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美优品退市引发中小股民维权,私有化价格谁做主?

 victor1208 2016-02-20

聚美优品的私有化,舆论纷纷。

自昨日起,一波股民正通过微信群、QQ 群集结在一起,商讨 “声讨” 大计。当前某一 QQ 群中已聚集近 90 人。他们多认为聚美优品私有化或预谋已久,并有打压股价的嫌疑,且私有化价格过低,致使中小投资者损失严重。他们或将筹划通过海外律师诉讼、网上直接向美国证监会投诉、集结在一起静坐示威、呼吁媒体关注等方式表达自身对聚美优品私有化的意见。

2月17日,聚美优品宣布收到来自公司 CEO 陈欧、红杉资本等递交的私有化申请,准备以每 ADS 7 美元的价格进行私有化。一时间舆论四起。当前外界对于聚美优品私有化的斥责,主要源于两方面,一回购股票的价格过低;一是此次低价回购流通股,或将使得中概股风评更为恶劣。

事实上,资本市场上的上市企业私有化退市,在企业和中小股民之间,是一场利益的博弈。中概股低价退市的问题由来已久,每当有中概股企业退市时,就是中小海外投资者的声讨季。但或许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因退市而备受打击的海外投资者对中概股投资丧失信心时,中国企业是否还能 “玩转” 海外资本市场?

 聚美优品私有化   蓄意已久?

部分海外股民组建微信群和 QQ 群,商讨 “声讨大计”。在某一聚美优品声讨群中,其中一位组织者表达了声讨的原则:不违法、不过激,理智行事。

而在具体的声讨行为中,他们正在筹划,集体委托海外律师诉讼;或在国内法院起诉聚美;通过网络向美国证监会投诉聚美优品的作为,或是群聚在聚美优品的办公楼下冷静抗议,并通过媒体扩大影响。

在中小海外股民激愤的背后,是其经济利益的直接受损。聚美优品宣布以 7 美元每 ADS 的价格进行私有化,但在 2014年5月IPO 时的发行价格是每股 22 美元,上市不到两年,聚美优品为投资人创造的回报是-69%。在前述 “声讨” 群中,有一位股民说,自己持有聚美优品股票 1.6 万股,买进的均价在 15 美元左右,“现在要亏死了。” 还有微信名为 left 的微信网友表示,当前手中还持有聚美优品股份 16 万股,平均买进价为 18 美元左右。

一位网名为 “熊猫” 的海外股民告诉 36 氪,这是其第一次看到中概股公司私有化按 10 天的平均价格溢价发起回购。以往上市企业私有化多是按照 3 个月至半年的股价平均水平,溢价发起回购。

36 氪笔者曾在《聚美优品回归:暂不上 A 股,现在只是想静静?》一文中指出,拿真金白银收回股票,势必让公司大出血。时机成为最为关键的节点。选择连续一段时间里股价持续走低时,进行收购,将使公司以最小的代价完成私有化。

在这群声讨人士看来,聚美优品私有化或预谋已久,且有打压股价的嫌疑。

一位海外投资者表示,聚美优品既定的回购计划没有实施。2015年12月16日,聚美优品在股价位于 9 美元附近时,曾宣布推出股票回购计划。根据这项计划,聚美优品可在未来 12 个月的时间里,回购价值最高为 1 亿美元的公司股票。但这项计划并没有实施。股价大幅下滑,不利于上市公司的融资和后续业务的布局,因此在股价遭遇下跌时,一般情况下,管理层会想尽办法扭转颓势,但聚美优品却不为所动,其回购计划也暗自搁浅,而通常上市公司私有化,其收购价要比股票的市场交易价高出 30%左右,收购才能顺利完成。那么,有投资者质疑,去年宣布的不超过 1 亿美金回购计划,为何不在适当的时机执行?聚美优品在在股价下跌的整个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因此,也有部分投资者直言,该退市计划已谋划已久。

其次,该公司八个季度连续盈利,而却在 2015年11月 份发布第三季度亏损,其亏损理由模糊;同时,短时间内股价跌幅巨大,2015年12月 底突然暴跌,股价从 10 美元以上跳水至 5 美元附近,聚美优品在中概股触底反弹之际,以 “地板价” 迅速私有化。

另外一名股民在研究聚美优品的股价走势后表示,聚美股东持仓有所变化。“在去年年 中他们就很现实在考虑私有化的事情。2015年9月 份以后中概股反弹唯有聚美趴着不动,是有原因的。他们公布了一个历史上最差的业绩想砸盘,可惜有资金看到聚美的股价和基本面不符,受吸引进来了,致使聚美优品砸盘未果。包括红杉资本、华兴等在内在关联方在部分减持股票。作为邀约方,聚美优品私有化前一直卖股意图过于明显。”

此前,陈欧在致全体员工的信中表明:私有化的原因之一是聚美优品的股价被低估。但也有投资者对此提出质疑。聚美股价被低估,其中小投资人和聚美优品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该名股民称:“我们不是聚美下跌的原因。在做私有化的决策之前,相信公司一定会有一个评估,到底是什么原因股价跌到如此地步的,譬如业绩,再如做空机构,如果这一问题没有弄清楚,就草率地下结论美国投资者低估聚美,显然是不严谨的。根据不严谨的结论,得出私有化决定也很难让人信服。”

当前,36 氪笔者了解到,部分海外华人股民通过网络已向美国证监会投诉。对于此次维权,其结果会如何?

部分股民告诉 36 氪,其实他们对其处理结果并不报有希望,只是心绪难平。一位海外从事数据分析,网名为 “熊猫” 的股民说,他只投了几千股,买进价格在每股 10 美元以下,损失不大。但他参与此次 “声讨军” 的原因是,聚美如此私有化并不厚道。中概股长此以往下去,海外民心将尽失。以后但凡进军海外的企业,该如何在海外资本市场上 “玩耍”?

 私有化  是利益的对决

事实上,对于私有化来说,企业需要花钱把流通在外的股票全部从投资者手中买回。谁愿意让自己的荷包大出血?因此,私有化背后多是上市公司和中小股民之间利益的对决。业内人士直言,在利益对决场中,与财大气粗的上市公司相抗衡,散兵游侠式的中小股民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先看,人人网。2015年6月10日,人人公司宣布,收到来自 CEO 陈一舟、COO 刘健提出的初步私有化建议,根据提议,两人将以每股 4.20 美元的价格收购其尚未持有的人人公司全部发行股。“14 美元 IPO,4 美元退市” 将人人网推至风口浪尖。

再看,当当网。当当网 2015年7月 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接到来自董事长俞渝、CEO 李国庆所组成 “买家联盟” 的私有化要约。根据要约,买家联盟计划以每股美国存托股 (ADS) 7.812 美元的现金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已发行普通股。此收购价较前日收盘价溢 20%。当当网投资者直言,这个所谓的 “溢价 20%”,只比全年最低价高出 20%,全年股价只有 3 天低于收购价。

不仅仅是聚美优品、当当网和人人网,中概股私有化的价格普遍偏低。有媒体统计,世纪佳缘、中手游、乐逗、航美、久邦、易居、空中网等 10 家企业私有化价格在发行价之下。

事实上,中概股回归大势所趋。2015年 以来,前 11 个月共有 33 家中概股宣布接到私有化邀约,数字超过了过去 4年 的总和。尽管私有化,是企业和股民之间的利益对决,当中概股低价私有化成为行业的 “潜规则” 时,海外股民的积极性被长远挫伤,前述聚美优品股民所担忧的,未来一两年,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艰难或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若要了解聚美优品私有化始末,可阅览 36 氪笔者相关文章《聚美优品回归:暂不上 A 股 ,现在只是想静静?》;或与笔者交流,yinjingfei@36kr.com

若深入了解私有化,可阅览 36 氪笔者相关文章《猜想百度回归:回归路径、分叉业务、上市板块大 PK》; 或与笔者交流,yinjingfei@36kr.com


原创文章,作者:尹靖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3476.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戳这里告诉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