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心“SIM卡复制器”(图)

 神医图书馆318 2016-02-20
当心“SIM卡复制器”(图)

 
来源:哈尔滨日报
  日前,有读者反映,在哈尔滨市二手手机市场有人出售一种“SIM卡复制器”的产品,俗称手机“魔卡”。记者对此进行暗访,并购买一个“SIM卡复制器”,试用后发现,可随意复制手机卡,“SIM卡复制器”一旦被不法者利用,不仅会窃取别人的话费,也可以窃取他人个人信息,扰乱通讯市场秩序。

  二手手机市场买到“SIM卡复制器”

  5月25日上午9时许,记者根据读者举报,来到南岗大世界商城三楼通讯商场,询问多家业户后,对方均称可出售6号合1的“SIM卡复制器”。一营业员拿给记者一个SIM卡复制机,只见透明硬塑料包着一张彩色的硬纸板,硬纸板上只有一些英文,在驱动光盘上标注着“MADEINTAIWANG”(台湾制造),没有生产厂家和生产批号。在硬纸板和塑料外包装之间共有3样东西,一个带有USB接口的SIM卡复制器,一个空白的SIM卡和一张光盘。

  记者问“SIM卡复制器”是哪产的?营业员对记者说:“具体哪产的我也不知道,朋友说是南方带回来的。”见记者有些犹豫,她补充说:“现在这东西卖得不错,刚开始时我们都不敢随便拿出来卖,看你诚心买,我便宜点120元卖给你一套。”记者说,如果不法分子买了复制器去盗别人的手机号码怎么办?”营业员称:“我是卖卡的,其它事我就管不着了。”

  随后,记者来到曼哈顿商厦,同样发现有商家卖这种手机“SIM卡复制器”。

  “SIM卡复制器”操作很简单

  记者将花120元购买一套SIM卡复制器,按照说明进行操作:先将驱动光盘放入计算机,按照提示的安装程序操作,随后又把记者的手机卡放入SIM卡复制器中,插到计算机的USB接口,电脑弹出对话框:“严正声明:本产品仅限于个人正当用途之使用,绝对禁止擅自备份及盗录他人之SIM卡号。”记者点了“确定”后,解码开始。待复制器完成译码过程后,记者手机中的信息已经拷贝到电脑中,记者取出手机卡,把一张空卡放入SIM卡复制器,然后把原卡的数据复制到空卡上。记者试用了自己新制作的SIM卡,发现拨打、接听、收短信与原卡没有任何区别。记者经过测试还发现,复制后的SIM卡内储存着原卡的全部信息,记者可以通过装有复制卡的手机查看到原卡内的电话号码及储存的短信、信息。

  据经销者介绍,只要有了SIM卡复制器,单独买卡就可以复制就了。附带的这张SIM卡比普通手机卡容量大,可复制6张卡的内容。如果两人同用一个号,谁充值都可以,也可同时拨打,但不能同时接听。谁的手机信号好,就能先接听到对方的电话和短信,而且此卡可重复使用。

  业内人士介绍,这种手机“魔卡”在哈尔滨市刚出现不久,但卖得挺火。购买复制器的有两种人,一是经常出差到外地的人,他们为省事将两个手机卡号兼容在一个卡上,用起来方便;还有一种是家里有人用公款手机的,复制多个卡家里人可以一起使用公款手机打电话。“SIM卡复制器”一旦被不法者利用,还可盗取他人话费,窃取他人信息资料。

  记者通过电脑搜索发现,网络上竟有多条关于哈尔滨市销售手机“SIM卡复制器”的广告。据网上广告介绍,这种“SIM卡复制器”可将不同运营商的不同手机号码同时集中到一张卡上,比如你同时拥有移动和联通两个卡号,以前需要两张卡,现在可以用一部手机一张卡,实现多个号码的切换通话。手机“SIM卡复制器”附带一个电脑读卡器,一张电脑驱动光盘,当你需要同时兼容多个号码时,你就可以将几张SIM卡上的全部信息分别通过软件程序解密后复制到“魔卡”上了,相当于同时拥有多部手机。

  业内人士提醒:妥善保管好自己的SIM卡

  记者分别咨询了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的客户服务热线。据工作人员讲,SIM卡只能是一号一卡,不支持一号两卡同时使用业务,复制一部手机卡号,那么另一张号卡就得作废。如果出现手机卡号被复制,所发生的话费应由机主本人承担。

  有关通讯专业人士提醒:手机“SIM卡复制器”可以复制别人的手机卡信息,窃取他人隐私,用别人的手机号码盗打电话。因此,手机用户一定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SIM卡。为防他人轻易拿到您的SIM卡,在手机维修时,务必将SIM卡事先取出;对于新入网的客户,也要注意检查手机卡包装是否完整,以防他人提前动过。不法分子用复制的SIM卡盗打电话,会出现话费异常增加、有可疑话单、非网络原因引起的通话故障增加等情况。用户如怀疑自己的SIM卡被复制,应及时与运营商联系,重新申请一张新卡,这样就能够避免号码被复制者使用了。

  据了解,用“SIM卡复制器”得手复制手机卡的行为违反了国家《电信》:任何人不得复制他人电信码号。在没有取得移动通信经营许可的情况下,随意制作、复制并销售SIM卡都属于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的,按《刑法》规定以盗窃罪定性处罚。

  贤达 本报记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