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业 | 大波烧皮料造假来袭,泛滥和田玉市场

 萨满巫师 2016-02-21


市场观察


  很多玩玉老手可能都知道烧皮料,现在市场上很多二上皮的籽料,多多少少都会和烧皮料有关系,烧皮料出现应该是在2000年左右的事情,那时的烧皮料少而且容易褪色,随着技术发展以及和田玉价格一路走高,现在烧皮料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且普遍,可以说市面中大部分籽料成品及原料是烧皮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分辨烧皮料,烧皮料的危害有多大呢?今天藏玉就来详细说说烧皮料。

  什么是烧皮料



  首先来说说什么是烧皮料?烧皮料一般是先在料子上涂上药水,然后高温加热。烧皮料的种类也有很多,籽料烧皮一般是挑选肉比较青,有脏、棉、僵等一些瑕疵的料子,通过烧皮来掩盖缺点,也能让皮色看起来更加艳丽。


烧皮

  看烧皮料首先看毛孔,如果是籽料烧皮的话也会有毛孔,这就要看皮色了,一般烧皮料的裂和僵着色严重,因为裂和僵很容易沁色,所以颜色看起来特别深,整体颜色也不是那么自然,颜色过于艳丽,选择烧皮料。



山料烧皮

  另外就是山料烧皮,山料烧皮一般都是高仿籽料,把山料修形,滚成籽料的形状,然后加温染色。还有一种是把石头(卡瓦石、石岗岩等)全部染色冒充籽料的情况。



  这里说说烧皮料的历史,早期加色料料性好,加色也容易褪掉,也会有很多好料子。因为维族兄弟那时技术不好,那时下游料子还多,很多人不懂料子,籽料在2003年“非典”后开始疯涨,需求量大增,市场慢慢升温。


  2006、2007、2008年上半年料子价格年年三级跳这时加色料技术也慢慢成熟,开始大锅烧料子(料子放在锅里加热,融化化学燃料)。烧出来的料子皮子红又厚、覆盖性好、不易褪色。



  因为是高温加热,所以烧皮料会大量析出玉内的水分,破坏玉质结构,所以传统的烧皮料多干涩,你永远无法从一块烧过皮的料子中体会到和田真玉的细腻幼滑的手感,这是玉料本身烧皮后付出的最大代价。




  市场上的那些烧皮料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烧皮料。

  ▲这个料子本身是天然的籽料,原本没有烧色前,这个料子可能为白皮或者颜色非常淡并且只有局部地方带皮色。人工烧色处理后,就变成了现在图片的样子。注意料子右侧有开孔,一般在上色前,原料商人将料子最白、肉最细腻的地方做了标记,烧色后,就从这个标记的地方开个天窗,好让你觉得这个原料随机开出的天窗都是这么好的肉质,那其他地方一定也不错。这种料子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赌性了。



  ▲大家看到这个料子以为跟上面的料子差不多,只不过烧色比较严重。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上面的料子好歹是籽料原皮加强上色,但是后面这个就是十足的大坑了。这类的石头藏友们可以在淘宝上搜索下1元拍卖,商家们那是屡试不爽。1元起拍,只要你拍就有人开始抬价,抬到几百上千元的时候,就不再出价了,感觉几十万的东西其实只有几十块。


  这类石头跟和田玉压根都不沾边,是南疆河床跟戈壁的一种大型石英岩(白色),整体染色,然后开个天窗是白色,新手们偶尔碰见了会觉得是个漏,所以“天上不会掉馅饼”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这个料子就是真的和田籽料,上部分红色较浓的地方有僵,有黑杂质,串了草花,但是上色之后,整体颜色漂亮了,也把瑕疵遮住了一些,这样的料子会蒙骗一些刚如和田玉不久的投资商人。像这类的料子都是在肉质好的地方开了天窗,切开后很多都是非常差的青花料。



  ▲在肉质最好的地方开了天窗,其他地方隐藏的地雷也非常的多。



  ▲这是一个整体染成红色的料子,切开之后的图片,可以看到这个里面肉质什么样子的,基本属于不能用的废料了,所以现在大家了解到了这种真籽料染色后的威力了吧。可能对于一个老手看这样的料子没问题,一眼的事情,但是对于小白的你们,或者想捡漏的买家,这样的料子是非常打击信心的。



  ▲看这个料子,大家觉得这个颜色染得虽然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是这个料子看起来也非常的舒服,打灯里面透光也好,肯定也没有僵,肯定是大漏。但是这种东西不是和田玉,是卡瓦石。所以小白见到这种料子的时候不要心动,掂一掂份量再仔细想一下这个比重关系就能判断出来。如果料子比较小,就用手电照,可以清楚的看出来石英的结构。



  ▲这样的东西,市场上非常多,维族人刚上来会跟你说籽料,然后看你有点懂料子的时候就说,山料的山料的,反正便宜,山料肉这么白也好,就买了。但是这种料子大部分是阿富汗玉或者白色石英岩上色而成。千万别去碰这样的料子。就看它这个疙里疙瘩的形态,大家也可以判断这个不是什么好东西了。



  ▲非常好看的“籽料”,绝版皮色。其实是玻璃,打灯是无结构的,这个一眼的东西。



  ▲此类全包裹的染色方法,在青海料跟韩料的磨光料上面非常多。大家看到这样的石头,千万要谨慎。



  ▲这样的料子本来是白皮料,或者带一点点皮色,染的色并不严重,然后颜色退了些以后,这样的料子看起来还是不错的。这种料染色程度不会影响整体的观察性,很多玉雕师傅仔细的挑选后还是会选择的。这类东西的皮色往往会做成龙龟,金蝉等大面积皮色的物件。



  ▲虽然这个料不太好,但是维族阿达西也上了颜色,这个料子可能只是表面沾了一点点原料,这些原料还不足以沁进去皮肉之下,只是沁到了裂缝的地方。这种的染色就比较明显了。



  ▲一颗青海料,磨光后染色,在肉质松散的地方多上一些染料,然后染色完后再喷沙做一层假皮子,是不是有点以假乱真了。如果遇见了这类籽料的时候,除了用手电打灯看是否透光性非常好除外,还要观察每个表皮部位是否有毛孔,逆光反光看棱角过度的地方时候有打磨留下的横面。


  ▲形形色色的青海料染皮烧皮


  ▲韩国烧烤



  ▲这是染色烧皮的俄料,你看出来了吗?




  烧皮料一定都是垃圾料吗


  看来上面这么多烧皮料,你一定会想,烧皮料一定都是垃圾料子了,其实也不一定,现在市场上很多大料都是烧皮的,但仍然有很多商家在买,为什么?这就要说到赌料了。




  烧皮料里有很多精品料,首先朋友们要了解一点那就是族人没有汉人懂料子,尤其是需要开的大料(玩料,真皮料大部分是明料),因为没有几个维族人会自己赌料。染色都是要卖给汉人的,汉人玉石商人才是开料高手。


  维族人看到料子有玉花他就染,他不知道花会有多深。看到浆他就染,因为他不知浆有多深,里面会不会炸开,他不知道是死浆还是活浆。看到黑点他也染,因为他不知道黑点有多深,会不会连成片。他看到糖色也染,他不知道糖色会有多深。


  看到外面伤多他也染,他不知道里面会不会有碎心,看到表面不白他也染,他不知道里面会不会脱色。看到料子不同部分有色差(阴阳面)他还要染,他不知道有多少色差,多少好肉。看到料子种粗也要染,他不知道开进去会不会像表面一样。




  几年前,由于老维基本不懂料,所以白料的价格还是可以承受。但经过这几年的时间,对于小的白籽明料,大家基本上都能看懂,这也就形成了白明料是天价的现实。




  玉石商人多年来的经验积累还是可以从烧皮料的表面特点中判断出料子到底好坏,风险在哪里,出料率多少,白度,细度,油性等等。这些经验全部是一块块,一刀刀切出来的,有时几十万上百万料子一刀切下去直接丢掉。说白了经验那是用钱买出来的,没赌过料子的人不知其中风险有多大。



  事实上,市场上确是有许多很好的加色料子的,价钱很贵,出来的成品也很好,而且很多名家大师作品都涉及到烧皮料,因为烧的好的皮色确实能为作品加分,当然这种烧皮料的前提要是如假包换的籽料,若是极品烧皮籽,肯定是要带真皮真色的。


  对于现在的市场,若是遇见烧皮料,也不必过于惊慌,真籽真皮真色的底料还是有的,不过当你遇到价格又低皮色看起来又很漂亮的料子就要考虑一下,这个是不是烧皮了。


来自藏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