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海油:一炼油装置因重整生成油塔底泵机械密封泄漏着火

 HUMIN9000 2016-02-20

中海油:一炼油装置因重整生成油塔底泵机械密封泄漏着火

作者: 来源:南京拓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2-10-29 浏览: 552 次 【  】 进入商城 联系编辑 我要投稿

关键词:中海油火灾事故

    事故时间:7月11日4时10分

    事故单位:惠州炼油分公司

    伤亡人数:无

    事故经过:

    该厂的运行三部400单元的重整生成油塔底泵机械密封泄漏着火,据大亚湾有关部门介绍,现场区域一片火海,火焰高达上百米,红了半边天。事故现场距离大亚湾核电站10公里左右。

中海油:一炼油装置因重整生成油塔底泵机械密封泄漏着火

    40余辆消防车参加救援,溢油响应也随即启动。

    “火焰起码有百米高,燃烧的火柱高度比炼油厂内几十米高的‘火炬’还要高出两三倍,把整个石化区都照得通亮。”中海油壳牌公司员工刘先生说,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真的以为“要发生大爆炸了”。

    厂方称,现场人员及时切断进料,与其他区域进行有效隔离,工艺联锁全部投用,全厂外排系统全部关闭,其他生产单元降量生产,上下游装置均得到有效隔离。燃烧产生的烟雾为重整生成油(即汽油组分)的燃烧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无其他有毒有害成分。

    由于爆炸声及高达百米的火焰,凌晨5时许,大亚湾石化区近万名不明真相的民众听信爆炸传闻准备逃跑,造成石化区大道堵塞。

    惠州炼油分公司应急指挥小组作出安排:

    1. 成立技术组,彻底做好物料的收集、清理,以及现场物理隔离等各项措施,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2. 全力确保除运行三部400单元外其他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

    3. 尽快做好装置紧急抢修的各项准备工作。四是会同地方政府妥善调控石化区域的交通及生产情况,避免周边群众受到不必要的影响。

    深圳大亚湾核电站相关人员也证实:火灾并未对核电站构成威胁和影响。

    事故救援:

    由于火灾现场还有大量物料(主要是二甲苯,约有1170吨)在燃烧。因为没有阀门,不具备堵漏条件,难以在短时间内一步到位将其扑灭。检测表明,现场一氧化碳,氨气已经超标,为防止爆炸事故发生,现场指挥部在着火的临近装置周围架设了12支水炮,

    以400升每秒,约每分钟2000吨的射流量对起火装置进行冷却。

    专家介绍,因燃烧的物料为易燃易爆物质,在不具备堵漏的条件下,如果强行将其扑灭,可能因易燃易爆气体聚集造成爆炸事故,给火灾扑救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现场指挥部决定采取边冷却、边观察、边检测的方式,尽量将物料的燃烧面积控制在最小范围,待着火装置压力趋小,再找准时机全部扑灭。

    10:20分许,现场发生一次小型的爆炸。消防官兵随即对其进行妥善处理,爆炸未对现场灭火救援工作造成大的影响。为确保灭火指挥的协调性、准确性,现场指挥部每隔半小时就要开一次战术协调会,适时根椐现场情况调整供水强度和兵力部署,等待灭火最佳时机。在此基础上,为减少供水压力和对周围水环境的污染,消防官兵还在着火装置周围筑起防护堤,防止油品向外围扩散。同时,他们还充分利用防护提内的水进行二次使用。据初步估计,防护堤内约有三分之一的废水被重新抽取循环使用,直接打入到着火罐区。

    下午5时许,现场明火被完全扑灭。为防止复燃,消防部队还对着火区域进行了长达35分钟的冷却。

    环境应急:

    11日凌晨火灾发生后,石化区现场人员及时切断进料,与其他区域进行有效隔离,全厂外排系统全部关闭。截至当日7时10分,现场火势得到控制,无人员伤亡,无油品外溢,所有消防水引入事故监控池。截至当日下午4点,石化区周边海域未发现溢油现象,所采7个样点C O D和油类均未发现浓度异常。

    惠州市环保局当日下午3时发布环保应急处理处置通报显示,大亚湾区环保监测中心等在事故周边的监控点监测到污染物主要为颗粒物和一氧化碳。监控点已由8个增至10个。

    11日晚18点30分和23点突降两场暴雨,降雨量分别达到10毫米和40毫米,雨势很大,使存贮着含大量油污消防水的6.3万立方米事故监控池和5万立方米临时灌溉区接近满负荷。

    导致雨水连同雨水沟内余存少量消防废水外溢,造成泄洪道轻度污染。为减轻外排废水对近海的影响,应急人员在泄洪渠入海口预设三道围油栏进行防护,并在厂区采用吸油毡、活性炭等除油材料对浮油等进行处理。7月12日取样化验结果表明,出海口水质石油类物质达Ⅴ类标准,其他类达Ⅳ类标准,近海海域水质全部达标。

    惠州市政府发出通报称:海洋渔业部门监测显示,中海油火灾没有造成海洋污染。由于火灾当晚突降两场强降雨,导致雨水沟内部分消防废水随雨水溢流出厂,流入岩前河(泄洪道),造成入海口泄洪道轻度污染,少量小鱼死亡。为减轻外排废水对近海的影响,环保部门在岩前河(泄洪道)中间修筑了三道活性碳吸附坝,对流入河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经7月13日23时监测,岩前河(泄洪渠)水质已经恢复正常。

    事故原因:

    该厂的重整生成油塔底泵机械密封泄漏导致火灾事故。

    中海油新闻发言人马宏明对外界称,中海油惠州炼油厂失火事故的整个态势已得到控制,中海油惠州炼油厂一共有16套炼油装置,此前每天加工原油3万多吨。“发生失火事故前所有装置都在正常运行,没有任何预警。”马宏明说,中海油的炼油装置是4年进行一次大修,上一次检修是在2009年,今年10月份所有设备就要进行大修,不料就发生了事故。

    中海油惠州炼油分公司总经理董孝利称此次事故是火灾而不是爆炸。

    去年事故回顾:

    2010年7月24日1时45分,惠州炼油分公司焦化原料216-T-02罐发生着火事故,起火处位于炼油下游工艺的3个焦化原料罐中的第2个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