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翡翠戒指的最高境界: 上善若水

 jank_wj1969 2016-02-21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知名女最喜欢翡翠,一个叫慈禧太后;一个叫宋庆龄。

慈禧太后那个时代的翡翠有个特点,叫做“外行看色”,慈禧时代的翡翠,包括著名的“十万大山”翡翠,最典型的特点是颜色比较绿,所谓“十万大山”翡翠,种水都不讲究,讲究的都是“碧绿碧绿”,甚至“白底青”也大受欢迎,价格非常高;到了宋庆龄时代,对翡翠的矿物成份和形成机理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宋庆龄喜欢的翡翠,也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叫“内行看种”。

翡翠价格是千变万化的,翡翠的颜色,翡翠的种水,翡翠的坑种,翡翠的净度,加上翡翠主要特征是“多矿集合体”,因而市场上象玻璃一样干净的翡翠,90%是假货,道理就在这里:所谓“黄金有价,翡翠无价”,并不是说翡翠价格可以随便乱叫,而是每一个翡翠价格含量都是有差异的。

现在都知道翡翠有一个最经典的评语,叫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天下翡翠全部优点都集中在一块翡翠上的可能性,目前来看:等于零。这恰恰是翡翠最让人纠结的地方,要么种好,要么色好,种好色好再加净度高,再加老坑种,这类翡翠基本上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翡翠的形制主要分为五大类:

戒面——手镯——珠链——牌子——摆件

其中翡翠戒面最小,但对材质的要求最高。消费者选购翡翠戒指最容易纠结:一份种水一份绿,稍上等级加个零。意思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希望颜色再绿一点,种水再通透一点,结果一看价格,后面加了一个零。

翡翠市场的发展,验证了道家文化的一句话,叫“上善若水”。翡翠高端的种水,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冰种;二是高冰;三是玻璃种。三类种水,又大约可分为“十大等级”,最高等级是净度达到VS级的老坑玻璃种,俗称“没有杂质,起冻起荧光”。同样是玻璃种,净度是VS,还是SI,P1、P2、P3,乃至大P、大大P,价格差异往往是“一个零”。其中,“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翡翠种水。

行家有句话,叫做“神仙难断寸玉”。早在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美国通用集团联手GIA鉴定机构,在缅甸购买大量不同等级的翡翠原石样品,经过2年的努力,期望对翡翠进行象钻石那样“分级处理”,实验数据堆了几大房间,最终结论是:对翡翠分级是徒劳的。就算对翡翠能够分级,玉雕大师的作品和狗啃工的产品,想进行艺术分级更是扯蛋。

翡翠,永远属于东方宝玉,因为东方人的思维特征是“辩证思维”,西方人的思维特征是“逻辑思维”。好比是东方人的中医“经络原理”是建立在活人基础上的,西方人的“解剖原理”是建立在死人基础上的,活人有“经络”,死人没有经络,就是这个道理。

翡翠戒指的灵魂,在于“上善若水”。低调而有腔调,不争而能大争,那汪春水是永恒的,也象征青春永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