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和B站同框大火了! 这部有些“萌萌哒”的纪录片,在B站走红,点击量近70万,豆瓣评分高达9.5(《琅琊榜》是9.2)。以一部纪录片来说,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一共三集,从文物修复角度描述文物修复师们在故宫的生活。涉及青铜器、陶瓷、木器、钟表、书画、漆器、镶嵌、织绣。其中,新男神钟表修复师王津,成了大家舔屏表白的对象 咳咳~进入正题,我们今天的先预热一下,看看这些文物修复大师们的精湛手艺! 一、万寿屏 修复前
修复后 罕见的三米半身长、珍贵的紫檀木边框、彰显财富的螺钿镶嵌、镶铜寿字透露出它的尊贵。这样的屏风一共有三十二扇,是康熙皇帝六十大寿的时候,当时在世的十六个儿子和三十二个孙子送的。屏风的正面用明黄色绸作地,彩绣各种不同形式的寿字,总数过万,俗称万寿屏。屏风的背面非常罕见的用矿物质的石青颜料书写诗句,每扇有两人各题五言律诗一首,是康熙帝胤字辈的儿子、弘字辈的孙子为他作的祝寿诗,这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皇帝的雍正和乾隆 二、三彩马 修复前
修复后
三、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种 修复前 外形破损很厉害,尘土、锈覆盖严重,打开后盖发现,机芯被拆得比较散乱。这个钟过去有人修复过,但没有修复好。故宫的钟之所以不好修,主要是相同的钟很少,根本没有可替换的零件。 修复后 修复后,外观美观、可以转动啦!这个钟表原来的主人是乾隆皇帝,当时很多传教士将最新、最好的钟表进贡到宫廷里。故宫的钟表修复工艺,是唯一在故宫内遗传下来的,没有断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海南黄花梨柜子 修复前
修复后
五、木雕佛像
修复前
六、黄花梨百宝嵌番人进宝图顶箱柜 修复前
修复后 《番人进宝图》纹饰只出现于明清时期,民国以后这种纹饰就消失了,这是唯一一款古时有,但现今已没有的纹饰。番人旧指中国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和外国人的泛称。明清鼎盛期,当时接受许多番邦的朝贡,朝贡也有着严格的礼仪程序,包括跪拜的动作、站立位置、进退路线等等。接受贡品之后,明清通常会回赐丝织品、瓷器、金银等,且回赐的价值远高于贡品,以彰显大国风范。 七、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 画的是乾隆皇帝给自己母亲祝寿的场景 修复前
修复后
撰文/爱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