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版“巴菲特”,从2万到2000万,他是股市传奇人物

 苏家埠大淠塘会馆 2016-02-20

他人称“杨百万”,有着“中国第一股民”的称号,殊不知他还有许多的“第一”。他曾是中国股市的一个传奇-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仓库保管员,变成在股市呼风唤雨的超级大户,从2万到2000万,他见证了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也成为了直接受益者。中国版“巴菲特”,从2万到2000万,他是股市传奇人物祖籍江苏镇江的杨怀定读完初中就辍学了,曾在上海铁合金厂当过工人,后来又当了仓库保管员。当时由于生活不富裕,他就和妻子悄悄地干起了第二职业。

妻子承包了浙江上虞一家乡镇企业的销售业务,他自己也在业余干点推销活儿。由于第二职业收入不错,慢慢竟有了2.9万元余款,这在当时是不小的数字。

有钱后,他出手便阔绰起来,有一次由于他管的仓库被盗,人家怀疑他监守自盗,公安局竟突然请他"谈话",他惊呆了。6天后,事情查清了,是别人干的,可这事却深深地刺激、伤害了自尊心很强的杨怀定。然而,受了一肚子气的杨怀定却决定不干了。

在提出辞职时,他写的第一篇经济论文《用活奖金、促进生产》在行业报刊上被发表,厂里这时才发现他是块"材料",遂百般挽留,但为时已晚。就这样,在人们一个心眼往国营大工厂钻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却横下一条心,辞职了。这一天是1988年4月21日。

辞职后杨怀定开始从订阅的几十份报纸信息中埋头搜寻致富的机会。一天一条“上海将开放国债交易”的消息引起了杨怀定的关注,他在开市第一天一早,买了10000元三年期国库券。

“银行利率5.4%,三年期国库券年利率超过15%,为什么不买?”等到下午,很多人明白过来开始纷纷买入时,价格一下涨到112元,杨怀定抛掉了。半天时间,他赚到了以前一年的工资——800元。中国版“巴菲特”,从2万到2000万,他是股市传奇人物很快,杨怀定发现全国8个城市的国债价格差异很大,他开始日夜兼程做起了国库券异地交易。他带着全部的积蓄前往全国其他省市,在当地银行以较低的价格买入国债,然后再带回上海,以较高的价格卖给银行,赚取差价。为了赶时间,他最忙的一次七天七夜没有睡觉。

1989年,赚到了“第一桶金”的杨怀定,转身投入炒股。杨怀定的第一只股票是“电真空”。半年后,股票大涨,杨怀定在800元以上价位抛掉,净赚150多万元,“杨百万”的外号,就此不胫而走。

一年后,“电真空”跌到了375元,他又买了回来。在股市行情低迷时,杨百万的“绝招”就是全部卖光,远离熊市,“2001年开始的国有股减持的四年大熊,我一直远离,直到2005年1月份,虽然四年的时间我每天还要去股市上班。”

20年前,38岁的杨怀定还在上海铁合金厂工作,每天一杯清茶、一张报纸,守着工厂的仓库。不过,骨子里的不甘平淡注定让杨怀定放弃那种安稳的生活。揣着两万元积蓄,他辞去公职开始了"平民证券投资者"的生涯。

从倒卖国库券,到每天进出上百万元资金成为当年股市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新中国资本市场的诞生,让杨怀定完成了角色转换,也成就了一段关于"杨百万"的传奇。

20年中,中国股市从蹒跚学步到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引人注目的新兴市场。杨怀定则从中心舞台渐渐退出,成了数以亿计中国股民中的一员。中国版“巴菲特”,从2万到2000万,他是股市传奇人物20年间,杨怀定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孜孜不倦地苦读,尝尽了酸甜苦辣。这让他面对火热时多了一份冷静,面对低迷时多了一份淡然。对于年轻的中国股市而言,杨百万是一个典范,更是一个"标本"。他的传奇,折射着新中国股民群体的成长历程。

成功不仅需要努力,也需要机遇

添加微信:okdaiw,成功从此开始

关注微信,如今股市不靠谱,但这里让你赚钱无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