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考考】医学影像研究生专业复试必备之名词解释

 panyunbo 2016-02-21


名  词  解  释

【医学影像园】

gxtlc 供稿

2016年2月20日

 Monteggie骨折

尺骨上1/3骨折伴桡骨小头脱位,合并有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称为Monteggie骨折。分为屈曲型和伸直型。

骨质破坏

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

骨质坏死

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骨膜反应

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X线表现为与骨皮质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或花边状致密影。

骨膜三角

肿瘤浸润性生长侵犯骨膜,引起骨膜成骨,继而破坏骨膜成骨,使两端残存的部分在影像学上成三角形改变,称为骨膜三角,恶性骨肿瘤征象。

骨质软化

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骨质疏松

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正常。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变薄。

Schmorl 结节

表现为椎体上下缘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压迹,多位于椎体上下缘中后1/3交界部。

肿瘤骨

出现于病变骨和(或)软组织肿块内的由肿瘤细胞形成的骨质。

 硬化性骨髓炎

又称Garre骨髓炎,特点为骨质增生硬化,骨外膜与骨内膜都明显增生。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骨干增粗。

关节破坏

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

棕色瘤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在骨内形成破骨细胞瘤,病理解剖上呈棕色,影像学上呈一个低密度影。

交通性脑积水

蛛网膜下腔阻塞或脑脊液分泌或吸收障碍引起的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同时积水,称为交通性脑积水。

梗阻性脑积水

第四脑室出口以上阻塞所引起的脑积水限于脑室系统,称阻塞性脑积水或脑内积水。

脑膜尾征

脑膜瘤增强扫描时,除了肿瘤本身明显强化外,还可以见到与肿瘤相邻的硬脑膜也线样强化,如同肿瘤的尾巴,称为“脑膜尾征”。

腔隙性梗塞

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较小面积的缺血性坏死。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好发生于基底节区和丘脑区。

模糊效应

脑梗死2~3周,CT平扫显示病灶呈等密度,与正常实质难以辨别,称为“模糊效应”。这是因为此时期脑水肿消失而吞噬细胞浸润,组织密度增大所致。

 基底节回避现象

大脑中动脉闭塞在豆纹动脉的远端,病灶多位于基底节以外的颞叶,不累及基底节区,呈矩形低密度区,称为基底节回避现象。

岛带征

大脑中动脉闭塞早期CT平扫,出现患侧脑岛、最外囊和屏状核密度减低,与邻近脑白质密度相仿的现象。

跳跃征(线样征)

溃疡性肠结核时,回肠末端和盲、升结肠因为炎症刺激痉挛,排空加速,钡剂呈线样充盈或者完全不充盈,其上、下端肠管充盈正常,称为跳跃征(线样征)。

龛影

由于胃肠道壁产生溃疡,达到一定深度,造影时被钡剂充填,当X线呈切线位投影时,形成一相对高密度区或突向腔外的高密度团。为溃疡性病变的造影表现。

充盈缺损

指充钡胃肠道轮廓的局部向腔内突入而未被钡剂充盈的影像。

 粘膜线

良性溃疡的征象,为龛影口部一条宽1~2mm的光滑整齐的透明线。

项圈征

良性溃疡的征象,龛影口部的透明带,宽0.5~1cm,犹如一项圈。

狭颈征

良性溃疡的征象,龛影口部明显狭小,使龛影犹如具有一个狭长的颈。

早期胃癌

癌仅限粘膜及粘膜下层,无论大小及范围,有无转移。

指压迹

表现为龛影口部有凸面向着龛影的弧形压迹,病理基础为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结节状癌侵润所致。

裂隙征

表现为从龛影口部向外伸出数毫米至2厘米左右长的钡剂充填树根状影,或表现为两个指压迹之间向口部外方伸出之尖角状影。病理基础为溃疡周围的破溃裂痕或两个癌结节之间的凹陷间隙。

环堤

是指龛影周围一圈不规则的透亮区。其病理基础为溃疡破溃后留下的一圈不规则的边缘。

半月征

是指位于胃轮廓内的巨大溃疡,呈半月形龛影,其周围可见不规则性环堤、指压征或裂隙征,是恶性胃溃疡的典型X线征象。



皮革胃

癌累及胃的大部或全部导致整个胃壁弥漫性增厚,胃壁僵硬,胃腔狭窄,如皮革状,多见于弥漫性浸润型癌。

 Barrett食管

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取代,以食管与胃的连接线(齿状线,对称Z线)为界,在齿状线2cm以上出现柱状上皮即为Barrett食管。

反“3”字征

胰头癌肿块较大侵犯十二指肠时,进行低张十二指肠钡剂造影检查,可见十二指肠曲扩大,其内缘出现压迹,可呈双重边缘,由于乳头较固定,压迹常呈“ε”型,称为反“з”征。

假肿瘤征

绞窄性小肠梗阻,梗阻以上肠腔扩大积气积液表现,当扩大很大时,形似肿瘤,称假肿瘤征。

灯泡征

肝海绵状血管瘤MRI检查时,T1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T2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


牛眼征

少数的肝转移瘤中央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于肝密度的水肿带,形如牛眼状。

水上百合征

肝棘球蚴病中,内囊完全分离悬浮于囊液中呈“水上百合征”。

笔杆样压迹

相当于肠系膜动脉走行一致的局限光滑整齐的纵形压迹,状如笔杆,粘膜皱襞可变平。常见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咖啡豆”征

见于不完全性绞窄性肠梗阻。近端肠管内的大量气体和液体进入闭袢肠曲,致使闭袢肠曲不断扩大显示呈椭圆形,边缘光滑,中央有一条分隔带的透亮阴影。因形如咖啡豆,故称“咖啡豆”征。

马蹄肾

为肾上或下极,多为下极的相互融合,状如马蹄。


肾自截

肾结核时,全肾钙化,导致整个肾脏失去功能。

超声

是指振动频率在20000 Hz以上,超过入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医学诊断用超声的频率范围约1~20兆赫兹(MHz)。

声影

当超声声束传播至结缔组织、钙化、结石或骨骼等表面时,由于其与周围组织间有明显声阻抗差异而在界面产生强反射,其后方因声能衰减出现无回声区,称为声影。

反射

超声波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同介质构成的大界面时即发生反射,反射的方向遵循Snell定律。

折射

超声通过声速不同的两种介质界面时,其传播方向;呈生改变,称为折射。折射可能引起声像图伪像。

散射

超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小界面时,在该界面产:生的反射失去方向性,向各个方向分散辐射,称为散射。

衰减

超声在传播的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弱,称为衰减。衰减主要是由于反射、折射、扩散及组织吸收引起。

超声多普勒效应

超声束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其反射波的频率将发生变化,此即超声波的多普勒(Doppler)效应。

彩色多普勒显像

由流动血液中的血细胞散射体形成的超声多普勒频移图像,用红、蓝、绿颜色及混合色标志血流方向和性质,用颜色的亮度标志血流速度,这种图像成为彩色多普勒显像。

SAM征

系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指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在收缩期CD段不是一个缓慢的上升平台,而出现一个向上(向室间隔方向)突起的异常波形,这种现象称为收缩期前向运动(Systolic Anterior Motion, SAM)。

彗星尾征

超声波遇到金属、气体等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及其后方的狭长带状回声,形如“彗星尾”闪烁,称为彗星尾征。

靶环征

病灶中心为强回声团,周围有弱回声环绕,形似“靶环”,常见于肝脏转移癌。

牛眼征

靶环征中病灶中心强回声区出现液化坏死形成的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类似“牛眼”,称牛眼征,常见于肝脏转移癌。 




  • 微信投稿信箱

    yxyxybbs@163.com

总编:花亭湖       审稿:春晓        编辑:小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