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炮制学

 负鹏载舟 2016-02-21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中药炮制学

  • 起始

    公元前722年~公元1179年

  • 扩大

    公元1645~1911年

  • 振兴

    公元1912年以后

历史分期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

1.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年~公元1179年)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2.金元明时期(公元1280~1544年)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3.清代(公元1645~1911年)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4.现代(公元1912年以后)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发展历程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

1,<黄帝内经>约为战国至秦汉时代的著作,在《灵枢经。邪客》篇中有用“秫米半夏汤”治疗“邪气客人”的记载。“秫米汤”的"治半夏"即为修治过的半夏。生半夏毒性大,以"炼治"来减低毒性,可见当时已注意到有毒药物的炮制。《素问·缪刺论》中所说的“角发”“杨治”即是最早的炭药一一血余炭。“哎咀”即是当时的切制饮片。到刘宋时代,雷练总结了前人炮制方面的记述和经验,撰成<雷公炮炙论>三卷,是中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书中记述了药物的各种地制方法大约有44种,并对炮制的作用也作了较多介绍,该书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许多炮制方法具有科学道理,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

2、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其中有330味中药记有“修治”专项,综述了前代炮制经验。在330味药物中,载有李时珍本人炮制经验或见解的就有144条,其中很多药物,如木香、高良姜、茺蔚子枫香脂、樟脑等的炮制方法都是李时珍个人的经验记载,其中多数制法,至今仍为炮制生产所沿用。如半夏、天南星、胆南星等,明代缪希雍撰的<炮炙大法>是中国第二部炮制专著,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用简明的笔法叙述各药出处,采集时间,优劣鉴别,炮制辅料,操作程序及药物贮藏,大部分内容能反映当时社会生产实际,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并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为:雷公炮炙十七法。 3、清代张仲岩著<修事指南>为中国第三部炮制专著,收录药物232种,较为系统地叙述了各种炮制方法,其中多来源于<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但张氏作了进一步归纳、整理,条分缕析,较为醒目。张氏认为炮制在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他说:“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无验也”。在炮制理论上有所发挥,如提出:“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制去燥烈而清润……炙者取中和之性,炒者取芳香之性……”等炮制作用。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

4、由于炮制界各位老专家长期不懈的努力,使人们对炮制学科重要性认识不断加深,同时也逐步引起各级领导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在中国国家“九五”和“十五”攻关期间,国家投入了一定资金对中药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化和质量标准进行了示范研究。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规范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稳定中药临床疗效起到良好的作用。新设备、新工艺的探索与应用近些年来,许多专家学者探索应用新设备、新工艺,对一些传统的炮制方法进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例如:利用远红外线微波具有穿透能力强、加热速度快且灭菌效果良好的特点,改用远红外线烤箱或微波炉用于鸡内金的炮制,收到良好的效果,且具有省时、卫生方便、无须大小分档的特点。乳香传统的炮制方法是炒后喷醋,杂质去除不完全,且容易黏成团,调配处方不方便。工艺改良后,取乳香敲碎置锅内,加适量水加热,不断翻搅至全部熔化沸腾,刺激性浓烟随水蒸气逸出,待浓烟淡化倒入一定量的米醋稍搅拌,倒出冷却,敲碎即可使用。此法炮制温度不会太高,清除杂质又不影响疗效,气温升高时也不会再黏成团。中药炮制“制毒”原理研究“制毒”是炮制的重要作用之一,炮制“制毒”的机理可以概括为:加热炮制降低毒性。包括利用加热破坏毒性成分或改变结构而降毒;利用加热炮制制霜而降毒;利用加热炮制使毒性成分逸散而降毒;利用加热炮制使毒性蛋白变性而降毒。水处理除去毒性成分。传统炮制技术中,对某些有毒药物可采用水处理方法,除去部分水溶性毒性成分,降低毒性。如矿物类药物芒硝、朱砂、雄黄、硇砂等,经不同的水处理方法后,除去部分有毒成分,使毒性降低或减少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炮制目的

一、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炮制目的;在炮制某一具体药物时,又往往具有几方面的目的。总的说来,炮制目的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5、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材纯净,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6、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

二、饮片切制目的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

1、便于煎出有效成分:中药材大多来自于自然界,其大小悬殊,形态各异,如果直接入药,由于质地、大小、形状的不同,其中的有效成分在煎煮时溶出程度势必会受到影响。 2、提高煎药质量:药物粉碎程度过大,同样会给汤剂的制备造成困难。

3、利于进一步的加工炮炙:药物切制成饮片后,大小、厚薄均匀,还便于在进一步炮炙时控制火候,使药物均匀受热,有利于各种辅料的均匀接触和吸收,从而保证炮炙的工艺质量。

4、利于调配及贮存:药物切制成饮片,体积适中,洁净度增高,含水量下降,即方便配方调剂,又可减少贮存中虫蛀、霉变现象的发生。

5、便于鉴别:对于性状相似的药物,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型,便于区分;且显露了药物的组织结构特征,防止混淆。

6、利于制剂:在制备液体剂型时,药物切制后能增加浸出效果。制备固体剂型时,由于切制品便于粉碎,从而使处方中的药物比例相对稳定。

炮制分类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

分类是人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学习和生产上应用,要求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药用部位与炮制方法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合药分剂料理法则”中有“凡用桂心、厚朴、杜仲、秦皮、木兰之辈,皆削去上虚软甲错处取里有味者秤之”。指的是皮类药材要去除木栓层以后入药用。此分类方法是炮制分类的开端。特点可在了解药物入药部位后,很快确定炮制方法。在建立具体药物的炮制方法时,不够严谨、细致。

2、以药用部位的来源分类法: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依据药物来源属性之金、石、草、木、水、火、果类等分类,把炮制分述于各药之后。《中药炮制规范》等工具书多以药用部位分类,每味药下列其炮制方法。特点是便于查找。但体现不出炮制工艺的系统性,不利学习。

3、雷公炮炙十七法:此分类方法因历史变迁,其内涵现已很难准确表达,却反映了明代以前中药炮制概貌。十七种方法为:炮、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煿、爁、摋、镑、曝、露、煞。

4、三类和五类分类法:三类分类法是明代陈嘉谟提出的,即以水、火制、水火共制为纲,统领各种中药的炮制,此法能反映炮制的特色,但不能包括炮制的全部内容。五类分类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不水火制),基本概括了所有的炮制方法,较系统的反映药物的炮制工艺,而且能更有效的指导生产实际。

5、药典分类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收载“药材炮制通则”采用净制、切制、炮制水飞、制霜。

6、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此分类法能较好的体现中药炮制工艺的系统性,条理性,既能体现整个炮制工艺程序,又便于叙述辅料对药物所起的作用,一般多为教材所采用。

炮制原则


清代徐灵胎将传统的制药原则归纳为: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 注:对服用后有不良反应的药物,“相恶为制”与“相畏为制”意义相似。

制药的具体方法:1、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状和分开药用部位。2、制其性:改变药物的性能。3、制其味:调整中药的五味。4、制其质: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性质,包括改变药性和功用。

 炮制作用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1、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炮制品种的要求:汤剂通常是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身体素质随证处方,对药物的炮制品种要求灵活多变,常根据用药意图而定。

2、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的要求:饮片的外观质量从形态、色泽、气味、质地来控制。对形态的要求,汤剂比中成药严,对色泽、气味、质地要求,基本相同。饮片的内在质量主要指有毒成分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指标。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内在质量都应严格控制,尤其是有毒中药。一般中成药的要求高于汤剂。

3、不同剂型及辅料对炮制的要求:外用剂型,如锭剂、膏剂、洗剂等,系局部用药,不经消化道,可用经净制后的生品。中成药所用的辅料简化了某些药材的炮制,如蜜丸制作中也用蜂蜜,除赋形外,其目的部分地与蜜炙法相同,故理中丸生产时,采用生甘草;用汤剂时,常用蜜炙甘草。某些剂型中,可根据工艺要求,直接以洁净的药材适当破碎后入药。如在中药注射剂和提取某类或某种成分的片剂中。例黄连素片

炮制对方剂疗效的影响 1、提高方剂的疗效

2、改变方剂的适应症

3、消除方剂中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中药的应用多以配成方剂而体现其疗效,炮制可降低单味中药的毒副作用,宜可降低方剂的副作用。单味中药炮制品选择是否恰当,对方剂的疗效、适应症以及毒副作用都有一定的影响。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1、通过炮制,矫正药物过偏之性。2、通过炮制,使药物性味增强。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

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1、“生升熟降”。2.、“酒制升提”。3、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地,转化其升降浮沉,使药物更好地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

炮制对归经的影响中药通过加热和辅料炮制,可改变其归经或引药入经,使其功效更专一。如“盐制入肾”、“醋制入肝”等。

炮制对毒性的影响“生毒熟减”,毒性中药,经炮制,使其由大毒减至低毒甚至无毒,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如乌头、马钱子等,生品毒性大,多外用。炮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

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其所含的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由于受加热温度、加热时间、辅料及水处理等因素的影响,其理化性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主要是在成分组成及成分含量或物理形状上的改变,由此变化导致中药功效的改变,或增效,或降毒,或产生新的作用,以适应中医临床的需要。研究炮制对中药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探讨中药炮制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性质:游离生物碱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但可与酸成盐而溶于水。

炮制对其影响:

1、此类中药常用酒、醋等辅料炮制,以提高疗效。

2、所含成分易溶于水,则采用少泡多润的原则,减少损失,如槟榔。

3、.遇热活性降低者,宜生用,如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

4、有些有毒生物碱成分,在高温下不稳定而产生水解、分解等变化,可利用加热炮制降低含量,使毒性降低,如乌头。

二、炮制对含甙类药物的影响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

性质:易溶于水、乙醇中;酸性条件下易水解;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易被相应的酶所水解。 炮制对其影响:

1、尽量少泡多润,防止成分损失。如大黄、甘草、秦皮。

2、常用酒作辅料,提高溶解度。

3、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以免增加成分复杂性,且降低了甙的含量。

4、常用炒、蒸、烘、燀或暴晒的方法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保存药效。

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性质:常温下可自行挥发;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及脂肪油中,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

炮制对其影响:

1、尽量少加热或不加热,宜阴干,加水处理宜“抢水洗”。

2、所含挥发油若有毒性或强烈的刺激性,通过加热炮制可大部分除去,有利临床应用。如乳香、苍术。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

四、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 性质:易溶于水,尤其易溶于热水。为强的还原剂,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生成鞣红。耐高温,加热处理对其影响不大。鞣质遇铁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绿色的鞣质铁盐沉淀。

炮制对其影响:

1、用水处理时防止成分损失,如地榆虎杖、石榴皮等。

2、槟榔、白芍等切片时露置空气中有时泛红,是其所含鞣质氧化成鞣红所致。

3、大黄炒炭,蒽甙含量减少,鞣质变化不大,泻下缓和,收敛作用增强。

4、为避免与铁反应,有用铜刀切,木盆洗,沙锅煎的要求。

五、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

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植物药中,尤其是未成熟的果实中含量高。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

炮制对其影响: 1、小分子的有机酸多能溶于水,故宜少泡多润,以免成分损失。

2、有些有机酸能与生物碱成盐,利于药效发挥。如吴茱萸制黄连。

3、具有强烈酸性的有机酸,对口腔、胃刺激性大,加热处理,可破坏一部分,使酸性降低,如山楂。

六、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

油脂类通常具有润肠通便或致泻等作用,有的作用峻烈,有一定毒性。经加热、压榨除去部分油脂类成分,可以避免滑肠致泻或降低毒副作用。如柏子仁去油制霜降低或消除滑肠作用;瓜蒌仁制霜除去令人恶心呕吐之弊,适用于脾胃虚弱患者。

炮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

性质:树脂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媒中。

炮制对其影响:

1、常用酒、醋处理,提高溶解度,增强疗效。

2、加热炮制可增强某些药物的疗效,如藤黄。但温度过高,使树脂变性,反会影响疗效,如乳香、没药。

牵牛子树脂具有泻下去积作用,经炒制后部分树脂破坏,可缓和泻下作用。

七、炮制对含蛋白质、氨基酸类药物的影响

炮制对其影响:

1、有毒蛋白质可通过加热处理,使毒性蛋白变性而消除毒性,如巴豆白扁豆

2、有效蛋白质应避免加热,如雷丸、天花粉以生用为宜。

3、某些蛋白质加热处理,产生一系列变化生成新物质,而具有治疗作用。如鸡蛋黄、黑大豆等经过干馏,能得到含氮的吡啶类、卟啉类衍生物而具有解毒、镇痉、止痒、抗菌、抗过敏的作用。

八、炮制对含糖类药物的影响

炮制对其影响: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

1、单糖及小分子寡糖易溶于水,在热水中溶解度更大,多糖难溶于水,但能被水解成寡糖、单糖,故含糖类药物应尽量少用水处理,尤其是与水共同加热更应避免。 2、一些含糖甙类药物在加热处理后,可分解出大量糖。如生地制成熟地后甜度增加;何首乌制后还原糖含量增加,都与糖类成分变化有关。

九、炮制对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

无机成分广泛存在于中药中,以矿物药和贝壳类药物最多。

炮制对其影响

1、矿物药采用煅制方法,可改变其物理性状,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利于其在胃肠道的吸收,增强疗效。

2、含结晶水的药物制后失去结晶水,改变药效。如石膏、明矾等。

3、改变化学成分,产生治疗作用。如炉甘石生品不入药用,煅制后,其成分由碳酸锌变为氧化锌,具有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的作用。

炮制质量要求

中药炮制品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经炮制后的中药,除应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基本质量要求。

净度:系指炮制品的纯净度。即炮制品中杂质和非药用部位的限度。炮制品不应夹带泥砂、灰屑、杂质、霉烂品、虫蛀品,应去除非药用部位,以保证调配剂量的准确。

片型及粉碎粒度:1.炮制品的片型厚度应符合《药典》或《规范》的规定,并且片型平整、均匀。不合格饮片在一定限度范围之内;炮制品中不得混有破碎的渣屑或残留的辅料。2.粉碎粒度不宜切制的药物或医疗上有特殊需要的药物,粉碎成颗粒或粉末,要求粉粒均匀,无杂质。

色泽:中药炮制对制品的色泽有特殊的要求。生品饮片有其固有的色泽,在炮制操作中,常以饮片表面或断面的色泽变化作为判断炮制程度的标准。炮制品的色泽是其内在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炮制品应显其固有的色泽,不应有明显的变异。如白芍变红,红花变黄,说明药物内在成分发生了变化。

气味:除应具有固有的气味外,还应带有所用辅料的气和味。如醋炙品有醋香味。不应有变异或明显的散失。炮制品的气味散失与贮存期限有关,故不宜久贮。

水分:炮制品中的含水量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一般在8%以下。

灰分:将干净而无任何杂质的炮制品高温灰化,所得之灰分称为“生理灰分”。炮制品的灰分应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浸出物:浸出物分为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浸出物的含量是表示其质量的一项指标。对于有效成分尚不完全清楚或尚无精确定量方法的炮制品具有重要意义。

显微及理化鉴别:1、显微鉴别显微鉴别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炮制品的组织结构或粉末中的组织、细胞、内含物等特征,鉴别炮制品的真伪、纯度,甚至质量。2、理化鉴别理化鉴别是用化学与物理的方法对炮制品中所含成分进行的鉴别试验。通常只做定性试验,少数可做限量试验。理化鉴别主要包括:显色反应与沉淀反应、荧光鉴别、升华物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等。

有效成分: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是评价炮制品质量的最可靠、最准确的方法。凡是一药有多种有效成分的亦应建立多个指标,并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

有毒成分:建立有毒成分的限量指标,可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其限量指标一般包括毒副作用成分、重金属的含量、砷盐含量、农药残留量等。

卫生学检查:对炮制品中可能含有的致病菌、大肠杆菌、细菌总数、霉菌总数及活螨等作必要的检查,并作限量要求。

包装的检查:包装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药物,便于储存、运输和装卸。检查炮制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这对炮制品在储存、保管、运输及使用过程中起着保质保量的重要作用。

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主要指净选与加工。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

一、净选的含义:中药材在切制、炮炙和调配、制剂前,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异物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以达到药用的纯净度要求的炮制工序,即净制。 二、净制的目的:1、分开药用部位莲子肉与心,分别能健脾补肾与清心火。2、行分档在净选的同时将药物大小分档,便于火制和水制时控制工艺质量,保证炮制均匀,防止太过与不及。3、除去非药用部位净制除去质次效差(厚朴粗皮、诃子核)、毒性大(蕲蛇头)、副作用强(枇杷叶绒毛)的部位,便于调剂准确,制剂的安全有效。4.除去杂质异物:清除采集、加工、运输、贮存中混入的泥砂、异物及虫蛀霉变等变异的药物。

三、现代研究概况:一些传统的净制方法费时费工,增大药材损耗及成本。对其要具体分析,系统研究,不可轻易否定,但也不要盲从。实验发现:厚朴的粗皮占全重的15.47%,厚朴酚、和厚朴酚、β-桉叶醇的含量内皮远远高于粗皮。诃子的核占50%以上,但鞣质仅含4.0%,而果肉含26.06%.这些净制是必要的。但是有些则值得研究:如丹皮的粗皮仅占2.06%,含微量的丹皮酚,干燥后难于除去;过去都在产地趁鲜刮去,商品称“刮丹皮”,结果含量测定发现其丹皮酚的含量反而降低了。《药典》未规定丹皮去粗皮是合理的。再如杏仁过去称“皮尖双仁者有毒”,实验证实杏仁的皮尖与仁的成分种类一致,去皮是为了增加溶出和破酶保甙。古称马钱子去毛可降低毒性,研究发现其茸毛中毒性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只有种仁的30.7%和16.1%,《证类本草》中要求人参去芦头,曰“不去者吐人”,以后历代都去芦,参芦占人参全重的12%~15%,研究发现参芦没有催吐作用,且成分与人参没有不同,仅含量略有差别,参芦人参皂甙Rg含量高,参体人参皂甙Rb含量高;两者LD50也无差别。《药典》90年版人参已不要求去芦,但实际园参仍需去芦。

四、净选与加工的方法:

清除杂质

中药材大多来自于自然界,在生长、采集、加工、运输、贮存过程中会混入泥砂、残留的枝梗、木屑及变异药材。这些杂质异物等必须用手工或机械的方法加以清除。

1、挑选:指用手工挑拣的方法清除杂质。挑选的对象是:⑴、挑出非药用部位;⑵、拣出用其他方法不宜除去的肉眼可见的杂质,如木屑、砂石、杂草、枝梗、虫卵、鼠粪等;⑶、挑出霉烂虫蛀等变质的药材;⑷、大小分档,按大小粗细,手工挑拣分档。

2、筛选:根据药物与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和罗,用过筛的方法清除杂质。筛选的对象是:⑴、与药物的体积大小相差悬殊的杂质;⑵、药渣和残留的辅料;⑶、用不同规格的筛罗对药物进行大小分档。

3、风选:利用药物与杂质的质量不同,借助风力清除杂质,其对象是与药物的质量相差较大的杂质。

4、水选:用水冲洗除去杂质,或利用药物与杂质的比重不同,借助水的浮力清除杂质和分离非药用部位。其对象是:⑴、药物表面或内部附着的泥土盐分,如蝉蜕,海藻;⑵、浮选药物与非药用部位,如酸枣仁与核的分离。水选时注意不可在水中浸泡过长,防止溶失药效。

以上方法多配合使用,以针对不同性质的杂质。如挑去大的杂质,筛去浮土,水洗去内部的泥土,风吹去杂草等。

分离不同药用部位和去除非药用部位 分离不同药用部位和去除非药用部位,两者的方法相同,目的各异。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

分离不同药用部位:许多中药来自同一来源,如植物莲,药用的就有:藕(地下根茎,清热凉血),藕节(茎节,止血散瘀),藕粉(根茎制的淀粉,益血调冲),荷梗(叶柄花柄,清热祛暑利水),荷叶(叶面,清暑利湿止血),莲花(活血止血),莲须(雄蕊,清心涩精),莲房(成熟花托,散瘀止血祛湿),莲子(种子,健脾益肾),莲子心(胚芽,清心火)。又如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分别入药。有的药性各异,如麻黄发汗,根止汗。 去除非药用部位:去根、去茎、去皮壳、去毛、去心、去芦、去核、去头尾足翅、去残肉筋膜

煨法 一、面粉煨法

将药物以湿面片包裹,埋入热滑石粉或砂子拌炒煨至面焦黑或焦黄色的方法称为面粉煨法,如面粉煨肉豆蔻,将适量面粉打湿压成薄片,将肉豆蔻逐个包裹,或用清水将肉豆蔻表面温润后,如水泛丸法裹面粉3-4层,稍晾倒入(药物100kg,滑石粉50kg或砂子适量)炒热的滑石粉或砂子中,在170~190℃拌炒煨20分钟左右至面皮呈焦黄色,取出筛去滑石粉或砂子剥去面皮,放凉,肉豆蔻煨后能减少挥发油约20%,免于滑肠,刺激性小,降低了肉豆蔻醚的毒性成分;甲基丁香酚和甲基异丁香酚增加,固肠止泻的作用增强;面粉煨诃子可以去掉一部分脂肪油,避免对肠道的刺激作用,鞣质增多,增强收敛之性,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久泻久痢及脱肛等,与传统理论煨熟“温胃固肠”是相符的。

二、纸煨法

取草纸打湿将药物包裹三层,入火或火灰中爆至纸烧焦为度,剥去纸即得的方法称为纸煨法。纸煨木香,取未经干燥的木香片,在铁丝匾中,一层草纸一层木香片地间隔平铺数层压紧,置于烟炉火上,或者烘干室内,用文火或低温烘煨至木香中所含的部分挥发油渗透至纸上,取出放凉,木香煨后挥发油减少20%,折光率、旋光度、比重等物理性质有所改变,煨后木香固肠止泻作用增强,用于治疗泄泻腹痛等;纸煨生姜,取鲜姜片用草纸包好,清水润湿,置灶中煨或炉台上烘烤,待纸焦枯时剥去纸即可,生姜煨后挥发油减少了约20%,改变了性质,辛散之力不及生姜,而温中止呕之力则较生姜为胜,生姜煨后增强了暖胃和中作用,缓和了发散作用,适用胃寒呕吐及腹痛便泄之症。

修治 纯净处理: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

粉碎处理:采用捣、碾、镑、锉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

切制处理:采用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制成一定的规格,便于进行其它炮制,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需要,切片有很多规格。

水制 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软化药材以便于切制和调整药性。常用的有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等。主要内容如下:

洗:将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上浮杂物及下沉脏物,及时捞出晒干备用。除少数易溶,或不易干燥的花、叶、果及肉类药材外,大多需要淘洗。

淋:将不宜浸泡的药材,用少量清水浇洒喷淋,使其清洁和软化。

泡:将质地坚硬的药材,在保证其药效的原则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软。

润:又称闷或伏。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加工时的气温、工具,用淋润、洗润、泡润、晾润、浸润、盖润、伏润、露润、包润、复润、双润等多种方法,使清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徐徐入内,在不损失或少损失药效的前提下,使药材软化,便于切制饮片。

漂:将药物置宽水或长流水中浸渍一段时间,并反复换水,以去掉腥味、盐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

水飞系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水飞的目的在于此法所制粉末既细,又减少了研磨中粉末的飞扬损失。水飞法常用于矿物类、贝甲类药物的制粉。如飞朱砂、飞炉甘石、飞雄黄。

火制 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本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炮制方法,常用的火制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其主要内容如下:

炒:有炒黄、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除清炒法外,还可拌固体辅料如土、麸、米炒,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增强疗效,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米炒斑蝥等。与砂或滑石粉、蛤粉同炒的方法习称烫,药物受热均匀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或便于服用,如砂炒穿山甲,蛤粉炒阿胶等。

炙: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炙可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煅: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煅法有明煅(直接煅)与密闭煅或焖煅(间接煅)的不同。

煨: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入热火灰中加热,或用草纸与饮片隔层分放加热的方法,称为煨法。

烘焙:将药材用微火加热,使之干燥的方法叫烘焙。

水火共制 常见的水火共制包括蒸、煮、潬、淬等。

煮: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的方法。如醋煮芫花、酒煮黄芩。

蒸: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物的方法。不加辅料者,称为清蒸;加辅料者,称为辅料蒸。加热的时间,视炮制的目的而定。

潬: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于种子类药物的去皮和肉质多汁药物的干燥处理。如潬杏仁、桃仁以去皮;潬马齿苋、天门冬以便于晒干贮存。

淬: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后不仅易于粉碎,且辅料被其吸收,可发挥预期疗效。如醋淬自然铜、鳖甲,黄连煮汁淬炉甘石等。

其他制法 除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以外的一些特殊制法,均概括于此类。常用的有制霜、发酵、发芽等。

制霜:种子类药材压榨去油或矿物药材重结晶后的制品,称为霜。其相应的炮制方法称为制霜。前者如巴豆霜,后者如西瓜霜

发酵:将药材与辅料拌和,置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利用霉菌使其发泡、生霉,并改变原药的药性,以生产新药的方法,称为发酵法。如神曲、淡豆豉

发芽:将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药材用水浸泡后,经常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使其萌发幼芽,称为发芽。如谷芽、麦芽、大豆黄卷等。

注意事项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和制剂的不同要求,对中药所采取的各种加工处理技术。其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便于服用,提高疗效。然而,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忽视了中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的从事医疗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具有传统特色的工艺。 1、中药饮片不纯净:中药饮片是所有方剂的原料,被称为“三大支柱”的中间环节,处于重要位置。中药药用部分需要净选、除去药物中的泥沙、夹杂物以及霉败品,分离其不同的药用部位。而有些中药饮片生产商,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都一一省去了这些必要的工序,将皮、茎、根、须混为一团,粗制滥造。甚至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参杂使假,不仅严重的扰乱了医药市场,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2、辅料标准不统一:药物在炮制过程中,往往需要加入一些辅料与药物一起共制,目的在于消除有害物质,发挥有利作用。如酒、醋、盐、蜂蜜等,同一味中药,经过添加不同的辅料炮制后起的作用各异。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辅料标准,该用蜂蜜的用红糖,该用食盐的用工业盐,该用米酒的用白酒,甚至用矿物酒精代替白酒。再如油、盐、糖制药要因病而宜:高血脂病人,应注意少用动物油炮制的药品,高血压、心血管之类的病人应慎用盐制药品,糖尿病患者不能服用糖制药品,同时还应注意液体辅料的浓度、数量,固体辅料的使用次数、存放时间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中药炮制的质量,如果只是象征性的添加辅料,形式上的中药炮制,不仅起不到协同作用,还会造成相反的作用。

3、炒焦、炒炭法不卫生:中药炮制中的炒法是将药物置于炒锅内,用中火加热,翻炒至药面焦黄;而炒炭法则是武火加热,翻炒至药面焦黑色,其目的主要是对一些原生药材以制其苦寒性。但是,现代卫生科学告诉我们原生药材炒制加热冒烟,一般说温度已超过200度,这时含油脂的药材其油脂迅速氧化,结果不仅破坏了油脂价值,而且产生大量有害物质。

4、有毒有害物质熏润漂制中药不可取:如用硫磺熏制药材:硫磺有毒,属于外用药,用硫磺熏制过的中药,或多或少地含有硫磺化合物,因此,不仅不卫生,还对人体有害。用明矾制中药:明矾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钾铝,含有大量铝元素,而水解制药又有一定浓度,制出的中药便含有相当量的铝元素,对人体有害。用灶心土或焦黄土炮制中药:灶心土主要成分为硅酸盐、钙盐及多种碱性氧化物,而焦黄土经反复使用后其性质与灶心土成分大体相同,在加热的过程中,灶心土、焦黄土中的焦糊物质及一些重金属也随之“入侵”中药表面,对人体有害。

5、对变质中药处理后再使用不可靠:变质中药主要指虫蛀、发霉、变色、走油的中药。当前,对变质的中药,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处理后再当正品使用,其主要方法有:一是对虫蛀过的中药进行筛、捡、烘、晒、除去虫卵;二是对发霉的中药,采取水洗、喷液、烘烤和暴晒除霉;三是对变色的中药实行白酒淋、硫磺熏使其变白转色。对于变质的中药,以上这些措施都无济于事,特别是霉变、虫蛀的中药,它不仅降低或失去了药用价值,而且变质滋生了有毒有害物质,经过处理后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