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密码】反切码的应用

 心星梦微 2016-02-21

 这个貌似还没有。
 现代间谍已离不开密码,这是保证情报安全的需要。中国人也是世界上使用密码最早的,而且手法五花八门。 “阴符”是最早的军事密码,它比较简单,使用时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阴符依长短不同,代表相应的情报。因为上面没有文字,即便敌人缴获了,也不会知道是什么意思。 与阴符配合使用的还有“阴书”。所谓阴书,就是将一份完整的情报,写在三处,分别送出。在符书的基础上,后来又发明了代号、暗号、字验等间谍手段。特别是字验的发明,已与现代密电码原理十分接近,不同的是,它以字代替阿拉伯数字。据《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五)记载,宋朝时官方便将常用的40个军事短语,分别用40个字来代替,然后编出一首40个字的诗,作为破译的“密码本”。 到十六世纪中叶,中国出现了真正的密码——反切码。其原理与现代密电码的设计原理完全一样,但却比现代密码更难破译,它使用汉字注音方法中的“反切法”,进行编码。 反切注音方法出现于东汉末年,是用两个字为另一个字注音,取上字的声母和下字的韵母,“切”出另外一个字的读音。“反切码”就是在这种反切拼音基础上发明的,发明人是著名的抗倭将领、军事家戚继光。
 戚继光还专门编了两首诗歌,作为“密码本”:一首是:“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另一首是:“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 这两首诗歌是反切码全部秘密所在。取前一首中的前15个字的声母,依次分别编号1-15;取后一首36字韵母,顺序编号1-36。再将当时字音的八种声调,也按顺序编上号码1-8,形成完整的“反切码”体系。
 其使用方法是:如送回的情报上的密码有一串是5-25-2,对照声母编号5是“低”字,韵母歌编号25是“西”字,两字的声母和韵母合到一起了是di,对照声调是2,就可以切射出“敌”字。戚继光还专门编写了一本《八音字义便览》,作为训练情报人员、通信兵的专门教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