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者沈周:澹泊里的绚烂

 llssmm44 2016-02-21
 

 


隐者沈周:澹泊里的绚烂

沈周


明代的科举制度似乎对吴门才子特别苛刻,期间很多书画名家空有才名,参加科举却屡遭挫折,例如文征明十次乡试十次落选;王宠八就乡试,每试皆不利;祝允明五次参加乡试才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好不容易有一个特别争气的唐寅顺利过了乡试,却不幸在会试时卷入科举舞弊案……当这些青年才俊们纷纷被命运不停地摆弄时,他们的一位师长却早已经看透一切,视功名为粪土,从一开始就为自己选择了隐士的人生道路,终生不仕,醉心于诗词书画,于澹泊宁静里绽放终极的绚烂,成为画派的开创者与领袖。他就是沈周。


隐者沈周:澹泊里的绚烂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题跋


沈周,长洲(江苏苏州)人,公元1427年出生于一个富裕的书香门第、书画世家,他的祖父、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他幼时聪慧,自小便饱读诗书,跟随父亲、伯父及师长学习诗、画。11岁时游历南京,写作百韵长诗,交给巡抚侍郎崔恭,崔恭当面用《凤凰台赋》来试探他,挥笔而成,令崔恭大为惊叹,被认为是唐代才子王勃的转世再生。28岁时,他拒绝了苏州知府的推荐,决意隐遁,追随父祖辈的脚步,终生不入仕途,专心于诗词文章,“以丹青以自适”。


隐者沈周:澹泊里的绚烂

廬山高圖


在历代文人隐士中,“隐”的种类与目的各自不同:有愤世嫉俗的、有避祸遁世的、有以退为进待价而沽的。与清苦的道隐、野隐不同,沈周的隐居并没有拒绝世俗生活,他选择了大隐于市,他好客乐群,家里经常是高朋满座(“宅居江湖间,不减甫里之胜。宾客满坐,尊俎常设”),他的隐不过是表明与政治的距离罢了。


隐者沈周:澹泊里的绚烂

青园图


沈周为人宽和、豁达大度,他在自题《青园图》中表示“修身以立世,修德以润身。左右不违矩,谦恭肯迕人。择交求异己,致养务丰亲。乡里推高誉,兰馨逼四邻。”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向他求画的人前仆后继络绎不绝,他一向来者不拒,“贩夫牧竖,持纸来索,不见难色”。甚至有人拿着赝品来找他题字,他也是欣然应允。他在一首词作中记录下为画债而忙碌的生活:“天地一痴仙,写画题诗不换钱。画债诗逋忙到老,堪怜!白做人情白结缘。无兴最今年,浪拍茅堂水浸田。笔砚只宜收拾起,休言!但说移家上钓船。”


隐者沈周:澹泊里的绚烂

鸠声唤雨图


沈周曾收藏了黄公望名作《富春山居图》,非常珍爱,送去请当地一位书法界的名人做题跋,结果这个人的儿子起了贪心,把画私藏起来对沈周谎称画作被盗,沈周万分痛惜,但他一贯为人宽厚,也就没有追究。不久后,这幅画又出现在市场上,但是价格已经很贵,沈周手上的资金已经不足以将之赎回,他捶胸顿足,可也无可奈何。为了暂慰思念之苦,他便根据自己惊人的记忆力将三丈长卷从头至尾背临了一本出来,这就是如今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隐者沈周:澹泊里的绚烂

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局部


晚年的沈周留下一首戒子诗:“银灯剔尽谩咨嗟,富贵荣华有几家。白日难消头上雪,黄金都是眼前花。时来一似风行草,运退真如浪卷沙。说与吾儿须努力,大家寻个好生涯。” 这个好生涯,不是趋炎附势、买官鬻爵,不是追名逐利、官场风光,而是真实的生命体验、在典雅细腻的生活中感受世界的美。在一个为蜗角功名奔波的时代,沈周能漠然自处,这来自他生命深层的力量,来自他对人生价值意义的深刻认识。


公元1509年,83岁高龄的沈周与世长辞职。他漫长的一生用“读书作诗画画”寥寥几字便可概括,此外就是近距离的出游和访友雅集,没有轰轰烈烈的业迹,也没有享受过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却赢得了无数世人的爱戴与流传千古的声誉。他奠定了吴门绘画的典型模式,开创了描绘江南山水之美的新画风、新格局,而开一代新风。


隐者沈周:澹泊里的绚烂

落花诗意图


其实沈周一生并非特别平顺,也曾经历了雨患天灾导致家道中衰的遭遇、以及晚年丧子的悲剧,但他心胸豁达,努力地苦中作乐,通过诗、画、酒、旅游、以及与朋友的文会雅集等艺文活动来经营其生活美学。他在《卧游图册》中画了一幅石榴图,题款:“石榴谁擘破,群露人看。不是无藏蕴,平生想怕瞒。”不过是小小一颗石榴,却表达了他自己的人生态度。他的作品,也如饱孕内核的石榴,虽是平凡之物,却灿然自有光华。


隐者沈周:澹泊里的绚烂

隐者沈周:澹泊里的绚烂

落花图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