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倘若你我暮年,所能想到最为美好的事是什么? | 婵琴

 真友书屋 2016-02-21

小朋友大概不到4岁,不停哭泣,手脚倔强摇动。他的身边4位老人照顾,一位喂水,一位擦眼泪,还有一位负责逗笑,最后一位望着小朋友,不知所措。南方夏天的深圳,天气非常炎热,光照耀眼,偶尔会有一股凉风吹来。或许是光热聚集,又或许焦躁不安。老人和孩子都被弄得满头大汗。4位老人的年龄大概60岁左右的样子,他们同时照顾一个孩子,忙得不可开交。


在幼儿园校门口,你还能经常看到很多小朋友由两位老人同时送到学校,一个负责背包,一个负责牵手说话。一个孩子由两位或者四位老人照顾,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含饴弄孙,隔代亲,以弥补年轻因错过孩子成长陪伴的过失及遗憾,这应该是当下中国很多老年人内心真实写照。他们在年老之时,将所有心血全部灌注在一个小小幼童身上,担心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还担心他们在外面被人欺负,吃亏。


如果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很多老人喜欢喂孩子很多饭菜,即便小孩已经说吃饱了,他们还会不停喂,直到肚子撑得鼓起来,他们才觉得孩子是吃饱了;孩子的衣服也是,左一层右一层,生怕着凉受冻。


总之,对孩子照顾真是达到了任劳任怨,尽心尽力,无微不至的境地。这样的付出值得我们敬佩,也让人心疼。只是,有时候,我会想,上一辈老人,他们的一生大概都在忙碌中度过,以至于错过了亲自抚养孩子的时段,所以当有了孙儿后,自己已退休,又无事可干,内心毫无根基而言,只能将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孙辈,需要女子陪伴的状态。


直到有一天,孙辈长大成人,有自己的交际与生活圈,老人们又开始心无所寄,所有的时间要么拿来看电视,要么发呆,要么闲聊。虽然有家,也有亲人陪伴,但内心始终毫无归属感,空洞无力。


我的外祖母,已是八十耄耋之年。我每次回家,都看到她要么一个人坐在门口发呆,要么在电视前打发时间。每次离家,她都会无端落下很多眼泪,像孩子一样哭泣,甚至几天都不会心情很好。我想她应该是真的已经老了,且心无归属。她的一生,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忙碌中度过,偶尔闲暇就在麻将桌上娱乐。她后半生所居住城市是移民,再加上性格高傲,以至朋友很少。重要的是,她丝毫没有自己任何兴趣爱好,以至于她老了,在空乏与孤寞中度过。她的苦,不是我所能体会。


有时候,我想跟她说,“您信佛,应该把时间拿来多读读佛经也好。你知道很多藏地老人,并不是经常要求子女们回家看望自己,因为子女来了,还得陪他们聊天,每天的佛号数不一定就能念得完。所以,藏地很多老人,他们内心是充实饱满,清净的。即便离世也是十分安详,没有任何恐惧可言”。


大抵是年纪大了,不想约束自己。她只是淡笑,又说:“是的,我很怕死。”那一刻,我看着她的眼神和诚实后的茫然,心有疼惜。但也是无能为力。事实上,她内心的孤独,毫无归属感,让人怜惜。所以某种程度她是苦的,但这个苦没人能替她消受。


我们说,人这一生,最大的满足是什么?我所能想到的是心有归属。找到回家的路。晚年不会太苦。 


当下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外祖母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对于很多老人,她们时光要么在慌茫中等待度日,要么在家中热闹,喧哗中度过,要么在东家长西家短中打发,还有就是儿子,孙子,做很多无意义的事,时间一点点浪费,真是觉得可惜。他们对自己的晚年,似乎一点都没有预计,过一天算两个半天。


所以到头来,大多人的一生,在满足了物质和基本生活保障后,内心基本都是虚空,贫瘠。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说,人的需要涵盖: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他和冯友兰先生说的人生四个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也就说,一个人伴随年龄成长,经历不断增多,需要与社会交融,完成物质,金钱自由,然后再去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自利利他,最终实现自我成长,理想如愿的希求,若还有可能,就是完成天人相容的境界。


按理说,前几个境界多数人物质,财务自由,尊重,自我实现,他们似乎都能得到满足。但最终的道德和天地境界似乎很难以达到。这也是我们经常很到的,很多人一生富足,荣华享尽,但却内心始终无法得到真正的幸福,不停寻找归宿感。无以真正做到“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光”。


在中国,太多人未老,心先衰。在他们看来,一到五十,六十多,追求理想和兴趣似乎就是一件让人可笑,无力达成的事,他们唯一能做到的事是希望女子早点成婚,生儿育女,他们来照顾。


而我们其中很多的人,年轻时为功利拼搏,每天忙碌,灵魂丢失,高朋满座,情感也是热闹,无以做到出世,即便入世如火纯情,也是劳累积怨,忙碌而充满愧疚。极力想得到外界的肯定,渴望命运波澜,人生妙曼。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人,精神和时间都用来应付外界,而内在始终被疏忽。就这样,兜兜转转,一直到年老,才发现没有岁月可回头,而光阴早已染满两鬓斑白。这时候,唯一需要弥补的是,在时间里,希求子女陪伴,含饴弄孙。规律循环,与上辈又有何差异。


“做你喜欢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八十岁了。”这是摩西奶奶在100岁给一位日本年轻人的回信。奶奶一生未接受正规艺术训练,但她对美的热爱,对生活的领悟,让其在晚年以惊人爆发了创作了无数作品,并在80岁举办个展,轰动全球。


绘画前,她以刺绣为生,生养孩子,平静度日,直到有一天老伴离去,自己的孩子也被依次送走,同龄人一个个离开。她反而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在她看来,人生,行之匆匆,回望过去,日子比想象的还要快。而每个人无以幸免,最终都会被卷入生活的洪流,接受风吹雨打,拼搏努力,直到迎接光的沐浴。而这之后,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热衷的事情,调节日常柴米油盐,儿孙绕膝的琐事,不过分依赖任何人事,保留自己一片天地,才算丰盈美好。


如此人生,年华老去,再来回首,定会淡然,从容。所以,当一人在老去的时候,他们有应该自己的兴趣爱好,独善其身,即便和子女,儿孙距离遥远,也会始终觉得心依相息。他们也不会把自己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含饴弄孙,隔代亲上,也不会认为必须妻子或丈夫时刻陪伴左右。没什么比一个内心具有根基更为有力的事了。

 

倘若我能安然老去,所能想到最为美好的事:就这样。你我暮年,清茶浅笑,一首老曲,两颗静心。看云卷云舒,听雨落花开,说风霜雪雨,还谈谈人生闲事二三。有喜欢的事可做,饱满,充实,让心清静。油灯快耗尽,生死已看透,即便随时离开亦不会觉得恐慌,害怕。如此一世,天地间惟愿善心永存。 



记录自己给时间,和交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