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珠原创】“获奖作品欣赏二《舞动的北京》、《屈原之招魂》

 一生平安摘文 2016-02-21



作品:舞动的北京 材质:檵木 说明:2002年第八届中国根艺美术优秀作品大展“刘开渠根艺奖”金奖作品


柴珠根艺馆理念:以柴成珠,变废为宝

根之雕物,出之智慧,书香好逑;民风所及,草堂雅致。

本性:自然之美乃根艺之本性。形神文质,奇巧拙朴,皆为其性;神韵情感,庸雅典俗亦籍此美而露其心境。

风格:独一无二,以孤品而现个性。技艺涵养,成类聚而为风格。

雕琢:隐则雕于构思,露则明于毛发。然雕以不伤于自然而巧夺天工为妙哉。

技巧:欲达其效之思而返求其技变,法即有道也。

雕心:雕其物,须琢其心,心者,魂也。

形貌:雕心者必工于形貌,欲显其心,而琢其神貌。

思想:艺品之心,即作者之心,而源自作者之思想。



作品:屈原之招魂 材质:杨梅根 说明:2005第十届中国根艺美术优秀作品大展“刘开渠根艺奖”金奖作品


柴珠根艺馆简介

柴珠根艺馆创建者郑世有, 字小有,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根艺美术大师,浙江省根雕专业委员会委员,金华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兰溪市政协委员、兰溪市拔尖人才。郑世有68年出生于浙江兰溪梅江镇,系“江南第一家”后裔第三十四世孙。原从事木雕工艺,现专业创作“柴珠”根艺,并“以柴成珠,变废为宝”的理念,号称“柴珠人”。曾从同乡的画坛巨匠方增先的积墨人物画中得到启发,创新了代表性的棱块雕技法,使作品不但增加了内在木质的肌理美,更多了一些刀痕美,恰似绘画中的笔触也好比国画中的焦墨、积墨以及宿墨的美术效果。在欣赏中比传统根雕手法更有雕塑的体积感和立体感。且又得恩师“高公博”的言传身教,使得雕刻技术、艺术理念与处世感悟得到更高地提升,继而又新创了“柔和雕”、“意象雕”和“剥琢雕”等的技法,作品风格古朴浑厚、构思独特、个性鲜明。作品曾多次获“刘开渠根艺奖”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奖”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省根艺美术奖”金奖省工艺美术奖”金奖,以及“中国根艺优秀论文奖”,并多次举办过“郑世有柴珠根艺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