的徘徊。我总觉得这画面里该有一段铭心刻骨的爱情的。

沙面

沙面

沙面

沙面

江面上,层层叠叠的桥交织在一起,突然有种身处威尼斯的感觉。机动车、自行车、行人和船舶在此各行其道,或远行,或回家。

沙面

沙面

沿着大街向北走,首先遇到这家猫屎咖啡店。这位拉小提琴的女子不知为多少店面装点过风景,如今她为猫屎咖啡奏响静默的音乐。

沙面

再向北,走到沙面大街的交叉口,就是著名的“海馆”,当地人习惯叫它“红楼”。

沙面

沙面

沙面

沙面

这座建筑色彩亮丽鲜明,尤其围栏和券廊设计典雅、做工精细,拍近景极为浪漫,于是好多人在这里拍婚纱照。最下面这张图上的这对新人的服装款式既新颖又端庄,足以羡煞我这个二线城市的屌丝。

此刻摄影师正在图右下角的位置,相信从他那个角度仰拍,画面该是极美的。

沙面

沙面大街其实是两条平行的路,西半段两条路之间是停车场,东半段两条路之间是错落有致的喷泉、花坛和园林。不过这喷泉看上去有年头没喷过了。

沙面

沙面

沙面

沙面大街两旁各式各色建筑。天津五大道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沙面似也不遑多让。

沙面

沙面

沙面

这是沙面另一座很有名的建筑,露德圣母教堂,它是一座仿哥特式建筑。教堂的圆形玻璃窗让我想起了船上的舷窗。

这座教堂的设计比
沙面堂还要考究,可惜它周围的树太浓密了,遮挡太多,总也找不到个很好的拍全景的角度。

沙面

沙面

沙面

这座建筑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它院门紧锁,我没法看清介绍文字。但它给我一种老宅幽深的感觉。

沙面

安静的沙面二街。极目向南,能看见珠江的江岸。

沙面

沙面

这是沙面少有的使用多立克柱式的建筑。折中主义的风格在雕塑和古老榕树的映衬下显得鲜亮而活泼。

这组雕塑是一群小孩跟在这位拉小提琴的妹纸后面做老鹰捉小鸡状,在
沙面算是很有名了,经常出现在各种沙面的介绍里。我等了二十分钟,愣是没等到一秒钟这里没人的时候,实在没耐心等了,模糊掉他们的脸吧。

沙面

这是我在沙面见到的唯一一座浅绿色外立面的建筑。现在这里是一家星巴克。

沙面

这座建筑蛮独特的,但我不知道它是什么。

沙面

沙面

这两座洋楼很有味道。就是遮挡太多了。

沙面

沙面

沙面最让人痛苦的大概就是树太多、太密了,像这座洛士利洋行,基本上完全被树遮挡了,只能影影绰绰地看到冰山一角。但我想我不能否认这座带有印度风情的建筑是很美的。

沙面

沿着沙面五街向北,回到来时的地方。刚才刚说到印度风情,现在马上碰到这个——印度人住宅。

这次行程还是比较紧的,在
沙面这一上午几乎一口气也没喘,才算大体上走完了整个岛。不过这也算是走马观花了,很多地方没来得及停下来细细体味——可沙面恰恰是个闹中取静的地方,需要慢下来、细细体味。这也算是给自己留点念想吧,反正我到广州的机会比较多,下次再来。

沙面

向上下九进发的途中,路过逸翠湾西侧,偌大的港湾式公交车站更让它显得像是个大型社区。

Day02·上下九:时光的脚步一去不回来

上下九商业步行街

上下九距离沙面其实不远,沿逸翠湾西边这条街向北走300来米,会看到一个丁字路口,那条东西向的街叫恩宁路,沿着它向东走不到600米,就是上下九步行街了,全程不到1公里。不过一般来说,要去上下九的话都是在地铁1号线长寿路站下车,沿文昌南路向南。

这周边的城区都很老了,道路很狭窄,没什么风景,再加上这天天色本就不算晴朗,所以就没拍什么照片。

上下九商业步行街

这是上下九步行街文昌南路的交叉口。

当年,
广州上下九可是赫赫有名,与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南京新街口、天津劝业场并称中国五大步行街,繁华甲于岭南,盛名播于四海。然而随着习惯于步行街消费的消费群体渐渐老去,强调个性化、体验式服务的商业综合体和电商等业态逐渐成为主流,步行街反成了低档次、杂乱无章的象征,上述几个步行街先后走向衰落。

南京路、王府井,尚能因为其奢侈品集散地的身份和传统商业文化的名气支撑一阵,其余各地的步行街都难免落伍于时代,上下九也不能独善其身。今日我眼中的上下九,除了两广早茶文化之外,已没什么能特别吸引我的地方——当然,它街上小店极多,天南海北各色餐饮基本都能吃到,特别是地道的粤味小吃还是很不错的。

上下九的建筑也有个可观之处:它是现存最大、最完整的骑楼步行街。

所谓“骑楼”,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这个拗口的玩意实际上的意思是,这种楼的二楼及以上部分是直接建在人行道上面的,但是一楼空出了人行道(不然人往哪儿走),用柱子支撑起来。他们干吗要设计这种蛋疼的建筑呢?那是因为岭南人多地少,人行道上面的空间不用太浪费了,住上人多好;再说岭南雨季长,时不时就会下个雨,骑楼把人行道盖住,不就省下行人撑伞了吗,一举两得。

我在上下九待的时间不长,因为下午要离开了,已经退了房,拖着行李不方便,而且一会儿还要赶到
白云机场。在上下九,主要就是吃吃喝喝,走走停停,没怎么使劲逛,所以照片不多。

附录·广州城市交通:国人能想到的最便利出行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的高级存在形式,其运作远比乡村复杂,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和周密的管理才能维持正常运转。人类发明城市这种东西也算有年头了,但时至今日,人口暴增、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城市,广州也不例外。

广州中国大陆第三大城市,城市经济规模仅次于京沪,所以什么房价、贫富差距之类的事,它也没落在后面。不过据我观察,在广州出行,却远比京沪方便。

在前文中我已经提到过
白云机场广州地铁了,在此不多说,只说一下个人感受:广州地铁要比上海地铁安静,秩序也好得多。当然,这两个城市我待的时间都不长,乘地铁的次数也不多,妄下结论容易以偏概全,所以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小看法。

广州火车站

还是说说广州火车站吧。

广州站是老火车站了,虽然经过多次装修改造,但与广州东站比起来还是low了很多,更不用说跟高大上的南站相比。广州站前面的大广场倒是蛮气派,但考虑到广州每年至少有九个月阳光暴烈,而且据说这个站周围常年有十万人,所以漫步其中恐怕并不怎么惬意。

我漫步过两次,真不怎么惬意。

然而
广州站的立体交通比我去过的大多数“老火车站”要强得多了。比如北京西站吧,长期没有地铁(好像前年开始有了),得走到1号线军博站才有地铁。地面上的路也够窄,天天堵得跟停车场一样。济南站竟然连个站前广场都没有(据说他们打算在站北边建一个),马路只有三车道,没有任何地下步道和过街天桥,所有人和车挤在一起,周围还是棚户一片。

广州站地下是2号线与5号线的换乘站,人流量超大,一不小心就会被人流挤到,但秩序良好。出了站之后,人家的公交车站、出租车落客区都设置得很合理,高架路上下也很方便,行人过马路也不用走地面,交通完全是立体的。

广州火车站

这是由火车站前往广州市汽车站(流花车站)和广东省汽车站的高架步道。省站和市站在火车站旁边,隔街相望,行人不用踏足地面就可以在这几个地点之间往返——这无疑是借鉴了香港的做法,他们的立体交通号称“你一天的出行可能都不会踏足真正的地面”。

广州火车站

广州的立体交通大概是目前大陆人能想出的最好的解决老城区交通拥堵的办法了。因为堵车少,人家的雾霾也少(当然这跟空气扩散条件也有关),如果不是阴天,一般都能看到蓝天白云。

当然我承认这几张照片不是这次拍的,这次我没去火车站。

滘口地铁站

滘口地铁站

这是广州西汽车站(滘口汽车站),它的上层是地铁5号线的滘口站(由于滘口地势较低,地下敷设又比较贵,所以5号线在这一段是钻到地面上来的),中间是候车厅和各种商店,下层是长途汽车售票和出发的地方。

滘口地铁站

滘口地铁站

滘口地铁站

顺便说一句,地铁和轻轨的区别并不在于地下和地上,而是单小时单程运力不同,比如这里的5号线,有地上也有地下,你说这是地铁还是轻轨呢?

不过我想说的是,我很喜欢这种“轻轨”感觉的地铁。

立体交通是人类发明微型飞行器之前能想到的最好的法子了。滘口的城市建设没什么了不起,但地铁、高架路、公交车、行人都能各行其道、互不干涉,也算了不起——毕竟这个地方的人不比火车站少多少,我拍照都找不到个没人遮挡的角度。

不算后记的后记:生机盎然的怪物广州


广州

我一直在想游记的最后一张图,应该以什么样子结束。

真的到了结束的时候,我选了这幅画,它挂在天河路万菱汇的一楼,是一位
广州本土画家的手绘。当时相机已经没电,只好用手机拍。

广州本地人的话说,“最近几年流行手绘广州”,我在各个景点的路边确实也见到不少。然而这一幅手绘,是“广州”么?

不,当然不是,寻遍古往今来的
广州全城,也没有这样的地方。然而它是梦里的广州,是心里的广州,是“广州”应该的样子。

如果说老
北京堂皇富丽,老上海浪漫典雅,那老广州就是五光十色。它就像图中画的那样,各种各样的房子杂乱地拥挤在一起,仿佛堆成了一个庞大而光怪陆离的怪物,可这怪物是包容的,是精致的,是生机盎然的。

人们常说,
广州毫无特色,我说,“毫无特色”就是广州最大的特色。它从不排斥什么,也从不压抑什么,它的欲望是火热的。无论世事如何沧桑变幻,广州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姿态,随时准备着拥抱世界,拥抱未来。

于是我也愿意拥抱它。

再见,广州,我们会再见的。那时你该又长大了些吧?


本篇游记共含22589个文字,355张图片。

作者 :  0o烟雨倾城o0



▼回复编号,查看人气文章!


001 广州最值得去的68个景点

002 广州周边的10大古村古镇。

003 你绝对想不到,这个欧洲小镇竟然就在广州附近。

004 如果再有人问你广州有什么逛街的地方? 请发给他。

005 北京路一栋老骑楼,竟然藏着个现实版秘密花园。

006 离广州甘近,竟然有个甘靓嘅大海

007 广州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008 情愿挨饿都要去排队的10家人气餐厅!你去过那几家?

009 在广州,必须吃过这91道美食,才能称得上吃货。

010 一首属于广东人的神曲,唱遍广东省各市的方言。

011 广州江边两岸已被'大火'烧通顶。

012 一位华侨在夜游广州后,竞被...

013 震惊!揭露广州夜幕下的“真相”。

014 港澳自由行又出新规。不看你有可能会白走一趟!



关注玩转广州会有什么好处?

小编带你发现90%广州人都不知道好玩、抵食又着数的地方!最IN生活、趣事、优惠折扣资讯每日第一时间知道!四处带你吃遍最着数、最特色美食!让你知道周未有这么多免费又好玩的地方!


如何联系我们?

玩转广州是全国最大微信自媒体联盟成员

有任何建议、投稿、合作欢迎联系

搜索公众号:玩转广州 或 wzgz360

商务合作微信号:gzshanlu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