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大学同学聚会,不知谁提出了带家属,并很快得到大家伙的一致同意。于是这个新年,本人将荣幸地作为家属与老公的同学们同行同乐。之所以觉得“荣幸”,那是因为同学聚会带家属在国内不仅不流行,而且得到许多人的抵制和坚决反对。 反对带家属,最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有家属参加会让同学不自在;而私底下的理由自不必说,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在这个不荤不成宴的社会,同学之间哪怕曾有过那么一点儿眉来眼去,这时候也会被揪出来,逼着喝交杯酒跳贴面舞,好像不弄假成真就枉聚了这个会似的,而被“揪”出来的人,多半也乐得放肆一回,亦真亦假地去娱乐大家满足大家。这样的场合,废话,当然“家属不宜”了。 改革开放30年,国人的开放程度和对开放的包容程度已经大大赶超西方,让西方世界自叹不如了。曾以为美国人不重视婚姻,不重视家庭,去过两次之后才惊觉,不重视婚姻不看重家庭的不是人家是我们! 在美国,但凡公司聚会、同学聚会、校友聚会,几乎可以想得起名目的聚会,带家属或恋人参加那都是天经地义的。尤其是节假日,家人那是一定要在一起过的,不管夫妻的哪一方受邀,另一方必定也在被邀之列,不会有人愚蠢到在本该举家团圆的日子把人拆散而遭唾骂。譬如咱家小朋友小两口,不论哪一方聚会,从来都是同进同出,双方的同学圈朋友圈彼此都熟悉得很,你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我的朋友也是你的朋友。 美国人夫妻婚前也都有各自的小圈子,婚后,不,应该是建立恋爱关系后,就渐渐地合并为一个大圈子,朋友共享了。不仅聚会,毕业典礼,表彰大会,公司尾牙,许多可以让家属感到自豪的场合,家属都会被隆重邀请到场,分享家人的光荣和快乐。 想起“维稳”这个词,明明可以很简单,很生活,很容易就做到的,为什么在我们这里就成了一个高高在上的政治词汇呢。 不谈政治,只弱弱地建议,就算非要坚持“家属不宜”的聚会,也请至少不要在本该举家团圆的日子里举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