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中一眨眼就会犯的错,国际幼儿园园长用真实案例来教会我们

 ACherry22 2016-02-19


iKids写在前面的话:

        上海安乔国际幼儿园的园长苏淳莹女士给他们幼儿园的家长做了一个讲座,专门讲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家长应该注意避免的误区。讲座当天,安乔的礼堂爆满了。而我第一次看到这段演讲,是在一个视频里。足足两个小时,我听完后决定一定要整理出来。原因很简单:我有太多地方躺枪了。。。一起学吧,文章很长,但一定受益。



开心玩耍就好了?当然不是!11岁潜能就到顶了!

        人的潜能可塑性有一个金字塔图形的时间表:0-3岁是底端,3-6岁或7岁,人的潜能就到了中部,7-11岁就是顶端。0-3岁要给孩子很多刺激、3-6岁,潜能进入发展中部。11岁之前到顶峰。所以11岁之前,一定要多让孩子去经历很多探索,生理的、心理的、语言的探险都要去经历。

       以前说教育就是坐下来上课听讲做功课,这方法不好,现在矫枉过正,大部分家长有个盲点误区,觉得小朋友小时候只要开心玩耍就好了,学习的事情留着长大再说。

        这个误区之所以存在,因为家长都有同理心,觉得自己小时候读书太辛苦。但你的“苦”是因为你的潜能没被开发,以及收到的学习方法不正确所致,但这绝不代表着你的孩子只要开心玩就够了。相反,如果早点开发潜能、早点开始用正确的方法学习,等到上小学的时候,学习就没有那么困难,孩子对学习也绝不会抵触。


案例:为什么城里孩子不会爬树?

        现在让城市的小孩去爬树,就很难啊,因为我们没有机会让他去学习。所以城市孩子的爬树潜能错过这个时间段,他就不会爬树了。但对于乡下的小孩,也许爬树很厉害,因为他有这个机会去锻炼,但是学习接触少,就会觉得读书很困难。所以并不是读书或者爬树这件事比较困难,关键都是我们有没有机会让他们去探索去学习去发挥。




孩子不喜欢学习,那是你潜能引导方法用错了!

        潜能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对于小孩来说,今天去玩泥巴,明天去学音乐,后天去学英文,这三件事应该是一样有趣的事情。如果一件事情带有目的性,带有任务,那就会有压力,小朋友当然不要做。

        对小朋友空白的心灵来说,不要设目标,不要给压力,要创造一种“自然而然”的方法让他们去学。教育3-6岁的孩子,要有广度,要有坚持和可持续性,不要追求深度。

案例:有空学仨小时没空就不学,好吗?

        今天强迫性地学习三个小时,然后没空了,等两个礼拜之后再学三个小时,绝对不要这样。学任何东西,每天的时间不需要多,10-15分钟就足够了。但持续。


        每个人什么潜能都是有的。作为家长和老师,在孩子7岁之前,我们要做两件事:

  1. 提供各式各样的机会让他们去探索

  2. 我们在旁边观察,哪个是强项,让他保持兴趣继续发展。遇到弱项,如果保持接触的机会,也不会很差,不需要样样都强。每项能力在均值之上就可以了。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观念读书不是痛苦的事。读书就和任何一个其他事情一样,需要在7岁之前给孩子接触。前提是不要有压力,不要有考试。提供一个快乐的环境、学习的氛围,让孩子去接触,不要太在意结果。



如果和孩子关系差,往往是因为大人不够有耐心

        如果有亲子关系不和谐,原因大部分是出在大人身上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态不够平衡,造成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所以家长一定要换位思考。

案例 :你会给孩子玩沙设一个目标吗?       

        今天我们教孩子学英语时,你可能会说:一天把这五个字母念熟。但如果让他们荡秋千玩沙子,你会设定目标吗?不会。所以,学习不要考验结果,不要给孩子压力。在3-6岁这三年下来,用足够的耐心,孩子是可以成长得很好的。耐心、耐心、耐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都不够。我们要养孩子18年呢!急什么?


        如果对孩子提出过多的要求,换过来想想,情况就好比我们自己新学一样东西,刚开始有兴趣呢,别人马上来考我,我心里也会不舒服。如果孩子因此对我们有排斥感,就要检讨了。

        培养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思考下:我们要什么,我们养小孩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是希望有很好的亲子关系,希望孩子长大之后都是我们的朋友,有亲情的传递和依赖,彼此是依靠,当然也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世界有用的人,孩子能够有能力让他们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

        不要以爱为名去强迫。

        不要拿孩子变成我们去满足自己去攀比虚荣心的工具。

        切记。

        太早要求孩子做很多的事情,就算他学会了,但代价就是亲子关系的疏离。所以通常的情况下,我们不鼓励太早送小孩去寄宿学校。除非到了高中左右再考虑。大学出去是比较妥当的。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寄宿的目的是这样孩子的生活比较能自理,这其实也是对的,但这些训练的代价就是小孩和家长的距离感加大。在家里家传身教也很重要,如果我们自己是乱七八糟的人,都是阿姨在打理,那孩子怎么还会做得好呢。如果我们对孩子有任何的要求,首先以身作则。



我曾经24小时在家给孩子放音乐和内容音频

        0-12个月,发展生理居多。爬行对人的智力发育是非常有帮助的。爬行的时候,考验一个人大脑指挥肢体功能,所以多爬是很有益处的。

        0-12个月的时候,还有一种发展就是语言,孩子是通过吸收来学习的。因此这一年父母最重要的工作是养育。在孩子醒着的时候,放各种声音。小时候学的东西是不会忘记,7岁之后学的语言都是靠记忆学得。

案例:24小时放音频和音乐,孩子时时在学!

        我从来不怕吵小孩子睡觉,我女儿小的时候,以前是24小时给孩子放音乐或者内容的。我们所有的五官功能是可以同时启动,不受影响的。吃饭的时候可以放音乐,愉悦的心情。如果家长讲话用丰富的词汇,孩子就能吸收更多。可以用各式各样的方法去和孩子讲话。比如我说:你今天冷不冷啊,你这样穿冷不冷。或者:今天好寒冷了,换词组不停说。



我们要培养好孩子,但绝不是乖孩子

        2岁之后,孩子会有需求,心理开始发展,有自我的意识。以前爸爸妈妈怎么说怎么算,现在开始有意见,表达个体的想法。如果孩子一直都非常听话,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说什么听什么,这真的不是好事情。当然安全问题除外,必须听父母的。

        我们希望培养好孩子,但是不希望是乖孩子。好孩子必定是乖孩子,但反过来未然。

        好孩子是可以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有贡献,而乖孩子充其量只有四平八稳的人生。希望家长允许我们的孩子有自己的意见,允许他们去闯一闯。也允许他们在犯错的过程中自己去修正,从他自己的体验当中去成长。

        孩子2岁之后,我们会说有半年像天使,半年像魔鬼,很遗憾这个情况一直要到18岁。像天使的半年就是我们说的乖孩子,像恶魔的半年就是怎样都不听话。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天使的半年,孩子处在一种稳定状态,他要把她学习到的东西跟这个世界互动的方式去做一个稳定,不断学习,熟能生巧。比如今天学到吃早饭的时候要坐下来,用汤匙一口一口吃,慢慢练习。

        当练会了之后,就不满足了。开始尝试探索的时候,我们就不要去压抑他。孩子熟练任何技能之后就要破茧而出、更上一层楼,这就是开始搞破坏的开始。从一个小框,要进到一个更大的框架的时候,那就要先把原来的小框打破,才能进到更大的格局。这时候的探索,在大人眼里就是烦和不乖。以老师的眼光来看,就是恭喜,这是小朋友在突破成长的半年。等到他探索出规律之后,又会出现一个稳定期。我们希望孩子不断的突破,成长,所以家长就要接受和认知这个阶段。

案例:3岁女儿非要穿脏衣服怎么办?

        有个小女孩的妈妈来找我谈,3岁,每天都要自己挑衣服挑鞋子,意见很多。妈妈就会觉得怎么会这么不听话呢。比如说,昨天穿过的衣服已经脏了要洗了,但是女儿就非要穿这件脏掉的衣服。那妈妈就不理解了,衣柜里那么多的衣服,为什么非要穿这件呢?妈妈就不让穿,女儿就坚持要穿,亲子冲突就开始了。大部分时间妈妈用家长的权威,还是赢了,可以过了一两天又会开始冲突。为什么呢?其实小孩有自己的意见,衣服不是重点,衣服是她要表达个体意见会不会受到尊重的工具而已。小朋友觉得自己已经长大,要跟世界有互动,要感觉到自我的存在感,个体的意见会不会被四周的大人所接受。在3岁之前,这种个体意见被接受被尊重的希望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形成青少年期特别叛逆的结果。如果这些个体意见都能被接受,那么他自我的认可,认知,自信心都会很自然而然达成。

        那家长怎么办呢,孩子非要穿脏的臭的衣服,或者不适合天气状况的衣服。让小孩要自己做决定,家长要做的事情是告诉他会产生的后果,自己做的决定要自己承担责任。“如果你要穿,妈妈会尊重你的选择。但你穿出去,人家会笑你穿脏兮兮的衣服”。如果说清楚后果,孩子还要坚持,因为他要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尊重。学会对自己做的决定去承担责任。只要没有生命安全的顾虑,就让她自己去尝试。

        把脏衣服穿出去之后,可能是两个后果。(1)他被笑了,他自己就会知道,哦原来爸爸妈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此刻,你不需要说“跟你说过了吧”之类的话。(2)啥事也没有发生。不用担心下次还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因为小朋友已经知道了他的意见是被尊重、被满足,他还有别的事情去学习,不会在这个事情上纠结。



你如果一直尊重孩子,是没什么叛逆期的        

        自我认同感被尊重了之后,也会学着去尊重别人。在让小孩子自己去做主的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会变得和家长很亲密,因为他会觉得大人能听他意见,可以讨论可以商量。以后到了青少年期,跟父母的感情也会很好的。那些青春期特别叛逆的小孩,祸根就埋在2岁多开始,个体意见没有被尊重,他就会觉得,“就算现在我和父母说什么,他们肯定都是不认同的”。跟长辈的疏离感、抗拒感,从小时候就开始有了。等长大之后,所有以前的不服气和没有被尊重,全部会爆发。

        叛逆不是坏词,就是孩子想要突破现在的格局。如果从小就一直给孩子很好的尊重、支持、探索的机会,不会有很严重的叛逆期。但声明下:尊重绝不代表你说啥就是啥的溺爱。

        太乖的孩子不是我们乐意见到的,充其量就是有个四平八稳的人生。在我们框架里,任何一个能够不同凡响的人,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不是个乖孩子。要建立孩子最大自信心的来源,就是在孩子半年突破期的时候,父母能多尊重他们的想法。如果我们现在看到孩子这样那样不好,应该是要开心的,因为孩子要进入到另外一个阶段了。如果孩子一直太乖,就是太压抑了,要想办法让他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4岁之前,绝不要对孩子说“说谎”这两个字

        因为2岁半到3岁进到叛逆期,词汇丰富之后,孩子就会开始发展另外一个能力:想象力。孩子说的和事实不符合,不是说谎。他还不知道什么是说谎呢,不要扣这个帽子给他。

        如果你是一个温和的父母,和孩子理性地沟通和分析各种每一件小事的利弊得失,孩子是不会吓得去撒谎作自我保护的。如果孩子“说谎”,这是我们要自我检讨。

案例:杯子打破后孩子赖给别人怎么办?

        杯子被孩子打破了,孩子说是小花打破的。父母应该和孩子说的话是:“我知道是你打破的,没关系,下次你注意就可以了。如果你说是小花打破的话,小花会很冤枉,他会很难过。做了事情我们要承担。”

        孩子冤枉小花,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想象力发作,我们可以这样应对“哦这是你自己想的对不对?你想象是这样,但是我知道事情是这样的哦。”

第二种是害怕被指责。这就是我们要反省的时候了。我们要给孩子一个观点,他是可以犯错的,犯错是正常的,犯错是不丢脸的。犯错之后,小朋友应该有机会和父母讲清楚状况。




千万不要陪做功课

        到了4岁,天马行空的想象就会少一些了。这时候有差不多2千个字的表达能力。如果刺激够多的话还能出口成章。对更具体,形象的事体更感兴趣。注意力能达到10-15分钟。

        到5岁左右,手指的肌肉控制比较好,就可以握笔了。不要太早要求孩子有正确的握笔姿势,其实孩子是做不到的。如果太早训练,可能会形成不好的习惯,以后很难改。

        孩子肯定会有功课。我建议家长不要坐在边上陪着他做作业。从第一天有作业开始,可以定规矩:先写完作业,再玩。如果提醒过之后,他还是不做,那就让他去了,让他自己去面对老师,自己承担责任。但是要明确提醒:如果你不做作业,接下来该睡觉该洗澡还是继续进行。第二天到了学校没作业交,他自己也会觉得丢脸的。你不停催不停赶甚至代笔,就会形成“作业不催就不做”,以后就成了家长和孩子共同的噩梦。

        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就要让孩子明白:功课是自己的,这个责任感要建立。让小孩丢一次脸,自己就有主动做作业的动力了。家长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和老师沟通,现在老师说的话比家长有用啊!让老师知道他没有写作业的情况,然后请老师去和孩子沟通。


作者介绍

苏淳莹

        上海安乔国际双语幼儿园园长,中国教育发展联盟理事会理事。两个小孩的妈妈,大儿子在台湾最大的英文报纸任编辑兼社论主笔,女儿毕业于耶鲁大学,为英文文学和电影学的双学士,目前在牛津大学读硕士,是上海电影节巩俐和评审主席团的御用翻译。苏园长曾被评为中国杰出民办园长、中国十大“爱心人物”,中国公益促进会形象大使,是非常资深的幼教人士,也是安乔小朋友口中最喜欢的“园长妈妈”



今天的推送很长,但是真的每一段都很受益。你有耐心看到这里,我就不多说废话了。各位晚安,让我们一起跳开雷区和孩子共同成长。


感谢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如欲转载,请输入关键词:转载,获取我们的转载规则。也可以扫码添加Kiwi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